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 散文诗二首

04.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 散文诗二首

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 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 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 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品味赏 析
有人评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 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品味赏 析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首联。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 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 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 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基础。
送友人
李白
品味赏 析《送友人》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
课文解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 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 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本文的文眼。“假如”表明全篇文 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也给读 者的心灵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下文的 想象奠定基础。
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回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课后作业
1. 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 《春水》等诗集。
2. 将搜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 自己或同学们的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 给妈妈。

赠品可以删 除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一 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后移家隐居鄂渚。其诗以写山水田园 为主,语言洗练自然,意境清迥,艺 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代表 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结构梳理
·
两缸莲花——回忆往事 荷 叶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讴歌

雨打红莲——状元成心才路 绪不宁
母爱
亲 荷叶荫状元成才路蔽——深受感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旨归纳
文章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 诗,诗歌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 莲,联想到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道路上的风 雨,歌颂了伟大、圣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不只是为了好玩,“我”和妈妈捉迷藏,体 现出了孩子活泼调皮、可爱机灵的天性;“我” 变成金色花后,可以看着妈妈工作,悄悄地陪在 妈妈耳边,为妈妈带来快乐,体现了孩子对妈妈 辛劳的体恤和理解,也体现出了母子之间的亲昵。
结合④~⑦段的时间顺序描写,说说 “我”与母亲嬉戏的三个画面表现了“我” 怎样的情感。
( yìn )荫庇
( qiǎo )悄然无声 悄
( qiāo )静悄悄
(chénɡ)乘凉
( hé )荷叶
乘 (shènɡ)千乘之国 荷 ( hè )荷枪实弹
◆词语集注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攲斜:倾斜,歪斜。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金色花
“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 旁,不在城内繁华处。“桥”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设施, 本是人来往之处,一“断”字,说明是废桥,荒僻冷落。
“无主”,点出是野梅,无人培育,无人理会,无人欣赏, 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寂寞”二字,将梅花拟人化,既是 景语又是情语,既表明了梅花的处境,也寄寓了作者自身的 孤独处境。
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现
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 “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没见着孩子,内心焦虑惶恐,
状元成才路
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表 面上是母亲疼爱状孩元成才路 子的特殊表达方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
深入探究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 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 边”。作者写母亲,使用的是象征手法,用雨中的荷 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悉心庇护。对雨中红 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这首散文诗的精彩之处, 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 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无私无畏的母爱的化身。
课文解读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
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莲花的来历、颜色 及其所处的位置。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 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 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 己的印象深刻。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 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 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在本质 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 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
状元成才路
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状元成才路
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结构梳理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不出声
金 色 花
三次 嬉戏
让妈妈嗅到花香
投影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状元成才路
跳到妈妈的面前恢复原形
真挚的母爱 纯真的童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
主旨归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 把孩子想象成一朵美丽的金色花,通过描绘 天真、活泼、快乐的孩子及孩子与母亲的三 次嬉戏,表现了深厚的母子之情以及人类天 性的美好与圣洁。
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 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往事》 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 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这组 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 《繁星》和《春水》。”这首散文诗是冰心一篇很 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泰戈尔
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
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
《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
状元成才路
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
状元成才路
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
为印度国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攲斜”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攲斜”即“倾斜、歪斜”之意。“攲 斜”形象地写出红莲被雨点打击后无处躲藏、 东倒西歪的可怜情状,为后文荷叶护红莲做 了铺垫。
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心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1次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泰戈尔、冰心及其作品,在熟读的 基础上整体把握散文诗的内容。(重点)
2.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 手法,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和美好意境。
状元成才路
(难点)
状元成才路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文体知识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 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 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 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 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品味赏 析
1.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分析《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境遇。
第一次嬉戏 第④段写,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 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并散发香 气让母亲闻到。这是“我”对母亲的回报。
第二次嬉戏
第⑤段写,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
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
影子投在书页上,从而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和依恋。
第三次嬉戏
第⑦段写。母亲去牛棚时,“我”突然出现。
荷叶·母亲
冰心
作者名片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笔名冰心。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 主题。代表作有诗集《繁状星元成才路 》《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状元》成才路 《樱花赞》和小说 散文集《往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
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由此使文章达到
状元成才路
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品以细腻
状元成才路
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灵活而又含蓄
不露的笔调写母爱,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拓展迁移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匿笑( nì ) 沐浴( mù )
梗(ɡěnɡ)
祷告( dǎo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菡萏( hàn dàn )攲斜( qī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荫蔽( yīn bì )
嗅到( xiù ) 徘徊(pái huái) 衍( yǎn )
◆多音字
( yīn )林荫 荫
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 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 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 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