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宗教.ppt
宗教学课程(选修)
第一讲 一、什么是宗教学?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 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 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一。
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F. Max. Müller),他所著的《宗教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Religion),第一 次提出 宗教学( the Science of Religion)概念,标志着宗教 学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
二、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 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 式的群体。宗教制度是维系这种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 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的总称。一个比较 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宗教的上述四种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关系和 结构。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是统一的宗教意识的相互依存的两 个方面。宗教意识又必然外化为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因此, 构成宗教的内外两类因素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 互伴生、相互制约的。
三、 什么是宗教?宗教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 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 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 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 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 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 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 意识形式区别开来。
猿人 → 古人 → 新人(宗教遗迹)→ 现代人
这段话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 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 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 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 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 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 神秘东西,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 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 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 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 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四、它说明了人间 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人类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展,为宗教起源问 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研究证明:宗教是 人类 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它与其他人类社会文化 形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 消亡的历史过程。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宗教遗迹)→晚期智人
四、为了把握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应该研究各种 宗教哲学,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为宗教学今 后的研究确定科学的方向和道路。
因此, 宗教学的研究是一种很严谨的科学研究, 需要科学的方法。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与 个人信仰的关系。 既要尊重宗教信仰,又要避免 盲目的信仰主义。我国宗教学家吕大吉先生的治 学名言,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宗教的基本原则,那 就是:
宗教不仅是主观的观念,而且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 实;宗教不仅是个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且 是某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社会力量。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构成宗教所特 有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基本要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 素两部分。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种内容:
一、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 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 构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 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 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5、锤炼理性思维能力,培育自己的科学 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 的人生观的需要;
6、对于正确认识和协调个人之间、教派 之间、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建设和 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着不可忽视 的意义。
对于辨证、理性、达观地看待事物,正 确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调适身 心,保持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学术需要理性 信仰需要宽容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宗教学?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培养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医学类大 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掌握宗教基本知识、分析各种宗教现 象、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的需要;
3、了解我国的宗教现状和宗教政策,提 高理论政策水平的需要;
4、分析全球热点问题、了解各民族宗教 特点、放眼世界的需要;
二、宗教的情感或体验。宗教信仰者对各种超自然、超人 间的神圣力量、神灵神性等神性物的信仰,既可在信仰者心 中表现为一定的观念形态和概念形式,也可在情绪上引起种 种反应,激发起信仰者所谓“宗教情怀”。
宗教的外在要素主要内容也可分为两种:一、宗教的行为 和活动。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 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宗教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 多样,各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 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 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教 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
宗教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一、具体分析宗教的构成 要素,通过对这 些要素的分析,找出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 质 规定性;
二、 既然宗教学要揭示宗教产生、发展和 走向消亡的的客观规律,它就要对人类历史 舞台上各种宗教的历史进行具体研究,探索 宗教发展的规律,并预测宗教未来的演变趋 势。
三、为了进一步认识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必须研 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