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首先,从国情出发,立足我国农产品 供需现状和流通过程现状,逐步推进冷链 物流建设。
我 国 农 业 发 展 水 平 较 低, 流 通 方 式 较为落后,地区消费差距较大,这些都是 我国农产品流通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 现状。不同地区、不同农产品、不同消费 水平的顾客对冷链运输的需求强度不尽相 同。因此,面对冷链建设大规模的固定资 产投入,我国冷链体系建设不可能一步到 位,而应该从国情出发,立足我国农产品 供需现状和流通过程现状。可以考虑针对 容易腐烂的鲜活农产品优先建立冷链运输 体系,针对发达地区优先建立冷链运输体 系,针对高消费群体优先建立冷链运输体 系,针对长途运输的农产品优先建立冷链 运输体系。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 设思路
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会对农户、 经销商、批发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成 本和收益,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细致的分析 有助于理清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思 路,即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农 产品供需现状和流通过程现状,逐步推进 冷链物流的建设 ;把握市场需求,遵循市 场规律,选择合适的冷链建设模式 ;保护 市场弱势群体的利益,扶植有能力的流通 企业 ;发挥冷链物流的优势,实现各主体 的共赢。
第三,保护市场弱势群体,扶植有能 力的流通企业。
由于不同主体在冷链物流建设过程中 的成本承担和收益分享的不同,冷链体系 建设具有不平衡性。从消费者角度看,建 立冷链运输体系无疑会明显提高产品的终 端消费价格,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中低收入 人群的消费福利。而从农户的角度看,在 冷链物流发展的初期农户是难以承担较大 规模的初始投资和风险的。而经销商和批 发市场则有可能在冷链物流的建设获得市 场机遇和发展空间,分享更大的利益。因 此,政府要大力吸引多方面的投资,保护 市场弱势群体,扶植有能力的流通企业, 结合市场机制发展冷链物流。
最后,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落 后,集中度不高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 分析
我国农产的流通环节可以简单划分 为产品集中、产品运输和产品分散 3 个阶 段。为了建立覆盖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冷链 体系,我国在发展冷链物流时必须以覆盖 整个流通环节和交易场为目标,同时要保
其次,把握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 选择合适的冷链建设模式。
农产品冷链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市 场需求,以消费者对冷链运输产品有较强 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为前提,一方面以需 求带动供给,一方面以供给推动需求,遵 循市场规律,选择合适的冷链建设模式。 一般情况下,以高收入人群为主要消费群 体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建立冷链运输的需求 比较旺盛,可以依靠流通企业来发展冷链 物流,而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要消费群体 的农产品建立冷链运输的需求较弱,应该 以政府投资为主,从供给角度进行推动。 从现有的模式看,我国仍然需要大力发展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同 时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 院、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February 5, 2011 第 02 期 69
障农产品质量并降低物流成本和产品的损 耗率。
但在推进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包括农 户、经销商、批发市场、消费者以及政府 在内的相关主体必然面临着权衡投资收益 的问题。这是因为,建立冷链体系需要巨 额的初始投资和运转费用,这些投资和费 用会较大程度的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冷链 物流体系建设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保证农产 品质量、降低损耗和不必要的成本。因此, 为了建设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首 先分析相关主体在冷链物流运作方式下 的投资和收益。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 消费者和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将为冷 链物流承担一定的成本,但也会分享一 部分收益。
一、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 流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仍然 落后,这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 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在冷链 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 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 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车辆的 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 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 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冷藏运 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 例只有 10% ~ 20%,而欧、美、日等发 达国家均达到 80% ~ 90%。但我国每年 的冷藏物流损失超过 750 亿元人民币,运 输过程中的高损耗使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 运输产品成本的 70%,而国际标准上这一 指标最高不超过 50%。
68 TRUCK & LOGISTICS February 5, 2011
条件等的要求,双汇不得不自营物流。 同 时, 冷 链 物 流 标 准 化 缺 失。 一 个
行业能够稳步发展需要相关的国家标准 作为保证,对已进入市场和即将进入市 场的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但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 个统一的可供参考与执行的具有广泛约 束力的标准,从而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 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发挥冷链物流的优势,实现各 主体的共赢。
冷链对农产品流通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降低损耗和保障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竞 争力和附加值。我国冷链体系应以纵向建 设为主,从农户生产开始,经过产地集中、 批发、销地分散到零售等整个流通环节都 配以完善的冷链运输、储藏和交易设施, 从而降低损耗,保障质量。要充分发挥冷 链物流的优势,就要形成全过程的链条, 这有赖于各主体间的充分合作和协调,从 而使得各主体都能在发展冷链物流的过程 中实现自身利润的提高,实现各主体的共 赢。
SPECIAL REPORT
专题报道
农产品冷链物流 存在的问题与 发展对策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在食品供应 链条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也蕴藏着巨大的 市场发展空间。冷链建设能使农户、商家、 消费者多方受益,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冷链 物流仍然任重道远
■ 陈丽华 巩天萧 / 文
目前我国在冷链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部分来自于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 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
(2)冷库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 容量 700 多万立方米,相比市场需求而言 缺口仍然较大,而且各类冷库的结构并不 合理,大型冷库项目较多,批发零售冷库 建设相对较少 ;肉类冷库建设较多,果蔬 冷库建设还比较落后 ;城市销售市场冷库 发展较快,产地加工冷库建设比较缓慢。
其次,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无 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 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都还未形成 完整的体系。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 品进入冷链系统流通的在 90% 以上,但 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 到全部蔬菜的 5%,肉类只占到 15%,水 产品也只有 23%。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 产品,在从产地到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 的过程中冷链也存在中断的现象,冷链并 不完整。
因此,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 设中,要特别强调“链”的完整性。发展
农产品冷链不等于盲目建冷库,而是要从 农产品运输的全过程入手,加强市场对整 个链条的控制,这需要通过冷链中的各个 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建立完善信息追溯机 制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监控等措施来保证。
再次,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 第三物流还主要是以提供货物代理、库存 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很少 有物流企业能够能提供全面的、综合的、 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正是由于第三方冷 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 有限,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冷链 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 一方面产生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另一方 面又无法避免较高的商品损耗率。据报道, 双汇集团拥有自营物流公司并配有 200 多 辆冷藏食品车辆。虽然这些车辆的日常维 护保养费用十分巨大,而且有一定程度的 运力浪费,但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 达到双汇肉类食品物流配送对时间、储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