申论大作文——“52法”+“1131法”1.大作文段位与阶段申论大作文在同学们眼里非常难,那么我就分析下各位同学大作文分析的原因。
我把写大作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天真小白人、狡猾的狐狸、老司机。
一是天真小白人。
他们经常把申论大作文当做以前的高考作文,在复习的时候会抱着半月谈、人民日报学习,在写作的时候追求华丽的语言和复杂的辞藻。
但是由于申论题目往往是倾向于社会实际,亦或是特别空的意识形态类的问题,与高考社会类的作文完全不同。
所以小白人在写作文的时候特别容易词穷,而且在各个段落之间出现很多论述语言的重复。
小白人缺少整体思维的引领,在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导致考试很容易写不完作文,即使剩余1个小时,还是在最后5分钟面临200字空缺的巨大压力。
在构思总分论点的时候,小白兔可谓是天马行空,大象蚂蚁无所不包,甚至都能扯到经济发展、人民幸福上来,但唯独不能结合材料的内容书写。
开头结尾仅仅能用模式化的语言书写,分论点论述不得不摘抄非常多的原文,否则真的是没话说。
在天真小白人眼中,大作文是申论考试最难的部分!其实这些同学真的非常可惜,可能老司机的点拨一下,让他明白申论的实际,就能轻松提高5分,也就能够顺利上岸了。
二是狡猾的狐狸。
他们已经能够明白申论大作文的一部分技巧了,可以清楚的把大作文分为政论文与策论文。
能够明白总分论点来自于文章之中。
但他们的心中更愿意写策论文,因为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对策,加上自己的发挥,很容易凑够1000字。
同时加上平时背诵的开头结尾,简直是完美了。
但是在遇到类似于2017年国考“以水为师”这样的题目的时候,突然****一紧,想爆一句粗口“what the f***”。
这样的题目让我怎么写对策?难不成全篇谈宣传、落实?一下子想起了高中的积累和例子,东拼西凑的写了800字,可是最后400字怎么写?只能把前面的东西重新搬出来再说一次。
但是残酷的现实就是,现在这样的大作文题目越来越多了,出题者的目的就是不希望考生写太多对策,因为单纯对策无法看出考生真实水平,无法拉开差距。
所以狡猾狐狸的方法越来越不奏效了,在目前考试之中也很容易跑题偏题。
三是老司机。
老司机不但能够清楚地在原文中找出总分论点,保证作文不下二类文,还能够将政论文与策论文的技巧完好的融合在一起,写任何文章都能够先论述再提对策,所以遇到“以水为师”这样题目的时候也能够应对得当,先论述重要性,再提出必要的对策。
而面对字数不够的问题,他们更不会感到焦虑,担心的反而是字数不够、时间不够。
因为只要把“转折、因果、对比、递进”随意拉出来用上几个,分论点分分钟写300字,稍微没控制住就奔着400字去了,所以最后整篇文章很容易写到1200字。
而开头结尾更能够把以往背诵的模板与四大关系以及题目背景相结合,层次丰富、语言经验,这样的作文在考场上保底是二类中,完全有能力冲击一类文。
2.申论大作文高分秘诀1——两大关系五大层次叙述法在行测言语中我曾经在以往的帖子中讲过四大关系,具体指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这四大关系在行测言语题目中有很多的应用,可以快速提高秒杀速度和正确率。
申论与行测言语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四大关系在申论小题和大作文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大作文中转折关系和并列关系用的格外多,我将它们两个称为两大关系。
而五大层次是我在申论小题帖子中已经讲过的定义了,就是指原因、问题、危害、意义、对策。
下面我具体展开说明一下。
转折关系在申论大作文中的应用转折关系可以用在开头论述与分论点论述之中,都是很有效的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对比论证、反面论述。
在开头段由于篇幅限制多是用转折关系,而分论点论述这三种方法都能用,尤其是用来码字简直是百试不爽啊。
举个例子,以国考13年省部级申论大作文《平衡》这个恶心的作文为例给大家说明转折关系的妙用。
这里主要解释一下转折关系在分论点中怎么应用。
例子:实现快慢平衡,个人应积极调整心态、体会人生意义,放稳社会发展“压舱石”。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细胞,如果细胞不健康,就会危及社会这个有机整体的发展。
而在当下,人们依赖互联网快速通信,出行越来越便捷却仍然嫌慢,为了赚钱不惜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
究其原因……。
因此……。
转折关系分析:这里是转折关系中的反面论述。
我在提出分论点之后,先用正面论证了一下分论点的重要性,紧接着引出了社会的问题,这属于宏观上的转折关系应用。
这样做好处有很多,一方面是可以有效引入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论述反面问题,字数简直太容易堆砌了。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没有话能写!同样,在文章的开头也能应用转折关系论述。
例子:平稳恬静的心态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事之要。
但反观当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思想深入人心,各种速成教育、超前教育受人追捧,公司则追求短平快的发展路径。
这些失衡不仅极大影响个人情绪,更影响……转折关系分析:这里是转折关系中的反面论述。
开头应用背景分析,紧接着就提出社会反面问题,用“但”这个连接词进行串联,有效引入资料中的例子,非常容易上手。
转折关系的应用还很多,可以是宏观上的转折,也可以是句子之间的转折,大家可以自己多体会体会。
对比论证的方法我先不讲,大家可以自行体会下。
并列关系在申论大作文中的应用并列关系是指多个主体或者方面的并列,多数同学都会用正向并列,但是我们要知道并列还可以将多个问题并列,甚至可以将多个正反关系的内容一起并列。
学会了这种并列,可以充分调用起递进转折关系,让论述逻辑更丰富、更有层次和深度,而且在寻求并列内容时也会更容易,不会出现词穷的现象。
