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材的实质调整1.第十三章《收入》章节按新准则作了全面调整;2.第九章《金融资产》改为《金融工具》,并按新准则作了全面调整;3.第十章《负债及借款费用》改为《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删掉了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借款,将应付债券内容移至第九章《金融工具》;4.第二十章《政府会计》按最新政府会计准则作了调整;5.固定资产中不动产取得环节的进项税不再分两次抵扣;6.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追扣比例由50%增加至75%;7.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之间的转换;8.财务报表格式与项目名称按最新规定修改;9.增值税税率17%修改为16%,11%修改为10%(不是最新的)。
总论一、财务报告目标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二、会计基本假设及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1、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
①经济上独立核算是成为会计主体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只有经济上独立核算才有必要设置会计来反映其资金运动,其才能相应地成为会计主体;②常见的会计主体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甚至独立核算的车间等。
2、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1)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2)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二)持续经营1、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
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2、例外情况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假设内涵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2、具体划分方法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四)货币计量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实务应用(1)因处置股份致使投资方的影响力由控制转为重大影响时,剩余股份原成本法核算口径追溯调整至权益法标准;(2)因会计政策变更而进行的追溯调整法;(3)将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到母公司标准的合并报表准备工作。
(五)实质重于形式1、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会计观点),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观点),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实务应用(1)合并报表的编制;(2)售后回购;(3)售后租回;(4)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六)重要性1、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实务应用(1)合并报表中抵销内容的选择;(2)中期报告没有必要像年报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3)存货盘盈与固定资产盘盈的差异处理。
(七)谨慎性1、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用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实务应用(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2)加速折旧法;(3)或有事项的处理。
(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四、会计要素的确认(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确认条件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①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②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③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支付条款;④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该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互通有无,不同质标的物)⑤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有把握收款)(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营业利润栏之前的项目,除了“资产处置收益”项目(“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属于利得或损失外,利益流入属于收入类、利益流出属于费用类。
3、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收入—费用+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五、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一)会计要素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存货一、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常见存货有:①原材料;②在产品;③半成品;④库存商品;⑤周转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一)入账价值基础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
(二)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1、购入方式(1)非商业企业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备注】①仓储费(存货转运环节的仓储费应入存货成本,另外,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列入“制造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②关税=买价×关税率;③进口商品的进项税=(买价+关税)×增值税率16%;④合理损耗计入存货采购成本,追加了合格存货的单位成本。
2、委托加工方式委托加工的界定:①材料由委托方提供;②受托方收取加工费及增值税;③加工后的物资归委托方所有;④所加工的物资必须是非金银首饰。
3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备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自然灾害类损失列支于“营业外支出”,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列支于“管理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4、投资者投入方式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来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5、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取得存货的公允价值。
6、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方式换入的详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7、盘盈的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8、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三、存货的期末计量(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成本:即为账面余额;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1)库存商品(即完工待售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①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