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拔牙与不拔牙PPT课件
对牙列拥挤的理解,应改变传统观念。传统概念的 牙列拥挤,实际上只包括了牙弓前段、中段的范围, 而忽略了牙弓后段即磨牙段的拥挤情况。个人认为, 牙列拥挤度的测量评估应该是全牙弓的,且第二磨 牙的准确到位应列在矫治计划之中。
面部生长型在拔牙决定中是一个很重要但也容易被 忽视的因素。边缘性病例低角者多选择不拔牙,而 高角者选择拔牙矫治可能侧貌改善更佳。
第三磨牙的存在以及萌出方向,对牙颌关 系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像
12
如果在设计矫治方案时,没有完全决定或 难以判断是否拔牙,最好采用延期拔牙的 方法,这样就可避免拔除不应该拔的牙齿, al drift of anchorage molar ) 设计强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中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1/2 弱支抗:后牙前移不超过拔牙间隙至少1/2
2
U1/SN:105.7º±6.3º L1/MP:92.6º±7º U1/L1:125º±7.9º
3
前牙覆颌过浅,扩弓会使前牙进一步唇倾, 造成开合,可以通过减数的方法增加覆颌。
4
对于骨性畸形的患者,可以通过减数牙位 的变化,建立中性的磨牙关系。
5
垂直骨面性: 正常:SN-MP(34.3°±5°) FH-MP(27.2°±4.7°) 高角: SN-MP ﹥40° FH-MP ﹥32° 垂直发育过度 低角: SN-MP ﹤29° FH-MP ﹤22° 垂直发育不足 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这是因
10
建立尖牙、磨牙的中性牙合,是正畸治疗 的一个重要目标。一般认为尖牙的中性牙 合更为重要,磨牙关系除中性牙合外,完 全远中牙合,或者是完全近中牙合关系同 样是功能较好的最大牙尖交错位,对具体 病例,在选择拔牙矫治或不拔牙时,一定 要考虑这一点,但采用非对称拔牙时一定 要审慎。
11
功能佳的最大牙尖交错位,是稳定的前提。 但对稳定的理解,还应认识到正畸牙移动 的局限性,如下前牙- 下颌平面角在80o ~ 100o之间,上前牙- 腭平面角在100o ~ 120o之间是稳定的,在此范围之外,可能 就要考虑拔牙了。
崇文口腔医院正畸科
1
牙列拥挤度(severity of crowding):每差1mm需要 1mm的间隙
牙弓突度(protrusion of anteriors):切牙向舌侧移动 1mm,需2mm的间隙。上切牙后移,上唇后移量为牙后 移量的2/3,余下的1/3由唇的增厚来弥补
Spee曲线高度(curve of spee):平整1mmSpee曲线, 需1mm间隙
虽然拔牙矫治已被当今正畸界普遍接受,但是 正畸拔牙的问题仍是一个关系患者切身利益而 应慎重对待的问题,应通过详细的检查,认真 的分析,制订矫治计划来决定是否拔牙。
正畸治疗的最终目标:美观、功能、健康、稳 定,是制订最佳方案的原则,包括拔牙和不拔 牙。
9
大部分情况下,医患双方的审美观是一致的,很容 易达成共识。但也有不一致的时候,此时在不妨碍 达到其他矫治目标的前提下,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 见。
6
矢状骨骼协调时,常常为对称拔牙(A、B 点正常)
A点前移/正常,B点后缩:可考虑只拔上牙 以利代偿
A点正常/后缩,B点前移: 可考虑只拔下牙 A、 B点均正常:对称拔牙
7
审美平面、鼻唇角、一般前牙内收1mm, 唇后退0.6mm
生长发育(growth status)
8
解除拥挤,提供排齐牙齿的间隙;改善牙弓凸 度,内收前牙,改善侧貌面型;调整磨牙关系 和上下前牙的中线关系。
为: ⅰ 高角病例颏多后缩,牙显前突,拔牙有利于面形的改善;低角
相反 ⅱ 高角病例咀嚼肌力弱,颌骨密度低,支抗磨牙易前移,利用
开牙合倾向的矫正;低角相反 ⅲ 推磨牙向远中,使下颌面面角开大,对高角病例不利,对低
角有利。 高角病例拔牙靠后,有利于前牙开牙合的控制;低角病例拔牙
宜靠前,有利于打开咬牙合及关闭拔牙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