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居民身份证法》5条1款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o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 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得行政处罚;造成损害原, 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法》35条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 教育法的渊源
一、渊源释义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不得 /禁止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克扣、
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 地、房屋和设备。禁止侮辱、殴打教师……”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根 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责令赔 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5.规定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公民又有进行创造性工作的 自由 6.规定了父母或监护人的教育义务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也是我国制定教育法律和 法规的最高法律依据。一切与宪法相抵触的教育法 律和法规都是无效的。《宪法》中的有关教育条款 无疑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为其发展提供了最 根本的法律保证。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o 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 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 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著作权法》23条2款
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十 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 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 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 育法基本理论
2020/11/21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
一、教育法释义 1.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总和。 o 行为规范 o 国家制定或认可 o 国家强制力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从终极方式而 言的。
法的渊源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 社会制度,我国对内对外的各项方针政策、公民的基本权 力和义务。同时也对教育作了明确的规定。有关教育的条 款较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教育性质的规定。教育的性质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 题。《宪法》第1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19条“国家发展社会 主义的教育事业”。这就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我国的教育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法规中的法定条件:“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 经当 地人民政府批准”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2.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指法律规范中知名的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即法律允许做什 么、禁止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的规定。
(1)授权性规范 可以/有……权利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
o 强制作用: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法对于人们应 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加以规定, 而且还要使人们必须去接受;二是违反法律规 定的行为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o *《义务教育法》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
2.社会作用 体现在五个方面:
o 保障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o 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o 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o 保障有关各方的教育合法权益; o 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o 1)方向性原则。教育法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见《教育 法》第六条规定。
o 2)公益性原则。公益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它是指教育 事业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社会影响,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事业的要 求。见《教育法》第八条规定。
o 3)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主要是指人们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 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承担法律责任,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法律的 特权。见《教育法》第九、十条规定。
从而引导人们在法所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社会活 动。 ——本人行为
o 评价作用:衡量、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有
效。
——他人行为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
o 预测作用:预先估计到行为的结果或他人将如 何安排自己行为——自己或他人
o 教育作用: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 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行为人本身 和其他社会成员。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3.对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宪法》规定了 公民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帮助 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保护妇女受教育的权力,保障残 疾人受教育的权力,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力(36、42、 45、46、47、49)。
4.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规定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教育,人 民行使管理教育的权利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种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国 家管理教育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来完成的。(70、89、 107、119、122)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06)
第二十六条 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于接送 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 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标识样式 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1.法定条件(假定):法律规范中关于适用该规范的
条件的规定。每一个教育法律规范,只有在所规定的 法律条件出现时,才能适用该规范。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 者特殊情况,需要适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儿童、少年的父母 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1.比喻事物的本源。(现代汉语词典)
2.法的渊源(source of law),简称法源,意指 法的源泉、来源、源头。法的渊源指的是法的效 力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在法 的适用和解释中可援引的意义上的规范。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 教育法的渊源
二、教育法的渊源 o 宪法 o 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 o 教育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o 教育规章 o 其他渊源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2、对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规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 根本问题,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发展方向。第46条 第2款拟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 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主要有三方面:19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 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24条“国家通过普及理 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 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原则、公约、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3条规定:“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队伍,创造条件,充分 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
二、教育法的特征和原则 1.教育法的特征
第一,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公认而确定的效力) 第二,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第三,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o 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 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106条)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 1.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指有权机关 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社会主体法定权利和义务 的、旨在建立和维护法秩序的特定行为准则。 法律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2. 教育法律规范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 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结构的一般行为规 则。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二)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经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正式颁布,1995年9月1日实施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一部教育根本大 法。是制定其他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它的法律地 位在教育系统中是仅次于国家宪法的基本法。也被 称为教育母法、教育宪法等。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1、意义:可用16个字形容:“十年制定,百倍其功, 千秋基业,万众受益” 2、内容:《教育法》共十章84条。分为总则、分则和 附则。总则即第一章,是本法的灵魂和最高准则,具有根 本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分则即第二章至第九章,是《教 育法》的基本内容,是总则的具体体现;附则即第十章, 是对有关问题的解释或说明。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例如:《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 其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据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与批评教育, 责令期限改正。
第十四条规定: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少年 ” 。
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教师法》第10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 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 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2)命令性规范 必须/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