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A 灭苍蝇B 管理粪便C 管理水源D 管理饮食E 预防接种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常用于浸泡的消毒液为:A 3%来苏尔B 70%酒精C 0.3%过氧乙酸D 0.1%新洁尔灭E 高锰酸钾溶液3、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A 鼠疫B 霍乱C 艾滋病D 肺炭疽E 伤寒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A 轻型病人增加B 显性感染减少C 带菌状态减少D 潜在性感染增加E 免疫人群扩大5、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 显性感染D 潜在性感染E 病原携带者6、感染后的结局以下何种最常见: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 显性感染D 潜在性感染E 病原携带者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A 管理病人B 管理粪便C 管理水源D 管理饮食E 消灭苍蝇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病原体B 传染性C 地方性、季节性D 免疫性E 易感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有病原体B 有传染性C 有地方性、季节性D 有免疫性E 有易感性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A 治疗病人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10、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A 二大类二十五种B 二大类十八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九种11、提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A IgAB IgMC IgGD IgE E IgD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A 个人防护B 预防接种C 药物预防D 改善营养E 增强体质12、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者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C 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环境D 传染源、易感人群和外周环境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13、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A 伤寒B 菌痢C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E 艾滋病A.无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毒无复制D.注射过乙肝疫苗E.传染性强出血热4、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严重的脏器:A 心B 肝C 肾D 垂体E 脑5、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认识,哪项错误:A 多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B 多种途径传播C 无明显流行季节高峰D 隐性感染者少E 病后有稳固免疫力6、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A 病人B 病毒携带者C 猪D 鼠E 狗7、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类症状指:A 发热、出血、休克B 发热、出血、肾功能不全C 发热、休克、肾功能不全D 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E 以上都不是7、流行出血热早期休克是:A 失血性B 失血浆性C 感染性D 过敏性E 心源性8、何者不是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发热期常有的临床表现:A 三红B 三痛C 球结膜水肿D 休克E 蛋白尿8、流行性出血热原发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A 血浆外渗B 大出血致血液浓缩C 播散性血管凝血D 继发感染E 水盐失调致血容量下降11、高血容量综合征常发生出血热病程何期:A 发热期B 低血压休克期C 少尿期D 多尿期E 恢复期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E)A.低血容量性休克 B.DIC C.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D.急性肾功能衰竭 E.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2.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见并发症除大出血外,应排除下列哪项:(C)A.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B.继发性感染 C.肝功能衰竭D.肺水肿 E.ARDS3.下列哪一项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D)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证据 B.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c.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D.外周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E.肝素类物质增加4.出血热患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的最佳治疗措施是:(A)A.血液透析疗法 B.纠正酸中毒 C.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D.扩容E.免疫抑制剂5.18岁,男,急起发病2日,于12月28日就诊,体温41℃,伴头痛,身痛,乏力,呕吐多次。
体查:急性重病容,神清,颈软,胸前、腋下可见抓痕样条索状出血点,心肺正常,肝于肋下1.0cm,血象:血色素170g/L,白细胞36.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O.22,血小板40×109/L,尿蛋白(+++),应考虑:(B)A.急性肾小球肾炎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C型题问题6~7A.流行性出血热 B.钩端螺旋体病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6.眼结合膜充血(C)7.球结合膜水肿(A)问题8~9A.高血容量综合征 B.大出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8.钩端螺旋体病(B)9.流行性出血热(C)K型题10.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为:(ABCDE)A.虫媒传播B.消化道传播 C.母婴传播D.接触传播E.呼吸道传播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三痛症状为:(ADE)A.头痛 B.腓肠肌痛 C.胸痛 D.眼眶痛 E.腰痛12.关于出血热患者的透析疗法指征,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D)A.尿毒症 B.高血钾 C.高血压,肺水肿D.高血容量综合征 E.颅内出血13.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特征有:(ABCE)A.