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学论文学校:河南科技学院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农管131姓名:孙财政学号:20130224111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花卉,中国花卉市场前景看好,未来新型花卉和特色花卉将会备受关注。
我国已经是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流通网络初步建立,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花卉业30年来奠定的良好、坚实的基础,为产业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国家拉动内需的些大的工程尤其是西部中小城市的建设、绿化、对绿化苗木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要关键词:中国、花卉、现状、发展、前景、趋势、经济2008年中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53.6万hm2,成为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国内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花卉产业将迎来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产业在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尽快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挑战。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花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逐步成为中国的一个新兴产业。
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花卉市场需求旺盛和国家对农业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中国花卉年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改革开放20年来,花卉业迅猛崛起,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
花卉作为商品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消费品。
花卉业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是部分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的温度差异,给树木花草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非常好的自然条件,许多珍奇名贵的花卉植物成为我国特有的品种,因此,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园林之母”。
面积产值继续增长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2月11日,目前我国花卉种植面积14万hm2,鲜切花销量31亿多支,盆花类8亿多盆。
全国现有花卉批发市场2000多个,花店2万个。
最高年份花卉销售额达540亿元。
不完全统计,全国花卉设施栽培面积继续扩大,达0.7万hm2。
鲜切花产量中切花、切叶7184hm2,21.66亿支,销售额16.56亿元,出口1536.17万美元;盆栽植物7810hm2,6.93亿盆,销售额27.46亿元。
1.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
据介绍,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时达到540亿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占比例有限。
2.产业效益低下与一些花卉大国相比,我国花卉产业效益还很低下。
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的比例约为3%。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六成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价额微不足道。
由于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不少本地花卉还在节节萎缩。
3..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我国花卉产业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正面临考验。
传统的大路货花卉由于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纯复壮,品种严重退化,己经难登大雅之堂。
4.国际市场竞争力低近年来,我国花卉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差,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低,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二、花卉产业的发展前景中国的花卉产业,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成长壮大。
特别是近10年来,在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中国花卉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使我国花卉产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规模稳步扩大布局不断优化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02.40万公顷,年产值达1068.53亿元,分别是2001年12.35万公顷的8.29倍和126.27亿元的8.46倍,产业总规模翻了三番多。
从业人员从2001年的145.8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67.69万人,总规模也扩大了3.2倍。
数据表明,花卉产业越来越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花卉产业是近10年来我国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短短10年,中国的花卉产业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目前,我国的花卉产业正在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基本形成了以云南、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河北为主的切花生产区域,以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域,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湖北为主的盆景生产区域,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的种球(种苗)生产区域。
一些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产区和产品,如洛阳、菏泽的牡丹,大理、金华的茶花,长春的君子兰,漳州的水仙,鄢陵的腊梅,天津的菊花等,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云南已成为我国鲜切花特色大省,以昆明杨月季、虹之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在专业化生产、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显现,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北京市花卉生产每公顷收益达到30万元,成为花卉产业效益最高的地区之一。
2.科技平台完善创新能力增强到2011年,我国拥有花卉专业技术人才19.52万人,比2001年的4.65万人增长了319.78%。
由于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等领域取得和贮备了一批科技成果。
“全国花卉标准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全国性花卉科技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等省(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组织花卉育种研发团队,联合科研教学机构与企业协作攻关,搭建了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
玫瑰、康乃馨、非洲菊、含笑、杜鹃等一大批花卉新品种相继自主培育成功。
10年来,国家林业局共授权花卉新品种200多个。
种苗种球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组培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国花卉种苗种球生产质量;花期调控技术和促成栽培技术等精准化栽培技术实现了目标花期生产和供应;切花、草花连作障碍攻关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各级农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各级植保植检机构、花卉重点产区园林研究教学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协会组织、企业带动、花农参与为基本格局的花卉产业服务体系。
中国花协建立了中国花卉协会网,协会各分支机构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四川、河北等,10多个省(市、区)建立了花卉网站,基本形成了多层次花卉信息网络,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3.配套加工提速产业链条延伸近10年来,我国的花卉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园林机械、花卉温室、花卉薄膜以及花肥、花药、花器、基质和花材等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对于提高设施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全国工业和药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24.75万公顷,比2001年的4.23万公顷增加了485.1%,产值达到104.56亿元。
以菊花、玫瑰、熏衣草、茉莉、桂花等为代表的众多花卉,开发出花茶、香袋、精油等系列化深加工产品,涉及休闲旅游、医疗、保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众多领域。
2011年,全国花卉出口4.80亿美元,比2001年的0.75亿美元增长了540%。
产品主要出口日本、荷兰、韩国、美国、新加坡、泰国及中东等地。
云南、广东、辽宁、福建已成为主要花卉出口基地。
俄罗斯、乌克兰、东盟、中东和中亚新兴出口市场正在批量形成,大批国产花卉经过新疆口岸进入中亚市场。
4. 花事活动蓬勃花卉文化繁荣近10年,我国先后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等诸多重大国际活动和大型会议,花卉界积极参与这些盛会活动与会议,开展花卉景观布置,提升花卉园艺技术水平,扩大产业影响力。
北京花卉协会在北京奥组委支持下,举办迎奥运插花花艺大赛,组成奥运花店运行团队成立奥运花卉配送中心,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了奥运颁奖用花工作任务。
上海市全面推进花卉景观布置,让鲜花装扮全市所有区县的主要特色景观道路,以花团锦簇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中国花协在北京顺义区和山东潍坊市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每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轮流举办的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在西安举办中国杯插花大赛更是吸引全球花艺爱好者和大师们光临。
中国花协各分支机构、各省(区、市)花卉协会花事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中国花协兰花分会举办了中国兰花博览会、国际兰花旅游文化节、海峡两岸国兰精品博览会、中国兰花产业化研讨会和国兰敬教师等活动,梅花腊梅分会分别在成都、合肥、青岛和上海举办了全国梅花腊梅展,荷花分会在9个地市举办了多届全国荷花展,茶花分会在云南和重庆市举办了两届茶花博览会,月季分会在常州举办了中国月季花展暨2010世界月季联合会区域性大会。
此外,牡丹与芍药分会、杜鹃花分会、桂花分会、蕨类植物分会、零售业分会、盆栽植物分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花文化委员会,以及省(区、市)花卉协会举办了行业性或区域性展览、展示、展销和研讨活动。
安徽合肥、河南许昌、浙江萧山、福建漳州、山东青州、云南昆明等地年年举办大型花木展会,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产业发展。
各花卉主产区充分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将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主题展览展示与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以赏花为主题的旅游市场逐年升温,花卉文化空前繁荣。
5.中国花卉业的发展方向我国花卉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又一支柱产业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9年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2000亿美元。
10年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 %。
特别是世界花卉,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
目前,世界花卉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是我国台湾地区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
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
有关专家预测,我国花卉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
如果我国的花卉出口量能占到世界花卉消费额的10%,2000年时创汇就达200亿美元。
我国花卉生产将成为活力产业之一①我国是世界花卉原产地之一,花卉栽培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种质资源。
②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带广,是花卉生长最佳区域或适宜区,有较强的生态资源优势。
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花卉产品成本较低,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节日庆典消费和集团消费将不断增加,市场十分广阔。
⑤我国加入WTO以后,为花卉的出口创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可以预见:花卉将成为活力产业之一。
林业部有关领导强调:花卉产业涉及城建、旅游、环保、商业、食品、运输等领域,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