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
趣味小实验:
怎样使声音立即消失?
通过简单易理解的实验,让学生把手放到 喉咙位置发声发出“啊……”的声音,体 验喉咙的振动,当停止发声时声音也随即 消失。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由振动产生, 而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本课主要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关于声 音,我们不仅能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振动而发声 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动物也有 自己的发声方式,通过观察视频,使学生了解 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鱼类等动物的发 声方式,体会声音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 生观察生活声音产生的能力。
(二)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1)制造声音,做出猜想 (2)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单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4)提出质疑,验证观点 (5)观察实验,建立概念
(1)制造声音,做出猜想
学生利用保鲜袋通过搓、弹、拍、吹等多 种方式发出声音。
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理解,做 出猜想 。学生猜想:可能 “声音是物体受到 力的作用产生的”或 “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 产生的”。
(2)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单
探究尺子发声、向塑料瓶吹气发声、音 响发声时气球的状态实验,经历声音产 生的过程。完成实验单的填写,教师巡 视并指导。
实验单
我们的 猜测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器材名称 产生声音的方法 器材发声时的状态
探究 过程
探究结论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通过实验,师生共同交流实验成果,对成 果进行讨论评价,探讨物体发声时有何共 同体特点?
教学重点:
•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 振动建立起联系。
二、说教法
1.问题情境法 2.观察实验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互动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 的三为主原则;采用“做”中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过程,分享“做” 中 学的快乐。采用观察、实验、小组讨论、集 体研讨等方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学情:
三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声 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如:说话的声音、上 课铃声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无意间的活动中 能“制造”声音。但是,熟悉的生活现象并 没有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也不会专门去探 究声音的奥秘,对科学探究过程更没有真正 领会其严谨性,也不具备独立的科学探究能 力,欠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 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声音 的产生进行专一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通过实验看到发声的尺子、空瓶里的 泡沫粒、音响前的气球在振动。
总结: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运用研究成果,解释现象
探究:小鼓和音叉发声时是否也在振 动呢?怎么样能看到鼓面和音叉是否振 动?
演示:在鼓面上放适量水,敲击鼓面, 鼓面上的水发生振动;敲击音叉发出声 音,立即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同 样发生振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 由震动而产生的。
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分组实验,进行验证 (三)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播放录音(上课铃声、鸟鸣声、汽 车喇叭声等。)问:你听到什么声音?
2.在这些声音中,哪种声音让你最难忘? 你想到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声音为我们 传递各种信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从 而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激发学生 对声音世界的好奇心,继而探究新知。
(4)提出质疑,验证观点
提出质疑:“如果声音的产生是像你们猜 想的那样是因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或 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那为什么对 物体(尺子)用力按压时、弯曲时、拉伸 时并没有发出声音呢?
(5)观察实验,建立概念
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颤动”“抖 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
(三)观察实验,形成概念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基于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本节 课的三维目标: (1)探究目标:经历制造声音,感受声音 产生的过程。 (2)知识目标: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 (3)情感目标:培养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 习惯,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 围事物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声音的产生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产生》这节课是苏教版小学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 第一课内容。本课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 充分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节课 在本单元中起铺垫的作用,为后面《声音 的传播》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了充分的知 识准备。
设计理念
〉在快乐中学习 〉在探究中发现 〉在实验中成长
五、说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振动 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 声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