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B.白细胞总数增高C.血小板降低 D.血红蛋白下降 E.中性粒细胞增高狂犬病6、被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方法何者错误:A 尽量挤出伤口处污血B 持续肥皂水冲洗30分钟C 局部涂碘酒或酒精D 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E 无菌缝合包扎9、何者不是狂犬病的典型症状:A 高度兴奋B 恐水怕风C 流诞多汗D 进行性昏迷E 进行性瘫痪3、目前国内使用狂犬疫苗为A羊脑疫苗B沙鼠肾疫苗C地鼠肾疫苗D鸭胚疫苗E 人二倍体疫苗9、狂犬病的确诊依据:A、明确的狂犬咬伤史B、典型的临床表现 C 脑组织查得内基氏小体D 血清抗体测定 E 以上都不是10、狂犬病目前治疗采用:A、病因治疗B对症治疗C 免疫治疗D抗病毒治疗 E 中医治疗伤寒1、伤寒玫瑰疹何者不符:A 病程第6-7天开始出现B 数目多在10个以下C 暗红色压之不褪色D 主要分布胸腹部E 多在2-4天消失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肠出血B 肠穿孔C 中毒性心肌炎D 中毒性肝炎E 支气管肺炎3、目前治疗伤寒首选药物A 氯霉素B SMZcoC 氟哌酸D 丁胺卡那E 头孢菌素4、伤寒早期确诊依据为:A 血培养B 粪培养C 尿培养D 胆汁培养E 肥达氏反应5、下列化验何项对判断伤寒预后有意义:A 白细胞计数B 肥达氏反应C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D 血小板计数E 以上都不是5、何者不是典型伤寒的临床特点:A持续高热B相对缓脉 C 出疹性皮疹 D 肝脾肿大 E 白细胞减少7、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A 起病后第1周B 起病后第2—4周C 起病前1周D 起病后第5周E、起病后第6周确诊某病人是否为伤寒最可靠的指标是:A 伤寒接触史B 皮肤玫瑰疹C 血肥达氏反应阳性D 血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E 嗜酸性粒细胞消失13.伤寒的主要传染源:A、牛、羊、猪B、病人和带菌者C、黑线姬鼠D、褐家鼠14、伤寒和副伤寒主要的传播途径:()A、水、食物、苍蝇、日常接触等B、空气传播C、血液传播D、垂直传播和性传播15、伤寒潜伏期一般为:()A、1~3天B、10~14天C、14~17天D、60~90天16、副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A、1~3天B、7天C、8~10天D、60~90天17、伤寒病人的传染性:()A、只是在潜伏期有B、只是在极期有C、极期和恢复早期D、传染性持续整个病程18、人群对伤寒和副伤寒的易感性:()A、只有儿童易感B、只有老人易感C、人群普遍易感D、输血者易感(二)判断题1、伤寒和副伤寒是消化道传染病,因此无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是)2、伤寒和副伤寒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是)菌痢21、下列何项不是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A 多见于2-7岁儿童B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C 反复惊厥,迅速昏迷D 可无肠道症状E 大便常规无异常发现10、中毒性菌痢主要病理变化:A 严重吐泻导致脱水B 代谢性酸中毒C 电解质严重紊乱D 急性微循环障碍E DIC11、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最重要的鉴别点:A 毒血症状的轻重B 腹部疼痛的部位C 粪便的性状D 里急后重E 以上都不是14、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A 盲肠B 升结肠C 降结肠D 直肠与乙状结肠E 回肠末端15、细菌性痢疾主要预防措施:A 隔离接触者B 治疗病人C 检出带菌者D 切断传播途径E 预防接种12、中毒型菌痢的病机可能是:A 侵入细菌量多B 细菌毒力强C 机体对痢疾杆菌内毒素产生的过敏反应 D 混合感染 E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11、痢疾杆菌能否致病主要在于:对肠粘膜上皮具有侵袭力A 产毒素能力的大小B 细菌数量多少C 能否产生溶组织酶D 能否侵袭粘膜E 以上都不是12、关于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何者错误:A 传染源为病人、带菌者B 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C 常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D 发病以儿童最高E 目前我国流行菌群以福氏为主13、我国菌痢的常见致病菌A 志贺氏痢疾杆菌B 福氏痢疾杆菌C 鲍氏痢疾杆菌D 宋内氏痢疾杆菌E 舒氏痢疾杆菌14、确诊细菌性痢疾的依据:A 粘液脓血便B镜检大量脓细胞 C 粪细菌培养D 乙状结肠镜检查 E x线钡剂灌肠检查12、下列何项不是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A 多见于2-7岁儿童B 大便常规无异常发现C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惊厥D 可无肠道症状E 短期内出现循环、呼吸衰竭17、有关中毒性菌痢的特点不符的是:A 起病急骤B 早期休克C 肠道症状少见D 发病于肠毒素密切有关E 可发生中枢性呼衰霍乱1、霍乱最主要的抢救措施:A 抗菌B 输液C 强心D 激素E 升压药A 黄水样大便、清水便B 米泔水样便C 粘液血便、粪便少D 果酱样大便,有腥味E 粘液脓血便26、霍乱典型的大便:米泔水样便27、霍乱常见的大便:黄水样大便、清水便28、典型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果酱样大便,有腥味11、关于霍乱腹泻下列何者不符:A 先泻后吐B 无痛性腹泻C 有里急后重D 大便无臭E 特征性大便米泔样13、典型霍乱腹泻下列何者不符:A 常见为清水便B 特征性米泔水样便C 先泻后吐D 无里急后重E 便前腹痛11、霍乱确诊依据是:A 接触史B 典型临床表现C 严重脱水D 大便常规E 大便培养7、霍乱最主要的抢救措施:A 有效的抗菌治疗B 补充液体及电解质C 积极升压D 快速对症止泻、吐E 抗毒血清的应用6、霍乱主要的致病物质:A 内毒素B 肠毒素C 神经毒素D 细胞毒素E 溶血素9、有关霍乱下列何者正确:A 明显腹痛B先泻后吐 C 大便恶臭D 有里急后重E 常伴发热9、霍乱疫区内接触者应严格检疫:A 5日B 7日C 8日D 3日E 10日13、霍乱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 毒血症B 大量失水C 心衰D 血浆外渗E 酸中毒疟疾1、疟疾临床发作的机制是:A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B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C 大量配子体D 大量红细胞破裂,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E 大量疟色素2、抗疟药中用于控制复发,中断传播的药物是:A 氯化喹啉B 伯氨喹啉C 乙胺嘧啶D 青蒿素E 硫酸奎宁3、疟疾确诊依据A 严格的流行季节B 典型的临床发作C 严重的贫血、巨脾D 试验性治疗显效E 以上都不是4、疟疾确诊依据A 寒战高热、大汗B 贫血C 肝脾肿大D 血中找到疟原虫E 以上都不是5、疟疾现症病人治疗首选药物:A 氯喹B 氯喹+伯氨喹宁C 甲氟喹D乙胺嘧啶+伯氨喹宁 E 乙胺嘧啶6、疟疾的抗复发治疗应采用:A 氯喹+乙胺嘧啶B 氯喹+ 伯氨喹啉C 伯氨喹啉+乙胺嘧啶D 奎宁+伯氨喹啉E 甲氟+乙胺嘧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 答案①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②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③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