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1)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1)


教 学 随 笔
4
福 清 市 城 兴 中 学 教 案 本
_________年____月______日 星期______第______周 第___________节
课题
敬业与乐业
课型(新课、练习课、 讲评课、复习课)
新课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初步学习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 2.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初步学习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1.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2. 初步学习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课 堂 小 结
本文是梁启超于 1922 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说的演讲词。这篇讲 演词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全文结构完整,层次 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通俗透彻,说服力强。
1、 抄写生字词 5 遍。 2、 找出“敬业”与“乐业”中的论据以及论证。
作 业 布置
1
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 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 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 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兴趣广 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 148 卷,1000 余万字。为后人留下 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 大的一个人物,他自 1899 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 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3.背景回望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词, 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 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 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 人生价值取向,因此这篇演讲在当时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字词音、形、义。 征引 旁骛 wù 亵 xiè渎 dú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征引:引用
强 qiáng 聒 guō不 bù舍 shě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亵渎:轻慢、不敬。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教师点拨:课文共九个自然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 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 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2
第一部分(第 1 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与乐业。 第二部分(第 2~8 段):分析问题,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 9 段):解决问题,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合作探究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我确信 ‘敬业乐群’ 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提出中心论点后,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进行分析问题的? 作者先谈了“有业之必要” ,因为有业是敬业的基础,再谈敬业,最后谈 乐业。 3. 作者在分析这三个问题时,运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 精读品析 2-5 段 1、 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 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 明确:①无业游民连大圣人也无法教诲。 道理论据 (有业)论据 事实论据 举出百丈禅师的故事 举例论证 引用孔子的话 道理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②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作业处理、板书设计、教 学反思
备注
板书: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第一部分(第 1 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与乐业。 第二部分(第 2~8 段):分析问题,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 9 段):解决问题,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教学目标(三 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多媒体 诵读法 研讨探究法 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作业处理、板书设计、教 学反思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 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 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 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 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梁启超(1873~1929 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 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