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观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观,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目的都奔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学习观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学生学习的指导思想,学习观对学习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有怎样的学习观就有怎样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效果。
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方式逐渐多样化,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困惑,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认清形势,积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走好大学学习的道路。
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观。
十六大报告指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把学习当作终身的事业,才能拥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要树立全面学习观。
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参加各类实践,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以达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观。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动地学习,有主见地学习。
学生树立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就会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从而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究学习的规律,以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
要树立创新学习观。
伴随创新教育的发展,创新学习也应运而生。
创新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仍然存价值观念陈旧、学习内容陈旧等问题,进校后死读书,读死书,造成知识结构单一,无形中与与创新学习的观念相背离。
树立创新的学习观念,要求大学生要完善对课堂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牢固掌握基础性的理论,同时要不断钻研,继承和发展现有知识,要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大胆质疑,不断寻找新思想、新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就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涯来说,这是从学校教育中的学习走向社会工作环境中的学习的过渡阶段。
因此,大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学校教育中一般的学生学习的基本属性,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以接受学习的方式,掌握系统的间接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具有非学校教育一般成人的学习特征。
这里以中小学生的学习为参照系,简要描述一下大学生学习的几个主要特点,即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已为大学生的发展确立了一个基本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学习该专业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对于每一个大学生个体来讲,在保证基本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或特长具体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例如,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性格、爱好,适合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可以选择理论研究为自己的学习目标;长于实验技能的,可以选择应用研究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性格开朗、长予宣传:和组织的,可以选择管理、推广或社会服务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而且,在整个学习进程中,大学生还要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确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和调整总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