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知识讲解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知识讲解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案例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记“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彭镇中心小学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的新理念。

习作教学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

目前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和我国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倾向于学生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但是,对于作为教材作文前置性研究还是一个盲点。

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确立的这个教研主题,就是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前置性学习,进行语言积淀、方法积累,实践体验,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提高习作的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这一教研主题。

【背景】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习作起点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通过前置性习作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积累、独立体验,习作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习作起点。

习作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教学更真实,更鲜活,学生写作起来也更容易,更有兴趣。

如果让学生进行前置性习作,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积累感兴趣的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写作技巧,情感体验,前置性学习后,作文习作指导课上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证。

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信心更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前置性学习后,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感悟经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

我们的课堂成了他们展示、发现的天地,他们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个性,信心也更足了。

•前置性作文研究,不但为学生的课堂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去积累,去观察,去体验,去表达,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

如果在习作知道课前,利用好前置性学习的话,不仅可以丰富习作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所以,前置性习作教学可以说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主题教研的目标和内容】1、教研内容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前置性作文教学,也就是,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习作教学为例,系统研究写作之前,让学生做好的前置性的准备活动。

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的准备:一是语言的积累。

学生利用积累本,根据每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课内和课外两种途径,事先做好和本次习作有关的语言积累,为本次习作“广积粮”。

二是方法的积累。

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单元的阅读课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做铺垫。

三是情感的积累。

根据不同题材的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在习作前,做一做,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拍一拍••••••等多种手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本次习作进行情感的积淀,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奠定基础。

2、教研目标(1)、明确前置性习作与传统习作教学的异同。

前置性习作是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习作,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而传统习作,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着老师的思路写成假大空的习作。

(2)、整理出一套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

通过收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整理出寻找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待于加以实践论证。

具体到每一篇习作,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归入某一类来进行前置性的习作教学,要根据自作的题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前置性积累。

(3)、找到不同题材习作的前置性学习的规律。

写人记事类文章(有的重在写人,有的重在记事)、写景抒情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等,根据各自课型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要认真分析教材,科学确定进入教材的角度。

有一点应该充分认识,即,无论哪种类型的前置性习作,都是为习作的指导,为学生自由习作做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情景】集体大教研《我发现了……》教研策略《我发现了……》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定。

针对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基于县城小学生对大自然接触机会少,活动范围狭小,亲自观察实践的能力较薄弱。

因此我们提前两周布置前置性习作学习,为本次习作打好坚实基础,为顺利习作做好铺垫。

一、教师准备:(1)购买一盆含羞草,教师以《我发现了含羞草的秘密》为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2)了解含羞草,我课前寻问、研究、查找、阅读大量含羞草的资料,认真分析,亲自实践,真正弄懂含羞草会含羞的秘密。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般科普性作文形式单一,内容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

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含羞草的秘密中去,是我们备课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等,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词语宝库,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心中词汇贫乏,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词汇,供学生参考:出乎意料一头雾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生机勃勃兴致勃勃枝单叶稀照顾不周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叶柄低垂百思不得其解恍然大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课下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观察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什么收获?为课上辅导做好准备。

二、学生准备:1、.学生课前回忆以前的发现经过,或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并从中发现新奥秘。

2、简单记录探索过程和心得,为习作做好准备。

3、保护好观察的事物,可以带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研究。

4、为了了解所观察的事物,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简单记录。

《我发现了······》教学设计彭镇中心小学:和晓玲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勇于探究,积极向上。

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而本次习作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用眼睛捕捉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用笔记录实践中的收获,品尝发现中的硕果,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设计意图:(1)激情导入、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层层设疑、大胆猜测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3)主动实践、积极探究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积淀写作情感。

(4)自由展示、分享成果为学生提供平台,感受创作的美好。

一、教学目标: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2、观察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3、探究中揭开了什么秘密,把收获和心得详细写下来。

4、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

2、如何把探索的过程写详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含羞草、喷壶、扇子、气球、木片、石子等。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亲切交谈。

上课了,四(6)班的可爱的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心姓杨,是四班的语文老师,今天与你们一起学习,我很开心,相信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一定轻松而有又愉快。

孩子们,请睁大你那双美丽而又明亮的眼睛,看看今天的语文课堂跟以往有什么不同?你们的眼睛真明亮,发现真多,可是我很失望,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今天老师也换了吗?(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

)请同学们看着我,猜测一下,我可能是一位怎样的语文老师?(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美丽大方、知识渊博·······)同学们,你们的赞美让我激动万分,你们的夸奖让我倍受鼓舞,我有点不好意思了,你们看,老师的脸上已经泛起了红晕同学们,刚才你们对我的评价只是大家的猜测,要想真正地了解我、认识我、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还需要做些什么?(长时间观察、询问并和你交流)二、仔细观察,准确描述孩子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且也深深地明白发现的过程有时也很漫长,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勇气。

接下来,请你们继续睁大你那双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仔细观察这盆植物,请你快来描述一下吧!(学生真实而生动地描述这盆含羞草,教师补充)同学们,你们观察细致,表达活灵活现。

那你们知道这盆植物的名字吗?对了,他有一个好听的、温柔的、甜美的名字———含羞草。

它真的会含羞吗?同学们信吗?哎,你们害过羞吗?给老师做个含羞的样子。

(同学们纷纷做害羞的样子,兴趣很高。

)你们害羞的样子真可爱。

对了,我们人类感情丰富,喜、怒、哀、乐、羞样样俱全,难道这小小的含羞草也会害羞?还是徒有虚名,名不副实呢?大家相信它会害羞吗?(采访同学,信还是不信,自由说说理由,有的同学大胆提出当你触摸它时,它会含羞。

)三、亲自实践,大胆质疑同学们,当我们触摸它时,他真的会含羞吗?请同学们再次睁大你的眼睛,见证一下奇迹。

(指名同学轻轻碰触含羞草的叶子,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同学们兴致很高,而且非常好奇惊讶)。

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来为大家描述一下?(出示部分词语)(同学们的描述非常形象,而且用了很多拟人、比喻的手法,很逼真。

)看来,含羞草会含羞名副其实,真是奇妙无比,不可思议。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除了用手触摸它会含羞外,其它情况下它会不会含羞呢?(同学们积极猜测:用木片碰触浇水时刮风时用石子碰触晴天时阴天时······)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接下来我们一起验证一下,请大家注意观察。

(老师用喷壶模仿下雨给含羞草喷水,结果发现含羞草依然会“含羞”;用扇子模仿刮风,结果发现含羞草仍然会含羞;用木片、石子碰触同样都会“含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