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解析
刷子李:奇在行事奇,做派奇。他手艺 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 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更是 奇崛至极。他以这样的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 行,使自己成为高山仰止的偶像。他其实是用奇 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能,渲染自己的本领。大 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干云;同时又心细 如发,对于小徒弟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品味语言之“奇”
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 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 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 揣摩评析。
1、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 般美。 2、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 界儿。 3、台上的嘛样,他捏的 嘛样。 4、一个泥团砍过去? 5、架式挺牛 6、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 上劲。
《泥人张》则是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较 量中来表现他的“神奇”。所以,写“泥人 张”时,用单刀直入法切入正题,面对张海 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 报”,却先写泥人张的沉稳,小作反击,而 事后的反击更是令人叫绝。叙事中重重设置 悬念,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安排得曲折有致, 生动地写出了“泥人张”超凡的技艺和独特 的个性风格。
《刷子李》一文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天津码 头“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一个 极不寻常的背景,然后直接描写刷子李的 奇妙绝活。接着,设下一个谜团,以小徒 弟的心理活动为主,从半信半疑到佩服得 五体投地再到灰心失望,最后还是由“刷 子李”自揭谜底,一波三折的叙事,使 “刷子李” 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烘托。
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 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 了作者什么观点? 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 绝活人的称道、佩服。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 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 ”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 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 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 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 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 ”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 果就不够恰当了。
沉稳 干练 捏泥人的水平高
俗 世 奇 人
刷 子 李 泥 人 张
绝活: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 完活全身不粘一个白点 人品:艺高胆大、自信自尊
绝活:从鞋底取下一块泥巴便 可以捏出一泥人
人品:个性内敛,沉稳于练, 自尊自强。
领略情节之奇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 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 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 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 仔细品味。
在《泥人张》中说技艺靠“手”, 而在《好嘴杨巴》中说技艺靠 “嘴”,两者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本文是写天津生 活的高超技艺,而技艺又有 许多种,不但有手艺,还要 会推销,因此才会有天津的 热闹生活。
怎样从品读《俗世奇人》这篇小文章中获取 经验,去品读我们的现实生活这篇大文章?
刷子李、泥人张这两位手艺人,都是听起来神乎其神, 而实际上存在过的活生生的人物。他们为生活所迫, 练就了超凡绝伦的手艺;他们有个性,但又和常人一 样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他们是某些方面的才能很突出 的常人,在他们所擅长的方面,他们的行事言语高于 常人。既为奇人,他们有许多轶事 ,但作者均只选择 一件极富个性色彩的小事来表现他们的“奇”。刷子 李充满自信、豪气干云的个性和泥人张沉稳、干练、 镇定自若的个性,都是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富 有个性的行事言语表现出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有个性人物,我们要注意观 察,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能表现其个性的小事,还应 该去尝试着抓住这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 对他们进行描写。如果我们学会了去发现人物的个性 美,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了解作者
冯骥才 他以写 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 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 雕花烟斗 》,中篇小说 小说《 _________ 啊! 》《____ 神鞭 》分获全国优秀短篇、 《____ 优秀中篇小说奖。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撂高的
( lià o ) 发怵( chù ) 瞅见(chǒu ) 发蔫( niān )
极具造型能力
1、您别说不好,这一来就练出不少能人来 2、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 响。 3、别不信!他还给立下一个规矩…… 4、倘若没有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5、天津已是做买卖的地界,谁有钱谁横, 官儿也怵三分。
语句短小精悍,活泼幽默, 有单口相声风味。
1、他把这泥往桌上叭地一戳。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 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3、海张五那边还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 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 回来了。
有浓郁的“天津风味”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 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 头上的一种活法。 3、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 信。 4、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 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 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用词凝练。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 马伴着鼓点,各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 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叭”的清脆一响, 极是好听。啪啪声里, 一道貌岸然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赛平平整 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白描) 2、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 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对称工 整,对比,比喻,夸张)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 里。(夸张)
“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 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 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 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 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 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蹬梯子
吹糖人
顶碗
翻跟斗
问:“俗世”是什么意思?
“奇人”是什么意思?
答:“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 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 或工匠。
作者简介-----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 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 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 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 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 魂。《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 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 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才 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 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 “刷子李”、“泥人张”等。
写“泥人张”时,作者又是怎样来交 代这一生存法则的?
“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得有绝
活”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
作者对待两个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
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 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 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延伸拓展
在写“刷子李”时,课文先浓墨重彩地描 绘了天津码头的环境,为什么?
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
比,生动地写出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 成。”的“优胜劣汰”的环境,为人物预设 了一个极其不同寻常的背景,一波三折地叙 述了刷子李的奇妙绝活,使刷子李的“奇” 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 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 肯定。
泥人张:奇在手艺奇,行事奇。他技艺 高妙,无人能比,独行天下;他沉稳、 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胸有成 算,后法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 制敌。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付从容的奇人, 与“刷子李”迥然不同。
刷子李-----谈生意,满腔正气显派头; 带徒弟,一手绝活传真谛。
行事奇
做派奇
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 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出声调、语气,读得活灵活现, 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2.交流读课文的感受。
人物之奇;情节之奇;语言之奇
刷 子 李
见识人物之奇
‘刷子李’‘泥人张’各 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 了什么印象?
泥 人 张
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 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 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 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