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3.白居易,字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_____诗人。
他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有《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1)《琵琶行》中两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是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
(2)表明琵琶女出场不愿出场又不得不出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酝酿氛围,千古名句,。
(3)“,”这两句诗的环境从侧面烘托,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4)从弹奏指法和弹奏内容两方面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句子。
(5)《琵琶行》中创造性运用延宕,使这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同化了不同读者的心理内涵,甚至成为独立的谚语、格言,该两句是,。
(6)比喻乐音清亮、清脆的诗句。
比喻乐音婉转轻快的诗句。
描写听觉和视觉交织的诗句。
展示动态画面的诗句5、《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是:(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蒹葭》(2)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6、《赠花卿》从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两个“半入”连用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天上、人间”一语双关,含蓄委婉,寓含讽刺,运用夸张极言音乐之美(1)这首诗写音乐极富特色,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2)清代杨伦评价此诗主旨为“似谀似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杨伦评价的理解。
《听蜀僧浚弹琴》(1)正面写蜀僧弹琴姿态和乐音铿锵有力、激扬的气势(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3)运用两个典故感慨知音难觅、眷念故乡7、《省试湘灵鼓瑟》(1)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2)侧面描写,渲染瑟声的感染力,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3)已景物作结,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以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月夜听卢子顺弹琴》(1)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2)用借喻手法,渲染悲凉的氛围(3)用拟人手法,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4)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8、林嗣环《口技》:(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技》的作者是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8)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①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采用顶真、对偶等修辞赞扬口技表演高超9、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默写:《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句,。
,。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6)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7)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8)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9)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
(10)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1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句子是,。
(12)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的良好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名言填空)(13)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响亮的提出“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口号,带领全市人民齐心合力,艰苦奋斗,创设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真,。
(14),;,郁郁青青。
10、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语句。
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0)《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
(11)《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体散文,虽题为“醉翁亭记”,但用于正面描写醉翁亭的只有六个字,这六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太守宴的句子(13)写太守复杂情感之句11、《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渴望得到重用,为国立功的句子是:(2)运用典故,杀敌为国,抵御入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词句(主旨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点睛之句(1)现实与梦境结合,表现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2)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3)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满江红》(1)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2)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表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3)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4)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展现出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3)化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12、杜甫《登岳阳楼》既是实写又是想象,描写洞庭湖雄浑壮阔的景象的千古名句是(颔联):。
在今昔对比中表明诗人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及如愿以偿的兴奋之情的句子是写出诗人处境凄凉,连年战乱造成音书不至的句子是:。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的句子(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是: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坼、浮二字妙处。
13《乌衣巷》(1)今昔对比描写,描绘了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寓情于景(2)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如梦令》李清照号,派代表。
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14、《逍遥游》(1)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4)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的气势,境界雄奇阔大。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