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斜视的常见问与答1、什么是眼外肌、每一只眼有几条眼外肌、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每一只眼眼球外都有六条肌肉,这六条肌肉协调的收缩和松弛,能够使眼球自如的运动。
注视不同距离和各个方向的物体。
每只眼都有: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内、外直肌为水平直肌,使眼球水平运动;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为垂直肌,各有其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这些肌肉收缩和松弛能够使眼球做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图1)。
2、双眼是怎样协调运动?在眼球运动时,双眼的12条眼外肌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使两只眼看到一个物象,这叫双眼单视。
这种协调是在大脑神经的控制下,按眼球运动定律完成的。
(1)单眼运动定律:一条眼外肌收缩,必定同时伴随另外一条肌肉的松弛,这种同时产生的一条肌肉收缩和另外一条肌肉的松弛程度相同,才能是眼球均匀协调地转动。
例如:一只眼向内转时,内直肌收缩的程度和外直肌松弛的程度相同。
(2)偶肌定律:双眼必须同时运动。
每只眼所接受的神经冲动的强度和时间是相等的,所以产生相同的效果,神经冲动的强弱和时间由注视眼决定。
注视眼是两只眼中起主要作用的那只眼,如同人的左右手分左利和右利。
例如:两只眼同时向水平右看时,参与收缩的肌肉是右眼外直肌和左眼内直肌,右眼外直肌收缩行使外转的程度和时间与左眼外直肌收缩行使内转的程度和时间是相等的,这样就保证了双眼运动的角度一致,使要看的右侧的东西成为一个物像。
这两个定律是诊断眼外肌功能的钥匙。
3、什么是正位眼?指在各种距离上,双眼视轴平行、眼球正位。
其中包括轻度隐性斜视者。
4、什么是斜视?指双眼视轴不能平行,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可向上下或向左右偏斜。
通常称为“斜眼”。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双眼立体视的建立或破坏了完善的立体视。
5、斜视是怎样分类的?临床上斜视分类很多,常见的有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按偏斜的方向分为:(1)内斜视,即先天性内斜视、后天性内斜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内斜视)。
(2)外斜视,即先天性外斜视、后天性外斜视(间歇性和恒定性外斜视)。
麻痹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和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6、什么是共同性斜视?共同性斜视的特点是眼球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视的程度都不发生改变。
在双眼视觉发育的过程中,大脑高级中枢发生障碍,而出现斜视称为共同性斜视。
大多数在儿童期发病。
眼外肌的本身以及支配肌肉的神经没有器质性病变,所以没有运动障碍。
共同性斜视属于遗传特性眼病,可能是多因子遗传。
7、什么是先天性内斜视?先天性内斜是指刚一出生或半岁之内发生的内斜视,又叫婴儿型内斜视。
它的临床特征是:①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
②斜视角大,大部分在40三棱镜度以上。
③双眼视力相当,常为交替注视,所以发生弱视的机会少。
④常伴有垂直斜视,如双下斜肌亢进。
⑤预后较差,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差。
8、什么是调节性内斜视?过度的调节性集合所引起的内斜视叫调节性内斜视。
本病多数由中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所致。
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①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多在2~5岁,有远视,开始时只在注视某目标或过多使用调节时出现内斜视。
