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应急救护培训课件(心肺复苏术意外伤
应急救护培训课件(心肺复苏术意外伤
成人气道梗塞的急救(互救三)
——立位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病人,如妊娠后期, 或肥胖者等病人。
立 位:
1、救治者站在病人的背后,两臂从病人腋窝下环绕其胸部。 2、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置于病人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 骨缘与剑突。 3.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冲击4-5次。
成人气道梗塞的急救(互救四) ——仰卧位胸部冲击法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 倾,腕、肘、肩 关节伸直,以髋 关节为支点,垂 直向下用力,借 助上半身的重力 进行按压。
按压姿势 按压方式
垂直压下 双臂伸直 双手掌根 互贴
以髋关节 作支点
心肺复苏—BLS(CAB)
•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心肺复苏—BLS(CAB)
心肺复苏—BLS(CAB)
心肺复苏术及意外伤害、 创伤的 救护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萍
一、心肺复苏的概述
• 心肺复苏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为推崇、也
是普及最为广泛的急救技术,上自政府官员,下 至黎民百姓都在倡导,并且身体力行。 • 在日常生活或紧急救护中,没有比抢救心跳、呼 吸停止的病人更为紧迫了——CPR就是针对骤 仃的心跳、呼吸所采取的“救命技术”
面色、口唇有紫转红
摸到动脉搏动,有自主呼吸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 眼球活动,手脚抽搐 开始呻呤 心电图出现波形 出现排尿……等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如果是CO中毒者,可以延长时间,并在空气新鲜的地方
•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
•
吹入气量:足够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
人工呼吸的方法?
1、口对口人工吹气 2、口对鼻吹气
3、口对口鼻吹气
人工呼吸的频率、吹气量
1、人工呼吸的频率:较慢的呼吸频率
• 成人:10—12次 / 分 • 儿童:12—20次 /分 • 婴儿:12—20次 /分
2、人工呼吸的吹气量:较小的朝气容 积
由于异物收入气管时,病人感到极度不
适,常常不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
紧贴于颈前喉部,苦不堪言。
严重者:颜面青紫,不能发声,肢体抽
搐→呼吸停止。
三、气道梗塞的常见的原因
啼哭、玩耍,容易将食物、小儿玩具等异物吸入气管内,造成呼 吸道梗塞。 青壮年:成人多因在进食时谈话大笑,抛高接食(花生米)或进 食过快,吞咽过猛,工作时将异物含口中,将异物吸入气道。
• 成人:400——600毫升 • 儿童:可见到胸部抬起 • 婴儿:患儿胸部略有抬起
心肺复苏—BLS(CAB)
• 为确保有效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 向与胸骨垂直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 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 和儿童)
开放气道
• 头偏向一侧
• 清除口腔内异物或义齿
• 开放气道:
口对口呼吸要点
• • •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 1秒
6)现场救护危重伤员 • 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CPR • 休克伤员,立即头低位平卧转送医院 • 颅脑、胸、腹外伤,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 严重肢体挤压伤,稍加固定,限制活动; 不可加压包扎,防止肾功能损害
解开衣领、腰带、计时
心肺复苏体位:平卧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坚硬的平面 上!!!
