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及ao分型
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及ao分型
问一下,旋前外展的三度,侧位片上看腓骨的走形,
若不是横向骨折,那应该是是前上后下,还是是前 下后上呀?
旋前外展III度腓骨骨折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正位为横行骨折,外侧有一蝶型 骨片,侧位为横行或短斜型。我认为,距骨外展无旋转时腓骨为横行骨折, 如外展同时伴有旋转则骨折为短斜型。至于骨折怎样走行,因片子太少,没 办法总结。 再提供一张此型的片子做参考。
强大的内侧支持 结构,很少扭伤。
垂直方向
胫距后韧带 距骨内侧结节 三角韧带最厚的 部分
胫距前韧带 距骨
支持作用最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胫舟韧带
舟骨粗隆
覆盖于胫距前韧带表面
外侧副韧带可以防止足内翻, 而距腓前韧带还是防止距骨向前移位的重要结构。
外侧韧带(3条独立的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后韧带
附着点 由外踝至:
踝关节的运动主要是围绕横轴的跖屈背伸。围 绕纵轴的内旋外旋。围绕矢状轴的内翻外翻。
旋后-内收型
旋后-内收型
旋后-外旋型
旋后- 外旋型
这 个 外 踝 骨 折 走 行 更 典 型 些
旋后-外旋型
旋后-外旋型
旋前-外展型
旋前-外展型
旋前 -外 展型
旋 前 - 外 旋 型
韧带:
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包括两个韧带复合体,分别为下胫腓复合体及内外副韧 带系统。
内侧副韧带 主要有浅层的胫跟韧带和深层的前后胫距韧带组成。 浅层主要对抗后足的外翻应力; 深层粗大,能限制距骨的侧向移位且能对抗距骨外旋应力。
内侧三角韧带(分为3部分)
三角韧带 胫跟韧带
附着点 由内踝至: 载距突
薄弱的外侧支持 结构,易发生扭 伤
外踝前缘--距 骨颈
外踝尖--跟骨 外侧面 腓骨指状窝-距骨后突
薄弱,最易扭伤; 撕裂时后抽屉试 验阳性 稳定距下关节
强大,极少撕裂
下胫腓韧带联合
附着点
下胫腓前韧带 胫腓骨远端前方
下胫腓后韧带 胫腓骨远端后方
(下胫腓横韧 位于下胫腓后韧
带)
带下方深层
骨间韧带
胫骨外侧及腓骨 内侧
足 踝 体 位
足 踝 体 位
这个不太到位
这个比较到位
关于踝关节的旋前旋 后位 :
a为最大旋前背伸位, b为最大旋前跖屈位, a‘为最大旋后背伸位, b’为最大旋后跖屈位, 所以旋后时并非一定 跖屈,旋前也并非一 定背伸的。 所谓旋后是后足内收 前足内旋且足沿小腿 纵轴内旋,而旋前是 后足外展前足外旋且 沿纵沿外旋
旋 前 - 外 旋 型
旋 前 - 外 旋 型
旋前 -外 旋型
旋前外展和旋前外旋怎样才能更好的区别?
主要以腓骨骨折形态及位置来区分: 外展型骨折为外踝遭受向外暴力,表现在正位是外侧有一蝶形骨片且轻度向内 成角,侧位骨折线为横行; 外旋骨折腓骨遭受旋转暴力,所以骨折线为螺旋形,骨折线由前上至后下,轻 度向前成角。外展骨折多低于外旋骨折。
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
2011-04-04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
骨性结构:
1内踝 胫骨远端膨大向内下方突出的部分。 2外踝 腓骨远端稍膨大的部分。 3后踝 胫骨下端后缘稍向后突构成。
内踝的外侧面有关节软骨附着,构成了内踝关节面, 下胫腓后韧带加深了后踝,从而限制距骨在踝穴内的 后移。 4距骨 分体颈头三部分,有六个关节面,仅颈部附有骨 膜,为主要营养血管进出部。距骨体呈前宽后窄形, 其横径之差为2.4mm,容纳于内外踝所形成的踝穴中, 距骨体马鞍形顶与胫骨平台所构成的关节是踝关节的 主要组成部分,其两侧的关节面还与相应的内外踝构 成关节。
(摘自Lauge-Hansen的Fracture of the ankle )
足 踝 体 位
足 踝 体 位
踝关节运动的方式是由距骨体滑车的形状所决 定的。距骨滑车为一圆锥体,其底面朝向腓侧, 顶端朝向内侧,圆锥体的轴心线就是内踝前丘 稍下方与外踝尖的连线,此连线由内上向外下 倾斜,与胫骨纵轴相交成79°左右的交角(胫 距角)。故踝关节跖屈时距骨有内旋,背屈时 距骨有外旋活动。
斜行,连接胫骨 前结节与外踝
连接胫骨后结节 与外踝
踝穴后方的强大 支持结构
骨间膜的延伸, 腓骨切迹连胫腓
上述三者中,骨间韧带最为强韧,下胫腓后韧 带次之,而下胫腓前韧带最为薄弱。故下胫腓 联合后方的损伤多表现为胫骨后结节的撕脱骨 折,而前方的损伤通常为下胫腓前韧带的撕裂。 内外副韧带从两侧加强关节囊,可以阻止距骨 在踝关节内的内外翻倾斜。外侧副韧带自前向 后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
看看属哪一型?
旋前-外旋IV 度
内侧三角韧带撕裂,下 胫腓韧带损伤,腓骨在 下胫腓联合平面近端骨 折,骨折线前上到后下, 符合旋前外旋型,至少 是Ⅲ期,Ⅳ期是合并下 胫腓后韧带损伤或者是 后踝骨折,片子上没有
明显后踝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