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玄武湖历史介绍]玄武湖的介绍

[玄武湖历史介绍]玄武湖的介绍

[玄武湖历史介绍]玄武湖的介绍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现为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

[1]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两江总督下令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为玄武湖公园之滥觞。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

宋人欧阳修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

历史上,像南京玄武湖这样命运多舛的湖泊并不多见;除了经常被迫更换名称之外,玄武湖忽大忽小,时有时无的行列经历,也不是其它湖泊所能比的。

[2]据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称,古代玄武湖的周边是今天南京主城区最早适合人居的境地。

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

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3]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

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
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此时的湖泊更名为秣陵湖,后又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

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

由新庄立交方向远望玄武湖和南京主城西部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

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夏至玄武湖(5张)
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

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

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

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

其中
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

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

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

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衰落,玄武湖也被冷落。

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

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宋神宗赵顼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

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

玄武湖的桥(25张)
明代对钟山和玄武湖这两片区域有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玄武湖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

二是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
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

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

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

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

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

明亡之后,清初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玄武湖为元武湖。

康熙、乾隆南巡时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

清同治以后,元武湖有了一些园林建筑,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

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元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

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将湖泊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

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

丰润门(今玄武门)的开辟,是玄武湖的一大转折点,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历史意义上的公园。

后来陆陆续续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