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
A.①→②→③→④ B.④→⑤→③→②C.②→①→⑤→④D.⑤→④→②→③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某池塘中的一条鲫鱼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某池塘中的全部鲫鱼④鲫鱼的表皮细胞⑤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⑥整个池塘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⑧鲫鱼的心脏⑨鲫鱼的血液⑩鲫鱼的循环系统。
A.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B.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 C.④⑨⑧④①③⑦⑥D.④⑨⑧⑩①③⑦⑥3.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4种有机物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和2代表的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B.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查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D.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Ⅲ,溶液将呈红色4.如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A.糖原和RNA B.糖原和DNA C.淀粉和RNA D.淀粉和DNA5.用高浓度的尿素作为溶剂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A.尿素与肽酶的作用结果相似B.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蛋白质在尿素中的溶解度低D.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该反应是否完成6.在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A.变形虫的变形运动B.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C.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7.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 被分解而y不变。
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A.x可能是蛋白质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D.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8.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B.如果要构成三磷酸腺苷,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两个磷酸基团C.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D.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9.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泡内Na+的大量贮存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B.液泡内Na+参与调节渗透压,大量贮存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C.该现象说明,植物通过维持正常pH来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D.该现象说明,盐生植物的生理功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10.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温度超过15℃,细胞膜流动性开始增强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C. 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D.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11.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经人为加工制成,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可能被癌细胞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识别B.蝎子毒液中的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线粒体C.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由蝎子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癌细胞,方便制定医疗方案1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13.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A.A B.BC.C D.D14.为探究茉莉酸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结果NaCl茉莉酸①+﹣部分细胞质壁分离②++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③﹣﹣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实验所用成熟胡杨细胞细胞液浓度均大于NaCl浓度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可能有抑制作用15.将植物细胞在3H标记的尿苷存在下培养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经适当处理后获得各种细胞器。
放射性将主要存在于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和液泡C.细胞核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叶绿体16.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B.酶促反应时间可用t3﹣t2来表示C. 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17.如图为某同学所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B.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C.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18.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甲C、H、O乙C、H、O、N、P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丁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请根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细胞膜中不含乙类化合物C. 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19.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RNA和DNA中均含有核糖B.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葡萄糖是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20.研究发现,砷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21.下列现象会使ADP含量升高的是A.钾离子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苯进入生物体细胞C.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
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
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3.下列集合图形中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正确关系的是A.①②③B.无C.仅①D.①和②24.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D.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25.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图.下列选项表示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B.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C.a高尔基体→c内质网→b细胞膜D.a内质网→c高尔基体→b细胞膜26.切开的苹果不马上食用,果肉很快变成棕褐色,这是因为细胞被破坏后,其中的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接触,使其被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完整的苹果中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A.酚氧化酶只能在细胞外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B.小分子的酚类物质可自由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生物膜C.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存在,使酚氧化酶与酚类物质不接触D.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结构协调统一完成生理活动27。
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模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a、b、e、fB.以上七种结构均参与了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C.在a内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在b内能进行有机物的分解D.这些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内的结构28.图表示某物质进出细胞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此细胞刚开始是细胞内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C.此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此物质进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29.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Na+ B.CO2 C.胰岛素D.K+30.如图表示将去除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置于0。
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状态到乙状态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将乙状态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状态到乙状态,细胞的颜色逐渐加深D.甲状态到乙状态仅反应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1.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蒸馏水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2.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正确的是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镕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C.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33.图一中曲线1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酶的数量不足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6表示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34.下图甲表示某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情况,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下,淀粉酶分解淀粉产生的生成物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