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有幸参加了在深圳市盐田小学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小学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在培训中听了朱红甫、韩望喜教授的讲座和
陈建先老师的公开课,使我受益匪浅。

特别对育灵通研究学院推出
的这套教材感悟颇深。

读一本好书,能改造一个人的一生。

更何况是一本内容如此丰富的书,一本写有古人智慧的书,一本道有古人精神的书,我读完之后,感受颇深。

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更有值得让人学习
的古人的精神的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
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

知礼,讲礼,对人
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


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

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
人高尚情操的表现。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
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
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
“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
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
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
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国魂和精神。

育灵通研究学院推出的这套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原文经典、神奇汉字、日积月累、经典故事、古诗撷英,我觉得这套教
材特别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因为每篇经典原文都有注释,文章还
配有插图,所以它不仅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更能让我们深刻的读懂文章的内涵,这不正是我们所喜欢的愉快阅
读吗?在这本书中,有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给我
学习的方法;有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教育我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本书蕴含了太多太多,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古诗向我描绘出一幅
幅古老的图画,这本书中有很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时,
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
有很大帮助。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
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
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

在今后
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
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接到参加国学培训活动的通知,我感到十分高兴。

对于国学教学仍处在自我摸索阶段的我对于这次的国学培训活动充满了期待。

2012年9月20日至22日,我在深圳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小学
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

国学,在我的理解中是一门融
贯了我们中华民族精髓的学科。

我喜欢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分享
透过教材带来的浓浓的历史墨香,感受诗人的情怀。

多情的江南,
雨打窗台。

辽阔的大漠,笔直孤烟。

孩子们喜欢国学课自由的氛围,我喜欢孩子们美丽的笑脸。

但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国学课我仍多少感
到些困惑。

这次培训的主办方“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请了很多重量级的权威专家。

开幕式上,虽说每人都只有简短的讲话,但句句经典,字字
珠玑,掷地有声,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还观看了田心小学同学们的
精彩表演。

20日下午安排的是育灵童教育研究院李灵玲院长的专题讲座。

接下来是韩望喜的讲座:道不远人。

第二天上午安排的是来自张家
港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钱爱萍带来的《三字经》及《三字经》的教学
目标与教学实施建议,还有赵志祥的报告:简简单单教国学。

下午
安排的是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教研室的朱红甫带来的是《论
语》和龚白羽校长的《弟子规》和他的名师研读。

第三天上午安排
的是特级教师陈建先老师的示范课《老子》和他的名师研读:《庄子》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等。

四节课都很精彩,特级教师都亲切自然,儿童化语言丰富,极具亲和力,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我从她们课
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窥见和感受到她们的用心,我想,这也是她
们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原因吧。

经过三天培训,我明白要想做好一个国学老师,就要做一个复合型人才——全面的少儿教学基本功、深厚的国学功底、扎实的历史
人文功底、出色的个人素养以及系统的应试教育技能,而且还要与
时俱进、遵从规律、老师垂范、家长为主。

只要做到这些,学生定
会找到正确的学习道路。

我们的目标是一切为了孩子,本着对孩子
好的观点出发,以一颗善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去对待每
一个孩子!
今年我有幸前往深圳参加《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几位老师为我们上的精彩讲课,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
钱老师与龚老师的两节课。

来自深圳田心小学的钱爱萍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课例设计新颖,整堂课以课前谈话、课件领读、学生诵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借助教材注释,自主感悟。

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的演示,
入情入境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

整堂课以“读”贯穿,真正体现了只求诵读,不求甚解的原则。


老师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情意”
浓浓,充满着和谐的氛围,让学生领悟悬梁刺骨和蘘萤映雪两个典
故的真谛,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

而同样来自田心小学的龚白羽老师的示范课很精彩,她为我们上了一堂《弟子规》,龚老师的课堂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素读;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学习了古诗词,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
书积极性,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

龚老师通过
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琅琅的书声中体味到国学经典,
感受我们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龚老师的课例,让我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课到底怎样教?钱老师和龚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感悟。

我们只需要求学生读通了读顺了读出美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而不求甚解,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祖国的精粹文化。

这次培训会,让我明白了国学的教学,是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中培养情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口、耳、脑并用,以习得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潜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深读课文过程中能熟读成诵。

国学经典的教学就是要“以读为本”,并读悟结合。

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