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直接关系到孩子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抓住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类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这一黄金时期促进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成为教学重任之一。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为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成为急需解决和完善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激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各学科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就形式上讲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更主要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差异,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因人而宜,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授以不同的内容。

对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可以讲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不能讲高深的学问。

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找准角度,要让学生知道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激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懂得学好语文的好处。

学生一旦明确了这些道理,自然就有了学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不怕学不好语文。

二、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创新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二、精心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新鲜感受、独特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

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

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发挥学生創新的潜能。

有时学生可能想得会比教师更全面、更周到,他们问的问题是教师想不到的。

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

质疑时特别要注意关照差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大胆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

三、提高质疑水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不仅“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好像对待问路人,只指示他的方向,而不牵扯着他走;只鼓励他前进,而不压迫他赶路;只在开始时给予指导,而不送他到终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拘束学生步伐,学生便会心平气和地自己探索途径,向前进,运用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质疑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借箭深感佩服,然而
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天水上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这是教师要适时启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鼓励学生探索质疑,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才能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探究创新的火花。

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鼓励学生质问:邱少云为何一动不动?怎样做到一动不动?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不动?假如动了后果怎样?这样用一个词牵动全文疑问,一问套一问,一层深入一层,前问的“果”成后问的“因”,使同学们不断地判断推理,始终处在积极思考、讨论的状态中。

经过长时间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学生提出一些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创新的心理。

四、提倡自主学习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铺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

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铺”。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

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李荔.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0(3).
[2]曹帅.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3]吴金芳.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