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思想: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理性王国” 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政治: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第四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 世纪晚期——20 世纪初)【阶段特征】经济:19 世纪70 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现代意义经济模式基本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标志着工业文明时代向纵深方向发展。
思想:自由主义盛行,自由主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
20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明演进第一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 年)【阶段特征】思想: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政治:20 世纪上半期,对现代化转型的不适应引发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造成了剧烈的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
正是在这样的动荡之中,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体现在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经济:现代化的另一个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美国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进行了全面性适用性的改革调整,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的现代化国家具有开创意义。
第二阶段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 年至今)【阶段特征】思想: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政治: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经济:二战后,是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两种现代化模式发生冲突和自我调整的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
历史选择题1.审题历史的选择题尤其是高考题,特别注重对文本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有很高的阅读能力。
审题一定要慢,做到“稳、准、狠”。
一般来说,我做题的时候都严格要求自己审一遍题得出“谁,什么时间,什么背景,出于什么目的,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 这几条信息。
读懂材料是历史这门文科性很强的学科的核心,在此奉劝学弟学妹们千万不要读不懂题干就看选项,不然云里雾里还要回过头来读题,不仅浪费时间更是打乱做题节奏。
另外说一句当年历史小王子做题得出来的经验:一定要探究历史人物内心的目的,不要看他做了什么,而要看他想做什么。
所谓历史主要不过是两方面:人的主观与时代的客观。
2.排除排除选项按着史实不符 (时间,先后顺序等),主体不符,范围不符的顺序逐一排除。
当然,绝大部分情况下出题人为了恶心你都会制造一个模糊选项让你在最后两者间徘徊不定。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比较推荐“代入法”,即把选项题干看看逻辑是否通顺,屡试不爽,无论如何也比看着两个长得差不多的选项干瞪眼好得多。
主观题主观题方面没有太多想说的,最主要一点就是思维一定要发散,面宽不必深,判卷老师没空一个字一个字地看。
我做题之前都要默念一遍政经文科对外等等常见角度,按着套。
主观题如果材料里有与题目相关的一定占分,所以一定要把材料分层概括各层主旨。
41 题一般是新题型,具体是什么每年都在变,所以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不要惊慌,按着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地回答就行了,如果老师讲过类似的题型要结合老师的套路。
总述无论历史还有文综,时间分配一定要把握好。
我的历史主观题没有什么深刻见解,但往往是主观题能让我把别人甩开一截,主要原因就是我会以很快的速度做完选择,因此会有充足的时间细细研磨主观题。
讲道理主观题并没有多难,不像选择题你咬牙切齿做不出来,只要时间足够,摘完要点分角度,分完角度堆材料,堆完材料再糊满答题框,分数绝对不会低。
既然讲到了速度那我在细说几句,高三一年我的文综选择用时一般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
当然我不赞成大家做题这么快,但如果题不算难的话用时四十分钟以上就不太好了。
我说的做题快不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而是要习惯于一种快节奏高效率的做题状态,以我来说如果我在一道题上耗时过多就会情不自禁地走神。
在平时作业不要磨磨蹭蹭地做题,速度一定要比考试快,以此来锻炼自己大脑的反应能力; 考试时适当放慢速度,正确率又会大幅提高。
同时如果你做题速度比较快的话,考试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不会慌 (反正做得完),这对应试心态也非常重要。
另外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多读书,我在高中三年利用寒暑假和在学校的空闲时间读了跟历史有关的课外书籍 31 本。
历史是非常考验你的底蕴的学科,如果没有对历史脉络的清晰把握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体验想考高分很难。
我对历史的时间投入最少甚至改错本也完成的很一般,但历史成为我最为强势的学科,大概与多读书有很大关系。
不要认为读这些课外书不是在学习,即使在北大历史系的学长学姐他们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读各种历史专著。
当然,上课以及自习可不要这么做哦。
政治高考政治题强调四个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第一个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
这也是做题的第一步。
不仅是读材料,更是读题干。
题干中有知识范围限定,也有答题方向,所以每次拿到一道题,我们应该首先读题干。
题干读过,对题目有大体认知,再去阅读材料。
这项能力考查的不仅是理解能力,也是阅读能力。
我们知道,近年来文综高考阅读量日益增大,政治阅读量尤其大,阅读能力差,阅读速度慢,读过一遍毫无感觉是大忌。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当有意识的多读题,限定时间快读题。
相信同学们都遇到过做题拖拉的情况,多数是由思想上不紧张造成的。
在平时,就要限定时间做题,用考试的态度做题。
第二个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我们经常说,自己背的很熟,怎么到了做题或是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无法将题目与知识迅速联系到一起。
其实根源还是知识不熟。
政治这个学科的记忆量十分大,但是也有诀窍。
政治在文综三科中最有系统,按照课本的单元划分一目了然。
备战高考的路上,无论多忙,将课本好好梳理一遍,是必要环节。
笔者在高三的紧张状态下,将政治课本抄过一遍,框架梳理、易错点分析更是进行了无数次。
每个夜晚睡觉前,都要躺在床上默背课本,回忆框架。
记忆量虽然大,但是抓住框架便可一目了然。
第三个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
我们找到了关键点,对应上了知识,这时需要总结答案,写到试卷上。
不同的表述方法,虽然是相同的思路,得到的分数却是非常不同。
表述答案,最重要的便是规范。
规范,就是将对应的知识点准确无误的写出,就是认真对应材料,不含糊。
材料分析在政治评分中也是有很大的比例。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认真答题,绝不含糊。
有时自己做题练手可以简答,但绝对要写下要点。
其次,便是要点突出。
将知识点前置,标清序号,让阅卷老师可以一眼看到答案。
第四个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
这主要是答题逻辑。
这在探究类题目中尤其明显。
近年来全国卷的探究类不仅仅局限于写广告词之类的东西,而是越发灵活,考察学生思维。
我们可以多多接触北京卷,上海卷等走在全国先列的省份试卷。
当然,发散思维也要遵循大方向。
在考察范围上,突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将会被更加重视,生活与哲学中与价值观有关的内容也将更加重要。
而此类题目一般都是与当下时事结合考察。
建议大家进行专门的时事总结,利用好时事小册子,并且专门用本子总结时事词汇,这些都可能会是高考采分点。
对性质的评价也应更加敏感,这就涉及到易错点的总结。
很多时候,选择题都是对易错点的变形考察,要看穿材料,找准对应知识点以及与其相反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