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相变材料与相变储能技术PPT精选文档
相变材料与相变储能技术PPT精选文档
显然,相变储能(热和冷)技术是以相变储能材料为基础 的高新技术,因为它储能密度大且输出的温度和能量相当稳 定,所以具有显热储能难于比拟的优点。目前,相变储能技 术可作为工业节能系统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基础,用以满 足人们对系统和产品的特殊性能及成本的要求。它可以利用 电热蓄能(冷和热)来“电力削峰填谷”,也可用于新能源、工 业余热利用、新型家用电热电器的开发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7
相变储能材料是基础,因此在相变储能技术 领域,首先是研究和开发相变潜热大,性能稳定 和性价比高的相变材料。其次是应用,主要涉及 储能元件,储能换热器和储能系统的相变传热, 相变材料与换热流体的对流耦合换热,材料的腐 蚀与防护,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除了对传统的无 机盐、无机水合盐、有机和金属相变材料进行研 究外,近年来,对新相变储能材料的研制,存在 从无机到有机、从单一成分到复合材料、从宏观 到纳米/微胶囊化的趋势,定形相变材料、相变 材料的微胶囊化、功能储能流体等及其在建筑、 太阳能等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
14
一、固—液相变储能材料
固—液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起
步较早,是现行研究中相对成熟的 一类相变材料。其原理是,固—液 相变储能材料在温度高于材料的相 变温度时,吸收热量,物相由固态 变为液态;当温度下降至低于相变 温度时,物相由液态变成固态,放 出热量。该过程为可逆过程,因此 材料可重复多次使用。且它具有成 本低、相变潜热大、相变温度范围 较宽等优点。目前国内外研制的作 为固—液相变储能材料主要包括无 机类和有机类两种。
22
聚乙烯表面产生交联的办法,可以基本上避免因 交联而导致相变潜热的降低,但因技术原因,这 种方法目前还没有大规模使用。
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时间相对较短, 大量的研究工作还没深入开展,因此其应用范围 没有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宽广。
23
三、相变储能材料的筛选原则
(1)高储能密度。相变材料应具较高的单位体积, 单位质量的潜热和较大的比热容。 (2)相变温度。熔点应满足应用要求。 (3)相变过程。相变过程应完全可逆并只与温度相 关。 (4)导热性。大的导热系数,有利于储热和提热。 (5)稳定性。反复相变后,储热性能衰减小。 (6)密度。相变材料两相的密度应尽量大,这样能 降低容器成本。
相变储能材料
沈鸿烈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研究和应用现状
3
相变储能材料
4
结语
2
第一节 概 述
热能储存是能源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在 能量转换和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供求之间在 时间上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如电力负荷的峰 谷差,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的间隙性,工业窑 炉的间断运行等。由于储能技术可解决能量供求 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因而是提高能源 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但熔变储能实融际材上 料固凝必—固须液相时综变的合材过考料冷虑度材对料有容的机器物相材理变材料和料的化腐学蚀稳性定、性、
安材全性及价格水平。目前,有可机应与用无机于混相合变相储变热材技料
术料的相变储能材料,也就是PCM。我们可以对相变
材料进行如下的分类: 无机盐类
固—固相变材料
多元醇类
交联高密度聚乙烯
6
第二节 相变材料和相变储能技术 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热能储存技术 在工业节能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由于相变储能元件及其构成的储能式换热器的体 积小,储能密度大和热惯性小,对它的研究和应 用已受到各工业发达国的普遍重视。国际上已召 开了多次有关储能技术研究及应用专题会议,在 新型储能材料及应用技术上亦取得显著的进展。 美、英、法、德、日等国家在储能技术研究及应 用上都制定了长期的发展规划 。
在储能技术领域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4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或称相变储能 材料,它属于能源材料的范畴。广义来说,是指能被利用其 在物态变化时所吸收(放出)的大量热能用于能量储存的材料。 狭义来说,是指那些在固—液相变时,储能密度高,性能稳 定,相变温度适合和性价比优良,能够被用于相变储能技术 的材料。
24
(7)压力。相变材料工作温度下对应的蒸汽压力应 低。 (8)化学性能。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无腐蚀、 无害无毒、不可燃。 (9)体积变化。相变时,体积变化小。 (10)过冷度。小过冷度和高晶体生长率。
在实际研制过程中,要找到满足这些理想条 件的相变材料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往往先考虑有 合适的相变温度和较大的相变热,而后再考虑各 种影响研究和应用的综合性因素
21