宏观上的并列用法——分论点语言排布例子:实现快慢平衡,个人应积极调整心态、体会人生意义,放稳社会发展“压舱石”。
实现快与慢的平衡,企业应实现创新驱动、规划前进速度,装好社会发展“助推器”。
实现快与慢的平衡,政府应健全制度保障、合理定位城市,树好社会发展“风向标”。
并列关系分析:这里是大家经常用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分论点形成并列。
其实结构非常简单:总论点+分论点+比喻修辞,是不是非常好操作!微观上的并列用法——正反对比并列例子:实现快与慢的平衡,政府应健全制度保障、合理定位城市,树好社会发展“风向标”。
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所以在快与慢的平衡上,一定要稳稳牵住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牛鼻子”。
一方面,如果政策持续稳定,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市氛围轻松,那么人们就有更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如果过于注重短期效益,追求单纯的政绩观,则求快的发展理念可能会深入人心。
所以,政府要着力建立健全社会保证体系,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把“健康闲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让社会更加成熟自信,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并列关系分析:这里不同于最常用的正向并列,而是采用了正反并列,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并列论述。
这样论述充分,语言对账,最关键就是码字非常快!常规的并列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在多说啦,感兴趣的可以与我沟通。
原因写作法待更新……问题写作法待更新……危害写作法待更新……意义写作法待更新……对策写作法待更新……要获得最新更新内容可以私信或留下邮箱3.申论大作文高分秘诀2——“1131大法”是不是面对大作文不知道怎么样引入话题?是不是写出文章段落间长短不一?是不是前后经常出现重复?是不是不知道怎样谋篇布局?“1131大法”均能解决大作文的上述问题!如果说“两大关系五大层次叙述法”是一阳指、七伤拳,那“1131大法”就更像是“吸星大法”,它能够将一阳指、七伤拳这些武功吸收进来,灵活运用。
所以,“两大关系五大层次叙述法”主要针对的是微观部分的书写,高分秘诀2是针对作文宏观的布局。
我在联考中使用过这种布局,获得82的高分,亲测有效。
“1131大法”具体含义“1131大法”是指总起段+过渡段+3个分论点+总结段这里我拿国考1200字的字数要求,给各位考友具体讲一下如何分布字数,怎么灵活应用“1131大法”与“两大关系五大层次叙述法”来书写大作文中的各个段落。
准备联考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1000字的要求只不过在字数上有一定的变化,其本质是完全相同哒。
“1131大法”之1——总论点段书写总论点段主要的目的是联系题干,得出观点。
因此要求书写必须很简短干练,迅速的提出总论点。
总起段控制在100字以内(答题卡控制在4行以内)。
主要应用“是什么”(25字)+“意义写作法”(50字)+总论点(25字)的形式。
力求“简单直接,迅速进入高潮”!切莫追求前戏!因为阅卷老师只有2分钟时间,她才懒得和咱们搞前戏呢。
“1131大法”之第二个1——过渡段书写过渡段的主要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进一步阐述总论点的重要意义,为总论点段增强论证。
二是将3个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建立桥梁,不至于总论点与分论点之间产生断裂。
过渡段控制在100字以内(答题卡控制在4行以内)。
主要应用“转折关系”、“并列关系”、“问题分析法”、“危害分析法”。
理论论述部分字数在70字左右,过渡句子控制在30字左右。
力求达到论述深刻、语言对仗、过渡柔顺,兼具力度与美感。
过渡段与总论点段遥相呼应,就像是樱花与刀的关系。
总论点段就像是刀子,直插题目心脏,短平快!过渡段就像是樱花,绵柔温存,用柔蓄的语言深入论述,平滑过渡。
“1131大法”之3——分论点段书写分论点段可谓是公考大作文篇幅最大的部分,也是考生最头疼的部分。
经常写作的时候出现卡顿,勉强凑字数等情况。
大家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问题吗?答案很有意思!就是很多同学不了解政论文与策论文的本质区别。
这里带来了两个问题。
什么策论文?什么是政论文?但还有一个问题更需要大家思考。
策论文和政论文有什么联系?有的同学认为策论文就是简单的写对策,总论点就是总的对策,分论点就是3个分对策,里面写具体应该怎么办。
这样写的弊端十分明显。
针对题目的对策是十分有限的,非常容易大面积抄原文,而且对策之间内容重复,干瘪。
所以,显然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还有的同学认为政论文就是单纯理论论证,而理论论证又不能具体细化为从什么层次和方面论证,所以他们认为政论文非常难,不敢去写政论文。
而少部分题目不得不写政论文是,仅能论述问题、重要性等,而且论述间缺乏呼应。
对于第三个问题,可能思考的同学就很少了吧!好了,我也不卖关子了,我说说我对于政论文、策论文的认识和体会。
我认为政论文与策论文是不分家的!往往任何对策的提出都不能缺少理论支撑和过渡,而任何论证的结尾都能提出适当的对策,二者相辅相成。
因此,在我的体系中,重来不会出现这两个词语,只有一个词汇“大作文”!我们思考好这个问题,“1131大法”之3就很容易操作和应用了。
分论点结尾是“对策写作法”,前面将“原因写作法”、“意义写作法”、“问题写作法”、“危害写作法”综合选取使用,而并列关系和转折关系要结合5大层次写作法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