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考试范围:通说基础热点
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概述
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的特征:
1 行政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围行政主体
2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3 行政诉讼是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活动
4目的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法律救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双重目的)
行政诉讼与其它相关制度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
1 主体和性质不同
2受案范围不同
3具体程序设计不同
4行政成本不同
第二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规定
标准:1具体行政行为2人身财产权标准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准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分析:确认行为、预备行为。

第三章行政诉讼的管辖
法定管辖:
行政诉讼管辖确定的原则: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第四章行政诉讼参加人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特征:
1
2
3
行政诉讼中的原告
内容:
1原告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非自然人。

2起诉的理由是对行政行为不服。

3原告只能就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

原告资格的确认:
目前我国的门坎太高
法律人格的审查
利害关系的审查:合法利益,必然的影响。

形式审查实质审查
原告资格的转移
1 原告死亡
2法人或其它组织终止
行政诉讼被告
被告的确定:1
2
3
4
5
行政诉讼的共同诉讼人
含义
必要的共同诉讼和非必要的共同诉讼
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特征:1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第三人参诉以本诉讼为法院受理为前提。

3第三人既可能是行政行为相对方,也可能是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它人。

4第三人参加诉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5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形式多种多样
第五章行政诉讼的证据
概述
共同的特征:
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
独有特征:
证据种类多样性;来源特定性;证明对象单一性;证据内容的专业性
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
书证
物证
视听资料
证人证言
当事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行政诉讼独有的)
第二节行政诉讼证据的提供
举证责任:
初步证明责任说服责任
举证责任的分配:
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原因:1为了保护原告的诉权。

2有利于发挥举证的优势
3有利于加强行政机关的责任心
被告的举证规则
举证期限:
原告的证明责任:
(1)原告承担有限的证明责任
证据的调取保全
大陆法系依职权可以调取证据进行事实审查
依申请调取证据
证据的质证和认证的问题
质证:当事人之间文明的吵架
质证的规则:公开原则、依职权调取的证据不需质证,但依申请的需要质证,原告被告提供的证据针对证据的原状原物进行质证,视听数据当庭展示播放。

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
一般证人:以出庭作证为义务,以书面证言为例外
特殊证人(执法人员):以书面证言为原则,以出庭作证为例外。

但都必须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证据认证的问题:
证据的排除规则
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与不能作为法院认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证据的区别:
第六章行政诉讼的程序制度
起诉条件:
一般条件1 正确的原告资格
2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时间条件(诉讼时效)一般期限与特殊条件3个月15天特殊情况下起诉期限的计算:
2年
行政诉讼的一审程序特殊规则
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审理方式:书面审为主事实审参考
审理对象:全面审的原则
行政诉讼不适用于调节
排除妨害行政诉讼的强制措施:
训诫责令具结悔过
罚款
司法拘留
撤诉与被告改变行政行为
撤诉:原告提出判决结论前法院准许
撤诉的种类:自动申请,视为申请
撤诉的条件:原告或上诉人提出,自愿,合法,时间条件(结论作出之前),经法院批准。

撤诉的后果:一事不再理。

(与民诉不同)
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条件:主动,被动。

具体的内涵:1直接改变,2视为改变。

行政诉讼的种类: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

从保护公民权力角度:形成诉讼,给付诉讼,确认诉讼,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角度:作为之诉,不作为之诉。

法院审查对象角度:完全管辖之诉,撤销之诉,解释之诉,处罚之诉。

社会利益的因素:主观诉讼,客观诉讼(公益诉讼)。

第七章行政诉讼的审理规则
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
行政纠纷的审理主体人民法院,审理对象只审被告,审理所针对的是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的审理标准
我国行政诉讼审理标准
1合法性标准2与违法性标准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1审理依据2参照适用
参照规章的含义
规章以上的作为依据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冲突的处理规则
第八章行政诉讼的裁判
行政诉讼的判决:
一审行政诉讼的判决,行政诉讼判决的种类
行政诉讼判决的效力:维持判决,撤销判决的效力(全部撤销,部分撤销),履行判决的效力,变更判决的效力。

一审判决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
维持判决: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没有超越职权;没有滥用职权。

确认合法或有效的判决:这种判决从来没有适用过(行政合同)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三种情形
1 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成立。

2 被诉行为合法但不合理性问题。

3被诉行为合法,但因为法律法规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废止的。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撤销判决:
1主要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职权
5滥用职权
确认违法或无效的判决:
1不履行法定职责但继续履行已没有意义
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履行判决:
变更判决:本质司法权代替行政权做出了一个行为。

只适用于行政处罚行为。

变更在逻辑上有两种可能:变轻、变重。

不利变更原则
第九章行政诉讼的执行
行政诉讼的执行的含义:
两种:生效的法律文书(诉讼执行)
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非诉执行)
诉讼执行:概念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申请执行的管辖问题
申请执行的期限问题
非诉执行:针对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的。

特点:执行机关为人民法院
依据为行政机关生效的行政行为
其执行程序所要实现的目的在于确保作为执行依据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非诉行政行为执行的程序
申请
审查卷面无错误标准形式审查
裁定
实施强制
第十章涉外行政诉讼
第十一章行政赔偿诉讼
和诉讼有关的内容
一并赔偿的内容:
复议程序
一并提出的行政赔偿诉讼程序:受案范围
管辖
诉讼当事人
起诉与受理
审理与判决
行政赔偿诉讼裁判的执行复习时以记忆为基础。

相似概念的比较做个归纳与总结的工作。

法大本科期末考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