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4121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A.秦汉时代B.魏晋时代C.隋唐时代D.宋代解析:B2.先秦典籍《老子》、《庄子》、《列子》属于A.阴阳家B.道家C.道教D.法家解析:B3.以“梗概多气”为基本风格的诗歌时代是A.建安诗歌B.太康诗歌C.正始诗歌D.东晋玄言诗解析:A4.春秋时期,实行“案田而税”财政制度的是A.鲁国B.秦国C.齐国D.赵国解析:C5.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D.文化解析:D6.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属于A.儒家B.墨家C.名家D.法家解析:C7.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金瓶梅》D.《红楼梦》解析:C8.乡举里选制始于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解析:D9.甲骨文中有关武丁二十九年十二月望日的记录是A.日食B.月食C.哈雷慧星D.太阳黑子解析:B1O.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A.利马窦B.汤若望C.马可·波罗D.南怀仁解析:A11.中国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画家是A.顾恺之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解析:B12.由私学承担的初级启蒙教育被称为A.私学B.蒙学C.家学D.国学解析:B13.古代我国用于测量日影的仪器是A.仪象B.仰仪C.漏壶D.圭表解析:D14.《三国志》、《后汉书》、《宋书》、《南齐书》、《魏书》等出现的时期是A.三国B.魏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解析:B15.中国书法史上“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时代是A.秦汉B.汉代C.魏晋D.唐代解析:B16.唐代被举送参加省试的考生称为A.进士B.贡士C.举人D.解元解析:B17.《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宋代大儒A.周敦颐B.程颢C.程颐D.朱熹解析:D18.按照汉字六书的理论,“月”字属于A.象形字B.会意字C.形声字D.指事字解析:A19.书院起源于A.秦B.汉C.唐D.清解析:C20.我国最早的农业灌溉机械是A.螺旋式水车B.耧车C.翻车D.筒车解析:B21.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王夫之解析:B22.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是A.《册府元龟》B.《永乐大典》C.《四库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解析:C23.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开始实行的中央政体是A.二府三司制B.三省六部C.一省制D.内阁制解析:D24.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出现了记载巴、蜀开国历史的地方史《华阳国志》,它的作者是A.陈寿B.常璩C.谯周D.袁宏解析:B25.秦蜀守李冰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漳水十二渠C.白渠D.都江堰解析: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先秦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A.个人修身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B.诠释经书以迎合政治需要C.考证为主,偏重“名物训诂” D.政治方面的治国安邦实践原则E.向内求理即知即行的简易工夫解析:AD27.“二十八宿”中分属南宫的星宿有A.斗B.牛C.翼D.轸E.女解析:CD28.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的本原是A.金B.土C.水D.气E.火解析:ABCDE29.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天体结构理论有A.盖天说B.浑天说C.宣夜说D.五行说E.天人合一说解析:ABC30.表示同情的谥号有A.哀B.怀C.幽D.殇E.悼解析:ABDE31.两汉时期著名的“骚体”赋有A.班婕妤《自悼赋》B.班彪《北征赋》C.班固《幽通赋》D.班固《两都赋》E.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解析:ABE32.《文史通义》是清乾隆间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其史学观点有A.他提出“六经皆史”,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B.他把史籍区分为有“别识心裁”的“撰述”之作和纂辑史料的“记注”两类,认为各有用处,而撰述之作的价值更高C.他提出史学家应端正心术培养史德D.《文史通义》是一部严密而完整的史学理论著作E.《文史通义》提出了史学中的“六家二体”之说解析:ABE33.屈原的著名诗作包括A.《九歌》B.《九辩》C.《九章》D.《橘颂》E.《天问》解析:ACDE34.青铜器的几何纹样包括A.弦纹B.云雷纹C.饕餮纹D.滑纹E.夔纹解析:AB35.宋代的政体为“二府三司制”,其中的“二府”是A.御史台B.中书省C.枢密院D.尚书省E.门下省解析:BCE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五服答:“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37.盖天说答: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38.葛洪答:东晋著名医药学家。
炼丹家。
39.《大藏经》答: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40.中医阴阳五行说答: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简述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答:1.先秦儒学孔子是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礼”2.汉代的新儒学,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基础是天人感应。
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
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学。
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朱熹。
核心是理。
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守仁。
4、明清之际的新儒学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核心有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
42.简述北宋词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词人。
答:北宋词的发展科分为初期、创造时期和总结期三个时期。
初期代表此人晏殊、欧阳修等,承续花间词派与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
创造时期的代表此人柳永、苏轼、秦观等推动词的形式、体制和内容、风格都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
总结期的代表词人是“集大成”的周邦彦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朱敦儒。
43.中国古代婚礼的程序是怎样的?答: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
四、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
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
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
44.简述我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系统。
答:(1)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2)技术进步(3)水利设施逐渐完善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45.论述王权制度下的国家政体大势。
答:(1)皇权不断不断加强,政府及相权不断削弱,一直发展到君主专制的顶峰(2)中央政府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断削弱。
高度统一的特征46.试论《资治通鉴》的史学成就及影响。
答:《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等撰,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资治通鉴》的是学成就,首先,它改变了汉唐以来纪传体独居史学垄断地位的局面,纪传体具有“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事后屡出”的弊端,而《资治通鉴》以简通取代繁杂,弥补了纪传体史著所具之不足。
其次,它采用灵活叙事的各种方法,把一些时间的前因后果和背景材料较为集中地加以叙述,使编年史的写作达到完善。
具体说有“先原其纲后原其详”的提纲法;有以“初”“先是”等笔法追叙原委以明事件的追叙法;有对于有关的和同类的人和我事连同予以记载的连类法;有对最初出现人物载明邑里世系以举细事的带叙法等。
再次,它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史料考异制度,司马光对原来各种史事,只选择证据分明、情理近实者修入《资治通鉴》正文。
最后,它还首创编年史的目录法。
《资治通鉴》打破了传统编年史以断代为主的格局,千年史事,按年记载,上下贯通,具有划时代意义。
问世以后,补撰、续作、改编、仿制、注释、评论之书络绎不绝。
仿书如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改编之作如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注释者如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评论者如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总之,它不仅与《史记》的纪传体通史前后辉映,而且在史书修撰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