一旦戴镜,远视得到矫正,斜视可以消失,不需手术。
②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发病年龄多在1~3岁,常有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当戴镜矫正远视后,内斜视得到改善,但仍残留部分内斜。
需要手术矫正。
9、什么是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
有时候处于外斜视状态,有时候,病人能够控制眼球正位。
随年龄的增长,融合性和调节性功能可能逐渐减弱,最后失去控制,丧失代偿能力,成为恒定性外斜视。
本病的最大特点是斜视角变化大。
当劳累后、走神时、特别是看远时出现外斜视。
如果斜视日趋明显恒定,则应该及时手术矫正。
10、恒定性外斜视与间歇性外斜视有什麽不同?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可能是外斜视发展的不同阶段。
恒定性外斜视可能是间歇性外斜视发展的结果。
恒定性外斜指的是,无论何时,某一只眼总是处于偏斜状态。
通常幼年发病,有的是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成。
发病早而愈后差,常常因为双眼视觉遭到破坏,而形成立体盲。
需要尽早手术矫正斜视,不要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果是间歇性外斜发展而成的恒定性外斜,愈后较好,因为在斜视恒定之前,已经建立双眼单视,手术矫正后可重新获得完好的双眼单视。
两者的鉴别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11、什么是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
病人常常突然感到视物成双,视物模糊、眩晕、恶心呕吐,甚至不敢睁眼。
医学上称复视,复视正是这类病人最早和最敏感的症状。
12、斜视仅仅是影响外观吗?斜视患者的眼位发生偏斜,俗称“斜眼”、“对眼”“斗鸡眼”,有时候伴有歪头,看人或看东西的时候,歪者脑袋。
给病人带来不雅的外观。
实际上,斜视不仅仅影响外观,还造成双眼视觉的破坏及心理障碍。
在儿童时期患了斜视,常受小朋友及同学的歧视,因而造成他们心灵上极大的创伤,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
他们长大后还面临着升学、择业及社会活动,至少因外观缺陷不能做出头露面的工作。
但是,作为眼科医生,在关心他们外观的同时,最关心的是斜视破坏了正常双眼视觉、立体视。
如何帮助他们挽回和建立立体视是眼科医生治疗斜视的更高目标。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斜视必须在儿童时期尽早治疗,不要错过完全恢复双眼视功能的机会。
长大成人后再治疗只能得到美容的效果。
由于这些人没有立体视,他们的理想和抱负可能付之东流。
13、为什么斜视不能从事精细作业的工作?精细作业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视力,还需要有健全的双眼单视功能—立体视功能。
立体视是指人的双眼对三维空间的各种物体前后左右、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
斜视患者双眼视轴不平行,导致双眼融合功能障碍,立体功能的破坏,也就缺乏精确的定位能力和手、眼、脑的灵活配合能力。
因此,这种无双眼单视的人是无法从事精细和高科技工作。
14、斜视与遗传有关系吗?斜视有遗传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双生子方法研究表明,共同性外斜视的遗传度都在70%以上。
但不是所有的斜视都遗传。
现在一致认为共同性斜视具有多因子遗传的特征。
15、为什么斜视会常伴有弱视?因为斜视发生后,双眼视轴不平行,双眼的黄斑就不对称,故而发生复视和混淆视,为了避开这种视觉紊乱,大脑皮层就主动抑制由斜视眼黄斑输入的视觉冲动,如果该眼黄斑功能长期受抑制,视力得不到发育就会形成弱视。
此外,屈光不正与斜视同时存在时,更容易形成弱视。
一、斜视的鉴别诊断和诊断16、怎样尽早发现斜视?大量斜视发生在婴幼儿时期。
家长可发现孩子眼神不对,看东西时有一只眼或两眼交替偏斜,呈间歇性或经常性;歪头视物或将头转向一侧;两眼睑裂宽度不同,眼睛一高一低。
发现以上现象应及时上医院就诊,以区分假性斜视和真性斜视。
17、什麽是假斜视?婴幼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性内斜,表面看上去似斗鸡眼或对眼。
