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报告
2.a、涌水量观测程序错误,观测不及时耽误处理时间,不能正确掌握水情、不及时处理水害,有可能引发淹井的风险。
b、水源判断不准确,涌水量观测不及时,观测错误.未编制防治措施,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发生渗水的风险。
c、采掘面探放水钻机运转中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停机检查,发现煤岩松软或其他异常情况未停止钻进,有可能发生片帮伤人和透水风险。
(3)-159m 11#层左部区风道掘进三队注意好顶板变化,提前敲帮问顶;确保使用好临时支护,加强顶板管理,打好超前穿楔,确保支护。
(4)采煤队泵站乳化液配比要满足要求,定期维修、保养设备,压力表达不到要求时立即通知作业人员。
(5)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与维修,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保障通风设施完整可靠,确保井下通风量满足要求。
8.我矿监控系统已经升级完毕。
巷修时监控小线容易被砸坏
每天有三线人员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排查,发现异常信号不能上传及不显示人员轨迹、报警等功能立即处理。
重大灾害治理
1.矿井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治理相关机构和人员不健全
2.人为减少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相关巷道工程、钻孔工程,人为缩减瓦斯抽采时间,边掘边抽、边采边抽,甚至不具备条件强行组织采掘施工
3.我矿瓦斯检查制度完善,并严格落实执行,如出现瓦斯超限,立即停电撤人,并追究责任,如有必要停产整改。
4.我矿非突出矿井、现采掘的11号煤层埋深小于700m,煤巷条带不在开采应力集中区,在邻矿非突出煤层。
5.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井田范围内的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已查明。
6.我矿目前采、掘作业涉及的11号煤层经鉴定为自燃煤层。并已制定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并严格落实执行。
神 鹤 煤 矿
日期:2018年8月24日
八个方面
主要风险
分析研判
突出问题
针对性措施
采掘接替
1、矿井开拓、准备、生产和抽采煤量比例失调,造成采区、工作面超能力、超强度组织生产
2、不按采区设计组织施工,随意更改采区巷道,人为将一个采区划分为多个采区,规避“剃头下山”开采和采掘工作面个数限制。
3、相邻区段采煤工作面回采未结束,强行沿空施工下一区段回采巷道。
4.我矿不涉及此项内容。
无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执行
建设项目
1.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批或不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
2.新建煤矿不按矿井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未按规定完善相关安全设施
3.改扩建和技改矿井边建设边生产,只生产不施工,在改扩建区域内组织生产
1、我矿无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批或不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组织施工。
7、我矿采煤工作面不存在使用局部通风机辅助通风的现象。井下通风设施符合标准,可以满足通风需要。
(1)、-180m标高11#层采煤工作面存在顶板破碎,造成工作面硬帮片帮、抽顶风险。(2)、-164m11#层左部区机道掘进一队工作面支护未满足要求,顶板离层、造成冒顶落、片帮风险。
(3)、-159m11#层左部区风道掘进三队工作面支护未满足要求,顶板离层、易造成冒顶落、片帮风险。
3、我矿不存在相邻区段采煤工作面回采未结束,强行沿空施工下一区段回采巷道。
4、我矿不存在煤层群开采上部煤层期间,未留有足够的稳定时间,强行提前施工近距离下临近煤层回采巷道情况。
无
严格按审批的作业规程施工。
主要生产安全系统
1.采区主要生产安全系统未形成即组织生产或回采巷道施工
2.下山采区未形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施工回采巷道
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在应力集中区布置2个工作面同时进行采掘作业等
1.我矿已成立各类灾害治理责任人组织机构,人员健全。无冲击地压危险。
2.瓦斯治理:我矿目前采掘涉及的煤层为11#煤层。上述煤层采、掘期间瓦斯涌出量均小于《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作业期间可以不进行瓦斯抽采,依靠风排治理瓦斯。我矿抽采系统健全,抽采管路已接至工作面回风上山处,如出现采空区顶板垮落、周期来压等情况导致瓦斯涌出异常,可以立即使用抽采系统进行治理。
4.我矿甲烷传感器15天调校一次,均使用空气气样和标准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进行调校,调校时间符合规定;
5.我矿井下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每15天测试一次,测试程序符合要求;
6.我矿安全监控设备具备故障闭锁功能。
7.我矿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等图纸资料齐全、按规定定期更新进展。我矿监测系统已更新完成,运行稳定。
2.我矿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内容符合要求。
3.我矿各项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的内容符合矿井实际。
4.我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已建立完善,保证相关制度措施的有效执行等。
无
严格执行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安全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度。
违法违规生产建设
1.责令停产停工整改煤矿未制定并落实整改期间安全生产保障措施
3.矿井火灾风险
