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节》
(1).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
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 ,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
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
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准备:
家长: 糯米粉、 青菜汁、 胡萝卜汁、 紫甘蓝、 蕃茄汁等。
围裙大小各一套 ; 揉粉的盆一个,
幼儿园:台布 ( 一次性的 ) ,白糖,用大锅煮汤圆,煮熟
捞大锅内端出至备餐桌装汤圆 教师:回廊,桌子围成一圈,
每班若干家庭。餐盘每班 6 个,汤匙每人一把 ( 洗净后收在
班上备用 )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节》
那
人却在,火阑珊处。
诗之首 : 《正月十五夜》 ( 唐 )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 相催。 三、完成课本 p3 表格 第四课时 一、活动内容展示与评价 1、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 2、你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 二、完成 p4 表格 三、总结
二、活动过程 1,交流元宵节的来历 一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吕氏 之乱是正月十五 ; 二说,元宵节是人们为庆祝一年中的第一 次月圆之夜而设,又称上元节 ; 三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 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2,交流元宵节的历史发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 XX 多年前在西汉 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 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 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 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 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 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3 、交流元宵节的习 俗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 春灯节、 小正月、 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 同。
二、活动过程 1、讨论你对元宵节还知道那些内容 ? ( 吃元宵、猜灯谜、逛庙会等 ) 2、你还想知道有关元宵节的那些内容 ?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课题方案 3、交流课题研究方案 (1) 、元宵节的来历 (2) 、元宵节的历史发展 (3) 、各地元宵节的习俗 (4)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对联 4、小组修改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小结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 通过你们的调查研究,你们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我 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分享你们的收获。
谜(6). 元宵节踩高跷 (7). 元宵节祭门、祭户 (8). 元宵节走百
病(9). 迎紫姑 (10). 逐鼠
4、交流元宵节的诗词
诗词两首关于元宵的:
词之首 : 《青玉案 元夕》
(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节的认识并不深,为了让孩子们
能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元宵节的半日活动,希望通过活动来缓
解部分幼儿的上学情绪,通过活动来增加亲子间的亲情交流。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 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引导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到幼儿园,尽快适应新学期 生活。。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节》
导语:我们大班的孩子对元宵节的认识并不深,为了让
孩子们能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风
俗习惯。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元宵节的半日活动,希望通过
活动来缓解部分幼儿的上学情绪,通过活动来增加亲子间的
亲情交流。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
节》,欢迎阅读参考。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
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
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3.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
力所在 ;
4.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
能力 ;
5.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
(2).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 简称为 “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
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 ; 如女儿怀孕,则除
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 元宵节耍龙灯 (4). 元宵节舞狮子 (5) 、元宵节猜灯
教师依次出示灯谜 (1) “白白胖胖,圆圆溜溜 . 甜甜五脏,装中间 . 吃在嘴 里,又软又黏 ”提醒幼儿元宵节有的,让幼儿开动脑筋说 出谜底 ( 汤圆 ) 。教师提示,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2) “什么花天上开 ?天上开了花,人人笑哈哈。 ”( 大家来猜 猜烟花 ) (3) “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 , 。有瓜没 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 ”( 打一物灯笼 ) (4) “元宵佳节就有它,谜语往它身上藏。 ” ( 打一物花 灯) (5) “正月十五,全家聚,圆桌坐来,圆着吃。 ” ( 打一 名词 团圆饭 ) 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在吃 元宵饭,叫什么饭 ?引导幼儿说出团圆饭,教师解释团圆的 意思,让幼儿知道元宵节可以一起开开心心吃团圆饭。 3. 做汤圆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彩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 出不同种类的汤圆。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感受到做汤圆的乐 趣。 4. 唱儿歌《卖汤圆》
3、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 彩和图案。
4、感受和同伴玩花灯的快乐情绪。 活动时间 参加对象新区实验幼儿园小班组全体师生 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一:了解元宵的习俗 1、通过图片录像等媒介物质向孩子们介绍元宵节的文 化。 2、鼓励家长帮孩子们准备花灯,并告诉幼儿自己花灯 的名称。 活动二:亲子同乐搓元宵 1、布置回型大厅环境:亲子搓元宵。 ( 准备:电子炉, 锅,勺子、盘子等。 ) 活动三:玩花灯 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花灯。 活动效果 反思与建议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教师对幼儿说: “今天啊,有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
过节日,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动画片里说的是什么 ?”
二. 基本部分
1. 认识元宵节
幼儿观看动画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都看动
画片那动画片里讲什么啊 ?她们过的是什么节 ? 他们是怎样 过节的 ? 都有什么活动 ?
教师请幼儿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 法。 2. 猜灯谜
6.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
活动重难点: .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
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活动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元宵节。正 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 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 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1) 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儿歌。
(2) 根据歌词边唱表演动作。
【结束部分】
教师让幼儿收拾好桌上的东西,放会原处,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节》
活动背景
一:元宵节的文化: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灯节”、“上元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每逢上元,
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 元宵之夜, 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
幼儿园大班教案《元宵节》
【活动目标】
1. 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尝试通过多种
途径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 感知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感受节日快乐的氛围
和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 “元宵节的来历”视频 ;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
3 、彩泥每个幼儿一份 ; 4 、《卖汤圆》儿歌 。
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灯、
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
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
生活幸福甜美。
二:活动意图:
新学期开学正逢元宵节,新年的气氛还在孩子的心中,
让宝宝们在欢乐的气氛中稳定情绪是个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