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平搭积木》优质课教案

《平平搭积木》优质课教案

《平平搭积木》教案
芦红彦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1个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认识“双人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心中有他人”。

教学重难点:认读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题导入。

1、激情引趣: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回答:孔融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过渡:真棒,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叫“平平”的孩子。

他又会做什么样的事呢?
3、揭题:(板书课题:平平搭积木)
1)、认读“平”:我们先和平平打声招呼吧。

(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轻声。

指多名学生读)拿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好吗?(师指导写第一个“平”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会写了吗?(生:会写了)好,你们就来写第二个“平”字好吗?(生书空并说笔画名称)。

2)、认读“搭”:我们说搭积木要用手,所以搭是什么旁?指导读准音。

我们还可以说搭什么?(积累词语)
3)、看搭积木的“积”左边是什么字(盖住右边的“只”)谁认识?
生:禾苗的“禾”
师:再看右边是什么字?(盖住左边的“禾”)
生:一只、两只的“只”。

师:真好!两个认识的字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新字,同学们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去识字,一定会认得很多很多的字,过渡:现在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齐读)。

读题,读准音。

二、质疑初探
看到这个课题你头脑中有什么小问号?(平平搭了什么?平平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么多小问号啊,我们快点读读课文吧,读着读着你就明白了。

先看读书要求(大屏出示:一读二圈三考)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二)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大屏出示生字,先读带音的词,再读带音的字,再读不带音的字,说说怎样记住生字)开火车检测。

(三)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生字读得很好,课文一定也读得很不错吧,把书立起来,我们来读一读吧。

1)读第一节(大屏出示第一节)
读了第一节你解决了哪个问题?(搭了什么:四间房子) 2)、出示句子: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师:大家看,在句子的结尾有什么?(问号)
这句话是在问谁?(平平)
谁能来问问平平?奶奶的话要读得亲切,读出疑问的语气。

指导读出问的语气,句尾语气上扬,强调“平平”读轻声。

5、师:平平搭了四间房子,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指名说。

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

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

一间给爸爸和妈妈住。

师: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这三句话。

指多生读。

平平的话要读得天真、自然,透露出平平喜悦、自豪的心情。

6、读到这里小朋友你脑中有没有出现小问号?请小朋友读课文4-5小节。

指名说:出示句子:平平,平平,还
有一间呢?
师:谁能用课文的话问一问平平?
指名问。

指导朗读出问的语气。

师:(出示“呢”)谁来读读这个生字宝宝?
师:呢经常出现在问句的后面,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语气上扬一点。

再指名问。

男生问。

全班问。

7、师:哦,原来是在问我啊,那我就告诉你们吧。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师读时把“啊、没有”读得稍重)
师:刚才张老师在回答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
师:你能把平平这种高兴自豪的心情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

师再次范读:老师在读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出什么?
学师自读,指名读。

齐读。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生字,你认识了吗?认读生字“啊、没”
再齐读这句话。

8、分角色朗读。

师: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来当当平平,老师来当奶奶,好不好?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想想平平的话应怎么读?
师生分角色朗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生生上台表演。

男女生读。

9、师引读:平平搭了四间房子,一间给……一间给……一间给……还有一间给……
平平还有一个愿望(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1)、师:小朋友快读一读。

指名读。

指名说说平平的愿望是什么?
2)、认识“很”
指名读,注意读准前鼻音。

认识“双人旁”
师:房子多得数不清,我们可以说很多很多的房子。

那么棉花多得数不清,我们可以说
师: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就可以用很多很多来说。

我们还可以说很多很多的。

师:我们还可以说很很。

(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你能不能自己用“很”来说一样东西?
3)、师:让我们再来美美地感受一下平平的愿望(齐
读第六节)。

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呢?
4)回读全文,课堂总结
板书
平平搭积木
爷爷和书
奶奶平平
四间房子爸爸妈妈住
没有房子的人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很幼稚,但整堂课表现出来的探究精神令人欣喜。

孩子随着课文不断地追问,最后水到渠成,既学会了生字,又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了思想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也初见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认读生字作为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学会断句,学会读出重音等。

把识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去,降低了难度。

另外,让学生学会识字方法也很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