4.矿井通风风险
1.本区11号煤层所赋存的煤层因Fc断层影响兴安矿未开采,属于原始煤层,不存在大矿旧区、旧巷。无其它邻区、邻层及邻近的巷道。本区破裂线内无其它小井。煤层直接顶为细砂岩,厚度为4m。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为21m。底板为凝灰质细砂岩及页岩。距下部17-1号煤层60-70m。-180标高11#层采煤工作面、左部区11#层采煤工作面、-189标高11#层采煤工作面实际掘送过程中伪顶已经不存在,直接顶为细砂岩,老顶为中细砂岩,根据邻区回采实见,初采期间原始顶板易冒落,无需人工挑顶,初采过后,顶板松散破碎易冒落,也无需人工挑顶,不存在坚硬顶板,本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史,无冲击地压危险性。
4.a:未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造成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不均衡,可能造成瓦斯积聚风险。
b:主要通风机运行,未按要求观察记录风机异常情况,未发现风机故障、造成停风,采掘面风量不足可能造成瓦斯积聚风险。
C:反风设施,反向风门不得正常使用,不能有效反风,需要反风时不能及时反风,当发生时造成延误;可能造成风流短路的或用风地点供风不足的风险。
7.不涉及该项内容。
无
严格按作业规程施工。本区11号煤层所赋存的煤层因Fc断层影响兴安矿未开采,属于原始煤层,不存在大矿旧区、旧巷。无其它邻区、邻层及邻近的巷道。本区破裂线内无其它小井。煤层直接顶为细砂岩,厚度为4m。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为21m。底板为凝灰质细砂岩及页岩。距下部17-1号煤层60-70m。-180标高11#层采煤工作面、左部区11#层采煤工作面、-189标高11#层采煤工作面实际掘送过程中伪顶已经不存在,直接顶为细砂岩,老顶为中细砂岩,根据邻区回采实见,初采期间原始顶板易冒落,无需人工挑顶,初采过后,顶板松散破碎易冒落,也无需人工挑顶,不存在坚硬顶板,本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史,无冲击地压危险性。
3.人为减少回采巷道和掘进期间回风运输等系统巷道,相临采煤工作面之间共用巷道,掘进工作面之前随意施工联络巷,造成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
4.同一条回采巷道人为分多头进行施工或从相邻采区、相邻水平“借道”组织施工
5.高瓦斯和煤与突出矿井的任一采区,开采容易自燃煤层、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未设置专用回风巷;
2.停而不整、只排查不治理、假排查假治理,甚至明停暗开,假借隐患整改之名,行违法违规生产建设复工标准擅自复工复产
4.存在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甚至人为破坏安全监控系统,故意逃避监管监察执法
1.我矿不涉及此项内容。
2.我矿不涉及此项内容。
3.我矿不涉及此项内容。
3.瓦斯检查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瓦斯超限没有采取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改和追究责任等四项措施
4.埋深大于700m的突出煤层或煤巷条带位于开采应力集中区,采用在本巷道施工顺煤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瓦斯作为区域防突措施
5.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未查明组织生产建设
6.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措施不落实
c、电气设备出现电火花,电钻、电机、变压器、开关、插销(电机车等)、接线三通、电铃、打点器、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易发生火灾风险。
d、井下消防器材库,灭火器失效未发现、未更撤。灭火器数量少。导致不能使用,灭火效果差。当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进行灭火,造成火灾扩大。易发生火灾风险。
e、开采发火煤层。防灭火工作落实不到位,可能引起煤层自燃的风险。
7.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等图纸资料不全、不及时更新等。
8.安全监管系统改造升级期间,新系统尚未完成升级,原有系统也不能正常运行。
1.人员定位系统分站或读卡器失效,造成信息不能上传,不能显示人员轨迹,禁止区域不显示报警功能。
2.我矿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期对监测监控设备进行调校、测试。
3.我矿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AQ-1029行业标准安设监测监控传感器,并定期调试、维护、维修。确保传感器灵敏可靠。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主要负责人和总工程师“两个关键人”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2.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部门、各岗位责任制内容不符合要求
3.各项规章制度、作业 规程、操作规程的内容不符合矿井实际
4.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未建立完善,未保证相关制度措施的有效执行等
1.我矿矿长王天军和总工程师王宗福“两个关键人”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存在顶板破碎,造成工作面硬帮片帮、抽顶风险。支护未满足要求,顶板离层、造成冒顶落、片帮风险。泵站压力达不到要求,支撑强度不够,易造成工作面集中下沉,支护失效。
4、我矿不存在同一条回采巷道人为分多头进行施工或从相邻采区、相邻水平“借道”组织施工。
5、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任一采区、开采容易自燃煤层、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未设置专用回风巷;
我矿巷道布置合理,不存在上述情况。
6、我矿采煤工作面不存在使用局部通风机辅助通风的现象。井下通风设施符合标准,可以满足通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