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前言调研时间:2014年01月11日-2014年02月20日调研地点:乌鲁木齐调研人员:刘帆调研目的:了解在水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

另外,在进行调研活动中,也旨在使广大青年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国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提高党员意识、提高思想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以我所学,回报社会”。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概述从21世纪的发展看,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城市供水不足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并且愈来愈严重。

据统计,全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

当前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吃水困难。

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水资源本已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也日益恶化,其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十分严重。

据统计,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其中海河达62.3%。

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北方河流断流情况加剧,尤以黄河下游为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形成地下水区域性降落漏斗56个,漏斗面积87000平方公里,有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80米,辽宁、山东、河北等沿海一些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天津、上海、常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一)我国水资源现状主要问题当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人均淡水资源却是贫国。

我国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人均和亩均的水资源数量极为有限,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极大,这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

1.灾情严重。

进入90年代,中国水旱灾害和水污染频繁发生,水多、水少、水脏与水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2.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五十年来,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到21%。

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供水能力增长缓慢,1978~1998年全国供水能力年增长率约为1%左右,而同期国民经济以8~12%的高速度增长,同期人口又增加了约2.5亿,更加剧了缺水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降雨与径流关系,产流与汇流条件都在发生变化,有些江河的天然来水量己呈现衰减的趋势。

黄河下游频频发生断流、海河成为季节性河流,以及内陆河部分河流干枯,2000年发生的旱灾,经济损失严重,充分暴露了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和农村抗旱能力的脆弱性,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集中表现。

3.水已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严重问题。

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海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多万亩,流失土壤50多亿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河湖泥沙淤积,加剧了洪、旱和风沙灾害。

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

4.经济快速增长相应废污水排放量将急剧增长。

未来50年,这种发展趋势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挑战。

基于目前废污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偏低的现状,如果未来50年工业用水成倍增加、城市化水平成倍上升、小城镇快速发展,废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5.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更加尖锐,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可能更加严重。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退化、沙化、海平面升高、资源匮乏等将造成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降水、水资源和地区性的分配,以及可利用量势必会带来影响,尤其是北方地区将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6.科技含量和管理素质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

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未来水利基础设施效益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都取决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水利领域,目前水利科技贡献率只有32%左右,水的有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应用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重建设、轻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7.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实践表明,水利涉及到农业、工业、水运交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健康水平等等;水资源利用涉及到防洪、排涝、灌溉、水电、供水等等;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

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经济体制上,水利只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没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待。

目前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二)原因探析1.社会、自然原因。

人均水资源少。

据对我国30个省当地水资源分析,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全国水资源的81%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4.7%;江南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

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水量有余;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上述不利特点,使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比其他国家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更为艰巨。

2.经济、人为原因。

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用水需求急剧增长,但供水总量增长缓慢。

防治水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情况也基本类似。

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我国灌区大多是三、四十年前,有的甚至是几百年前修建的,标准低,老化失修,配套不全,一直沿用传统的"上渠输水,大水漫灌"的古老方式,水的浪费十分严重。

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20-4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只需6立方米左右。

我国城市生活用水一方面紧缺,另一方面浪费也十分严重。

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至少达20%。

节水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相距甚远。

主要表现在年节水量偏小,如工业节水,1983年到1995年年平均节水量只有15亿立方米,年最大节水量也不到30亿立方米,而全国工业用水量已达900多亿立方米;生活和农田灌溉节水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时地区之间、城市之间、行业之间的节水也发展不平衡。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节水工作在总体上对缓解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显得乏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广大大学生关于水资源与环境认识方面的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三、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

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

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

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

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

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

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

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

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

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5.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6.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7.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惜。

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

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8.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9.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10.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

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改革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附录调查问卷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水资源是最为珍贵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展开此次调研。

谢谢您的合作。

1. 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2. 您认为当前国内的水资源破坏程度如何?()A.非常严重B.一般C.较轻3. 您知道“世界水日”是每年几月几日吗?( )A.3月22日B.3月12日C.5月31日4.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名列位?( )A.20B.21C.121D.1205. 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中有中国吗?()A.有B.没有6. 您觉得校园水质如何?()A.很好B.中等C.很差7. 您觉得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怎么样?()A.很差,需要大力加强 B.一般,略微有所加强即可C.很好了,不需要进一步加强 D.无所谓,好不好与我无关8. 您认为环保是为了什么?()A.为了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B.什么都不为,认为并不需要C.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着想 D.其他原因9. 您会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吗?()A.会,不仅自己做到,还会带动周围的人都爱护环境B.自己本身会切实做到保护环境C.如果环保政策不会损害自身利益,我会参与D.有强制措施时会,不然看自己心情10.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态度为:()A.经济更重要,要先搞好经济发展再进行环境保护B.环保更重要,任何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两方面都很重要,二者需要兼顾D.视具体情况而定,以获得利益为前提11.(多选)为了应对水资源被破坏,您是否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A. 建立良好的激励及监管机制,以改变公众行为从而积极应对水资源问题B. 采取措施提高公民对水资源保护的理解C.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有关知识D. 制定并实施应对水资源污染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12.(多选)家庭节水这些注意事项您能做到哪些?A.及时关进正在滴水的水龙头B.在你宿舍水龙头处写上“请注意节约用水”C.在水龙头上装个流水控制器,节约大量用水D.在洗蔬果、衣服等时,不让水龙头开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