心肺复苏—BLS(CAB)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 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 气 管与颈部胸锁乳突 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 中指并拢,置于患 者气管正中部位, 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一旁滑移约 2-3cm,至胸锁乳 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成人气道梗塞的急救(自救) ——腹部冲击法
适合不完全气道堵塞病人,意识清醒,具有一
定救护知识、技能,并在当时又无他人在场相
助,打电话又有困难,不能报告情况。
自救腹部冲击法操作方法:
成人气道梗塞的急救(互救一)
——立位腹部冲击法
适合于气道堵塞不完全或完全病人:
4-6次。
2.救治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绕病人腰间,嘱其 弯腰,头部前倾;一手握空心拳,并将拇指侧顶住 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二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紧 握此拳,以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6次。
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恶性呕吐,腹痛, 腹泻等 药物中毒:头痛,头昏,兴奋,或抑制, 昏迷,嗜睡,意志朦胧 鼠药:头痛,头昏,乏力,胸闷,抽搐, 惊厥,呼衰 一氧化碳:头痛,头昏,面色潮红, 口唇樱桃红,躁动,昏迷,反射消失 酒精:面红,眩晕。语无伦次,步态 蹒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瞳孔散 大。昏迷,抽搐,呼衰,死亡。
现场救护
呼救
消化道吸收:催吐,洗胃,保持呼吸道
通畅,送医院。 呼吸道吸收:自我保护,保持空气清新
吸氧,呼救,送医院。
皮肤粘膜吸收:脱离环境,清水冲洗, 呼救,送医院
烧烫伤
一、概述
• 烧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
二、原因
• 由火焰、沸水、热油、电流、热蒸气、辐射、化学物
质(强酸、强碱)等引起。
三、现场救护原则
1. 可嘱其弯腰并用手掌击打后背中间(肩胛骨中间)
成人气道梗塞的急救(互救二)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不清的病人:
1.将病人置于仰卧位,救护人骑跨在病人两大腿外侧。 2. 用一只手的掌根平放其腹部正中线,脐上方二横指处,不 要触及剑突。
3.另一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
4.两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冲突病人腹部,连续4-5次 5、直至异物被冲击。
• • • • 迅速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 避开建筑物,避开公路或铁路 避开危险场所和危险物体 不随便返回室内
3)地震现场救护原则 • 统一指挥,紧张有序 • 先近后远,循序渐进 • 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 先救生命,后治伤情 • 按重急、轻缓进行伤情分类,依次施救 • 及时止血、包扎、固定,注意脊柱损伤
•心肺复苏:
◆是专业的急救医学内容:医学
救护——医院——医务人员——医疗 器械
◆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卫生
救护——事故现场——“第一反应 人”——就地取材 • “CPR”所需的一切只是一双手,是20 世纪在医学领域里学术提高、发展及 社会普及的最为成功的学科。
救护 “新” 概念
• 救命的“黄金时刻” :几分钟—十几分钟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 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
• • • • • • • • •
(2)地震现场 救护
1)躲避地震原则 • 就近选择形成三 角的地点躲避, 逃离危险场所, 避开易发生次生 灾害地点,切断 危险源,避免人 为事故
2)几种环境下的避震原 则 ①房屋内避震 • 迅速躲至坚固家具附 近,或内墙墙根处 • 躲进开间小的厕所、 储藏室等地方 • 不可跳楼,不要站在 窗边或阳台上
(4分钟)
• “第一反应者 ” :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 措施的人
• 现场救护:及时正确,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 • EMSS: 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
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
二 、原因
急病 创伤 中毒
溺水
触电
导致 可以导致
呼吸心跳停止
三、时间就是生命
18秒 30秒 60秒 6分钟
脑缺氧 出现昏迷 脑细胞开始死亡 全部脑细胞开始死亡
二度烧烫伤,应用干净清洁的敷料覆盖伤部,以保护创面,防止污染 严重口渴者,可口服少量淡盐或淡盐茶。
7.
呼吸窒息者,行人工呼吸,伴有外伤大出血者应予止血;骨折者应作临
时骨折固定。
8.
大面积烧伤伤员或严重烧伤者,应尽快组织转送医院治疗。
气道梗塞
一、分类
1.呼吸道部分阻塞
2.呼吸道的完全阻塞
二、特殊表现
②学校上课时避震 • 要立即抱头、闭眼躲至课桌下 • 在教室外可避开建筑物和危险物体,原地蹲下或趴 下,双手保护头部 • 服从老师指挥,有序逃离,不跳窗,不停留在楼梯 间
③公共场所避震
• 要服从指挥,就近在 牢固物体旁蹲伏 • 要有序撤离,不乘电 梯 • 避开人流,防止拥挤 及踩踏伤害
④室外避震
四、操作流程
判断意识
成人及儿童:
1、“轻”—拍打双侧肩膀 2、在伤员的耳部重唤
婴儿:
1、拍打婴儿足底
பைடு நூலகம்
2、观察有无反应
高声呼救
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故必须立即呼救—— 1、快来人呀!这里有人晕倒了! 2、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快帮忙拨打“120” 3、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
判断心跳
评估循环体征:大动脉搏动 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按压
婴幼儿:由于喉保护机制及吞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又常常嬉笑、
(如上班含钉子。 )
老年人: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吞咽机能减 退,更容易将口中食物等吸入气管造成气道异物梗阻。
四、气道梗塞的急救方法
1. “第一反应人” 须能识别气道梗阻的表现, 特别是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如在进食中突 然出现面色青紫、意识不清,甚至停止呼吸。 (易误认为心脏病发作) 2. 遇到梗塞病人,意识清醒,首先应询问病人 “是否有异物梗塞”、“我能帮你吗?”。此时 病人会点头告知,同意实施救治,即刻现场用海 氏手法救治;同时启动EM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