3.交联高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的熔点虽然一般都在125℃以上, 但通常在100℃以上使用时会软化。经过辐射交联 或化学交联之后,其软化点可提高到150℃以上, 而晶体的转变却发生在120~135℃。而且,这种 材料的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无过冷和层析现 象、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便于加工成各种形状, 是真正意义上的固—固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实 际应用价值。但是交联会使高密度聚乙烯的相变 潜热有较大降低,普通高密度聚乙烯的相变潜热 为210~220J/g,而交联聚乙烯只有180J/g。在 氨气气氛下.采用等离子体轰击使高密度
3
能量储存的方式包括机械能、
电磁能、化学能和热能储存等。
热能储存又包括显热储存和潜
热(相变热)储存,显热储存是
利用材料所固有的热容进行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潜热储存,或称相变储能,它
是利用被称为相变材料的物质
在物态变化(固—液,固—固或
气—液)时,吸收或放出大量潜
热而进行的。由于热能储存在
工业和民用中用途广泛,因此,
18
1.无机盐类
该类相变储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固体状态下不 同种晶型的转变进行吸热和放热,通常它们的相 变温度较高,适合于高温范围内的储能和控温, 目前实际应用的主要是层状钙钛矿、Li2SO4、KHF2 等物质。
层状钙钛矿
Li2SO4
19
2.多元醇类 此类材料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一类固—固
相变储能材料,其作为一种新型理想的太阳能储 能材料而日益受到重视。多元醇类相变储能材料 主要有季戊四醇(PE)、新戊二醇(NPG)、2—氨基 2—甲基—1,3—丙二醇(AMP)、三羟甲基乙烷、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种类不多,但通过两两结 合可以配制出二元体系或多元体系来满足不同相 变体系的需要。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较高(40~ 200℃),适合于中、高温的储能应用。其相变焓 较大,且相变热与该多元醇每一分子所含的羟基 数目有关,即多元醇每一分子所含的羟基数目越 多,相变焓越大。这种相变焓来自于氢键全部断 裂而放出的氢键能。
有机相变材料进行研究,包括测试材料的 热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及对环保的影响 等 .石蜡现在常被制成各种定形相变材料、 微胶囊材料、复合相变材料等,用于太阳能 蓄能系统、空调系统的蓄能和建筑节能中
863计划研究将金属相变储能锅炉应用于 太阳能热发电
12
第三节 相变储能材料
固—气相变材料
无机相变材料
潜相热的我物们液质知—道,气相,一变具般材有情料合况适下的均金相可属变作及温为其合度相金和变相较储变大热材相材料变料,
13
(1)固—气相变材料。 (2)液—气相变材料(这两种相变材料一般不 用)。 (3)固—液相变材料。①无机相变材料:结晶 水合盐、无机熔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功能热 流体;②金属及其合金相变材料:Al—Si、Al— Si—Mg、A1—Si—Cu等;③有机相变材料:石蜡、 脂酸、其他有机酸;④有机与无机混合相变材料。 (4)固—固相变材料。包括无机盐类、多元醇 类和交联高密度聚乙烯等。
合中应用。且易挥发、易燃烧 甚至爆炸或被空气中的氧气缓 慢氧化而老化等。
17
二、固—固相变储能材料
固—固相变储能材料是由于相变发生前后固 体的晶体结构的改变而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因此, 在相变过程中无液相产生,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小, 无毒、无腐蚀,对容器的材料和制作技术要求不 高,过冷度小,使用寿命长,是一类很有应用前 景的储能材料。目前研究的固—固相变储能材料 主要有无机盐类、多元醇类和交联高密度聚乙烯。
15
1.固-液分类 固-液
结晶水合盐 熔融盐
无机类 金属合金
其他有机物
有机类
石蜡 烷烃 脂肪酸 盐类
结晶水合盐 储能石蜡 16
无机类 有机类
优点
缺点
使用范围广、价格便宜、导热 系数较大、溶解热大、体积储 热密度大、一般成中性。
一、是过冷现象 二、是出现相分离现象
在固体状态时成型性较好,一 导热系数小,密度较小,单位 般不容易出现过冷和相分离现 体积的储能能力较小.相变过 象,材料的腐蚀性较小,性能 程中体积变化大,并且有机物 比较稳定,毒性小,成本低等。 一般熔点较低,不适于高温场
8
国外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 70年代起 1980年
1989年
对传统的无机盐、无机水合盐、金属等 相变材料进行了连续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美国Birchenall等提出采用合金作为相变 材料,提出了三种典型状态平衡图和二元 合金的熔化熵和熔化潜热的计算方法 。
美国的Telkes对Na2S04·10H2O等 水合盐相变材料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并建起了世界第一座PCM被动太阳房。
Na2SO4·10H2O等的相图、储存、成核 作用过冷问题、热物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西藏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共 同利用西藏盐湖盛产的芒硝、硼砂等无机水
合盐类矿产,加入独创的悬浮剂等成功 研究太阳能高密度储热材料。
11
20世纪 90年代初
20世纪 90年代
2008年 开始
对Al—Si合金进行研究和应用,华中 科技大学黄志光等用于聚光式太阳灶。 广州能源研究所和广东工业大学张仁元、 柯秀芳等多年的研究表明,金属具有储能 密度大、储热温度高、热稳定性好、导热 系数高、性价比良好等特点,在中高温 相变储能的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