有统计在703例怀疑内斜视者中,47%为假性内斜。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鼻梁宽且扁平,盖住了部分内眦部(俗称大眼角),两个黑眼珠似乎向中央集中,角膜外侧的白眼珠露的比内侧多,给人一个内斜视的假象。
鉴别假内斜的简便方法就是捏起鼻梁的皮肤,露出内眦部的白眼珠,内斜的印象就消失了。
假性内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
家长不必耽心。
假性外斜比较少见,其主要原因是两眼之间的距离过宽,面部骨骼发育畸形带来的后果。
18、什么是隐斜视?隐斜是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它能在矫正性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功能。
简单的理解为一种能自己控制的眼位偏斜。
常态下看不出来有斜视,只有在遮盖一只眼,破坏两眼间的融合反射时才显现出眼位偏斜。
按照一只眼偏斜的方向,临床上将隐斜分为内隐斜、外隐斜、上隐斜、下隐斜以及旋转隐斜。
19、如何鉴别眼性斜颈和外科斜颈?某些斜视患者常常不伴有斜颈。
有时候,在临床上被误诊为外科斜颈,而做了颈部手术。
这不仅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孩子身心造成创伤,更重要的是延误斜视治疗时机。
鉴别眼性斜颈和先天性斜颈,是眼科医生、外科医生和斜视患者家长都应具有的常识。
通过下列检查综合考虑加以鉴别:①单眼遮盖实验:遮盖任何一只眼,只用另一只眼看东西,遮盖半小时左右。
如果原先异常头位改善,甚至消失了,说明是斜视引起的斜颈,称眼性斜颈。
如果没有变化,应该看外科,进一步诊断是否为先天性外科斜颈。
②被动转头实验:双手抱住患儿头部,使之向右肩和左肩倾斜,转动的时候,无阻力者,可能为眼性斜颈,有阻力者,可能是先天性斜颈。
③胸锁乳突肌触诊:外科斜颈患者的胸锁乳突肌强直,挛缩,甚至呈条索状。
眼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正常④眼位:外科斜颈患者的眼位一般正常,而眼性斜颈患者存在斜视。
遇到斜颈患儿,既应看外科,也应看眼科,找到斜颈的真正病因,才能得到早期正确地治疗。
20、什么是代偿头位?麻痹性斜视患者常歪脖子看东西,这这种头位往往是一种代偿位置,又称眼性斜颈。
患麻痹性斜视的病人,会出现复视,为了避免复视,代偿头位是将头或面部转向麻痹肌作用的方向,借以消除或减轻复视的干扰。
代偿头位由三部分组成:1、面部向左(右)转。
2、下颏上仰或内收。
3、头向左(右)肩倾斜。
麻痹性斜视不经治疗,这种典型的头位不能消失,严重的眼性斜颈可继发颈部和颜面肌肉的发育不对称,并可造成脊柱侧弯,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
21、斜视的常规检查法有哪些?包括裸眼视力和戴镜矫正视力、屈光检查(散瞳验光)、眼位及斜视角的检查、眼球运动、有无代偿头位、双眼视功能(立体视定性、定量)的检查等等。
22、斜视儿童为什么都要散瞳验光?斜视和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如远视眼可能引起内斜视,近视易引起外斜,所以对所有斜视的患儿都应该做一次屈光检查,即验光。
由于儿童的调节力相当强,如果不散瞳,或者散瞳不充分,即睫状肌不充分麻痹,调节功能不能完全放松,则不能得到正确的检查结果。
比如,检查到的近视度数往往比实际大,而远视度数往往比实际远视的度数小。
也可能把轻度远视误诊为近视。
病人的屈光状态不能正确的检查出来,不能戴上合适度数的矫正眼镜,必然影响斜视矫正的效果。
12岁以下的儿童验光,常规用0。
5%阿托品眼膏散瞳,双眼用药,每天三次,连用三天之后,第四天验光。
一般不用阿托品药水。
用阿托品药水的时候,药液容易通过泪道进入鼻腔,被鼻粘膜吸收,引起中毒。
表现出面部潮红,咽部发干等症状。
23、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十分复杂,分为神经原性、肌原性、牵制性三大类。
其中以神经原性眼外肌麻痹最为多见,如传染病、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外伤、中毒等均可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
肌原性是指重症肌无力、内分泌性眼肌病等。
由此可见,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与神经科、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