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如何认识“工农武装割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 据”思想?
史料一
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 的最基本条件。
此处明确提出了土地 革命是“工农武装割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据”的中心内容。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探究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未考史料· 读出史论]„„
A.五四运动的发生 C.抗日战争的爆发
B.红色政权的建立 D.解放战争的胜利
答案:B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
史学拓展类(六)
中共党史上的“左”和“右”
“左”和“右”作为地理方位为大家所熟知,但在历史教学 中何谓“左”和“右”却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左”与“右”出现在政治上,始于近代法国大革命。1789 年 5 月,法国召开三级会议,贵族、僧侣坐在右边,第三等级坐 在左边,形成意见对立的左右两派。稍后,欧洲很多国家议会以 议长坐椅为界分为左右两派。就一般情况而言,左派是指激进、 革命或进步的个人、团体或政党;右派是指保守、反动或落后的 个人、团体或政党。当左加引号时,指在观点、思想、言行、政 策、措施、态度等方面矫枉过正、形左实右、脱离实际、夸大主 观意志,近于疯狂的表现。 在不同时期,左与右的表现形式不同:洋务派与顽固派、维
史料二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 如何认识“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
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 „„所 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哪一处没有武装,
由此表明武装斗争是 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 主要形式。 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导的民主革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 路,但由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义国家,只能通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 渡到社会主义。
历史
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 社会性质,也不可能直接建立社会主 是过渡的形式。”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年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二中“各省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2· 北京高考)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 始。1933 年 7 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 8 月 1 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 )
答案:B
历史
联知识:1927年8月1日,南昌 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建立后,中共领导的武装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1945年之后的称谓。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 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 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 地建设是物质基础。
历史
根据史料二中划线信息概括即可。
答案: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以城 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总结升华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 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 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 现实。
(2)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 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 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3) 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 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 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为此,中共领导了南 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创建了人民军队; 召开了八七会议,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史料一
(摘自 2013 年天 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中采取的国家形
式依据是什么?新创题
应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津高考 T8)毛泽东说: “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 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综合回答。 历 史 时 期 中 所 采 取 的 国 家 形 答案: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无产阶级领 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循着线索· 理一理]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联知识:1930年10月 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 命根据地发动“围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剿”,红军破译了国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 讯密码,无疑对于红 军取得战场主动权,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争取反“围剿”的胜 利创造了条件。 答案:B
历史
答案:C
历史
)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5. (2011· 上海高考)下图为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 1928 年至 1934 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抓关键:五四运动 的发生在此之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在此之后。
[提示]
具有片面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传播了
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 是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 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史论术语· 背一背](先填后背)
历史
(
)
抓关键:剥夺“资本家、 富农”的政治权利,说 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3.(2012· 大纲卷)1931 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 的无线电通讯。1932 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 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 )
国卷ⅠT30)1928 年中共六大通 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反映了怎样的 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 革命形势?新创题 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
应抓住 1928 年这一时间信息及中共的
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 革命实践活动进行分析。 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 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 答案: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形成“工 出发点”。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探究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未考史料· 读出史论]„„
史料三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 如何认识“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
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 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
由此表明进行武装斗 争和开展土地革命建 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立革命政权是“工农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武装割据”的重要内 容。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定时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2.(2014· 四川高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 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 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 权利的。”据此可知, 《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C
[提示] 分歧:以乡村为中心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城市
为中心的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分歧。实质:是从中国实际 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2. 《遵义城头霞光闪》中写道:“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 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 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材料中“云 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 利向前”又指什么?
③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 ,同时,中国革
遵义会 命中心由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黄河地区。长征途中的_______
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
历史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六课时
国共的十年对峙
结束
探究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未考史料· 读出史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