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尽管遭遇阶段性的电力过剩风险,但煤电尚未到日薄西山之时,未来还有一定发展空间。
不过,煤电发展思路或许应由大转小,更多发展小型电热(冷)多联产机组。
继取消15 项、合计1240 万千瓦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后,国
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控煤电规划建设的通知》,再次出拳化解煤电潜在过剩风险。
随着电力过剩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加之环境压力巨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煤电已经日薄西山,将彻底从辉煌走向衰落。
今年以来的重拳屡出,似乎更加坚定了其判断。
事实上,治理煤电潜在过剩风险的举措效果,有待事实检验、时间评判。
我们对煤电未来的认识,大可不必如此武断、妄下结论。
只要追根溯源,就能有返朴归真的清醒认知。
煤电是主力的电源品种。
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以煤为主的电源结构。
这是自然限制,短期内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去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27.43 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4%。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消费比重会下降,但用于发电的煤炭比重会上升,因为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也是我国能源转型必然的选择方向之一。
煤电是经济的电源品种。
尽管有人拿出全成本概念,质疑煤电经济性,而力挺新能源发电经济性,但至少从目前来说,煤电经济性保持坚挺。
根据规划,风电2020 年实现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同期光伏则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近日,国家拟调整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三类不同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分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