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有人大器晚成,有人侧重于理科,有人聪明早慧,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特点。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下列属于人本主义动机理论的是( )A.操作作用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归因分类理论3.知识迁移的前提是( )A.已有知识背景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对原理的运用程度D.情境的相似性4.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这是因为及时复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比较均匀D.没有规律5.教师成长成熟最主要的标志是是否关注( )A.教师B.生存C.学生D.教材6.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7.小学记忆的特点是( )A.小学儿童有意识记占优势B.小学中年级有意识记占优势C.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识占优势D.小学靠视觉记忆8.一个人的思维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变化体现了思维的( )A.深刻性B.批判性C.灵活性D.敏捷性9.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京师大学堂B.五四以后C.京师同文馆D.废科举,兴学10.“愤悱启发”最早由( )提出。
A.墨子B.孔子C.荀子D.孟子11.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 )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12.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是( )A.教育媒介B.教育内容C.学生和老师D.过程与活动13.“学校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得随意开除学生”出自( )A.宪法B.教育法C.教师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14.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 )A.组织者B.管理者C.研究者D.示范者1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A.巩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6.《学记》中“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17.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的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18.教学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科目设置B.学科开设顺序C.课时分配D.学周安排19.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教学D.小组教学20.教师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的教学方法是( )A.说理法B.实际锻炼法C.示范法D.陶冶法二、填空1.儿童在学校教学条件下,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方式掌握概念。
2.教师用红笔改作业,是通过对比引起学生的_________。
3.小学德育是为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和_________。
4.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_________的了解和对群体的了解。
5.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_________,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6.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份:一是国家的未成年公民,二是社会的未成年公民,三是_________ 的未成年公民。
7.班集体的特征包括_________,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8.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_________。
9.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广度、_________ 、_________、注意的转移等。
1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_________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11.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1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14.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联合群体和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15. _________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势力”。
三、多选题1.社会主义教师职业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文化素质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根据( )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A.《宪法》B.《劳动法》C.《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4.教育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 )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5.人格的本质特征包括( )A.独特性B.稳定性C.社会性D.功能性6.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因材施教C.班集体的教学作用D.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教学策略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 ),并将其结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目的D.教学方法8.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A.预防心理障碍B.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完善C.促进学生人格形成和完善D.排除心理障碍9.课程评价过程中要经历把焦点集中在所研究的课程对象、( )等步骤。
A.搜集信息B.组织材料C.分析材料D.报告结果10.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D.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四、判断1.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 )3.测验法是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被试某一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 )4.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19世纪达到高潮。
(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基础的。
(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 )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学习观念。
( )9.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 )1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各类学校入学。
( )五、论述1.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答:(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系统的使命和责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工作者是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主导力量,去作用具体表现在:①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③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简答1.简述课程计划对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意义。
答:(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有助于教师了解小学课程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2)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可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3)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所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4)有助于教师了解自己所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5)纵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2.简述中小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七、案例分析1.某学校把某年级的差生全部分到了一个班级,学生都非常不满,但该班的班主任并没有因为学生的成绩差而对他们失去信心,相反,该班主任经常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段时间后,该班的成绩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试用所学理论,论述该学校和班主任的做法。
答:1.(1)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规定。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应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2)该班主任的做法值得肯定。
后进生往往自尊心强,好胜,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在班级管理中,该班主任能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以表扬、激励为主,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因此该班能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取得较快进步。
2.某学校的两名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做法截然不同,甲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很少表扬学生,在该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该班成绩还不错,乙老师则经常表扬学生,给学生发小红花,班级气氛和谐活跃。
试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论述以上两位老师的做法。
答:2.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能够预言学生的行为,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持积极的期望,那么学生的行为很可能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