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省平阳县昆阳二小贤晓【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我们有很多的主题研究学习板块,通过资料的分析、查找、整理、制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完成一个作品,可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出现盲目的状态,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种类,学生总是迷失在其中。
针对这一现象,如何让学生的主题学习更加的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让主题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我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有目的性、更加的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教学前言摄影的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各种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电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捷,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这种主题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协作方式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并付诸实施。
在这期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生生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来实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1、在效率和时间上: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如果事先没有规划好,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难度性。
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是一个课时,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先后进行,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
在这样短的时间进行二次阅读,在任务完成的衔接上会不会存在问题?是不是更加无法完成任务?2、在协作和研究上: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
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思维导图在主题研究性学习中的具体作用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
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
案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的四年级下第一单元《遨游网络单元》的学习中,经过了5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我增加了一节课《关于网络,你知道多少?》,对学生如何上网,如何能够健康的上网进行了一次道德上的升华。
任务布置:请每一小组通过平时对网络的理解和到网络上收集资料,来制作一四维导图。
教学意图:面对刚刚接触网络不久的学生,网络是好玩的,是新奇的,可是面对网络的五彩缤纷,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这个单元学习的最后来一节讨论和总结课,努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和道德观。
下面就是小组同学边讨论边制作的一思维导图: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
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3)由于WORD软件的特点,学生排版后发现自己收集的容过多,或者自己的材料无法进行合理的排版。
(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于是要重新进行创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组中的同学可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增增减减,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东尼·博赞教授对思维导图的描述有这样的一句话: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面对网络上众多的资料,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可以把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和集中。
这样主题明确、容清楚、层次分明,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学习,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下有意识的构建。
案例:教科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小小编辑》,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应该定位在信息资料的搜集、查询和赠别整理,主题围绕而展开,关于的美食、旅游等等。
而能力目标体现在探究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我放开手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了解的种种,比如的高校、的旅游、的小吃、的商业等等。
通过思维导图这个载体,学生边查找边补充,在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下,一形式活泼、容具体的介绍图就展示出来了。
介绍图展示:说明:这个图标的意思是:点击这个标签,里面有文字或者图片。
这个图标的意思是:点击这个图标,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网页。
在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就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直接对有用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进行添加,如果觉得整篇文章很好,可以直接网址。
这样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性。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具有条理性。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一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抵得上上千个字的文字描述,可以从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特点。
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即使没有电脑,也可以通过在一纸上进行创作,面对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最后我选择了mindjet mindmanagerpro这个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除了它可以方便快捷的制作思维导图外,还有一个很可喜的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播放,就像播放PPT一样。
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这个特点,进行小组汇报,把收获和心得体会通过演示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交流。
心得体会在这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思维导图软件来进行教学,比较各种软件的优缺点,试着以一种较好的软件来辅助教学。
我也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教学流程来完善教学,在《战争知多少》主题上,我三次教学,三次修改教学设计。
通过一个又一个主题的学习,如《五岳和五大淡水湖》、《你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娱乐的?》等等,慢慢的整理出一些思路,让思维导图更加自然的衔接在主题研究型学习的模式教学中。
看着学生略带幼稚的作品,感受着学生的那种发自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亦是有种不可掩饰的喜悦。
主要参考文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层次》马宁余胜泉《“课程整合”课题概述》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柳栋惟存教育实验室《三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及案例》黄玮伟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1《友善用脑”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京丽; 罡; 教育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兰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下面就是一个教学实例:《战争知多少》(主题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宽带网的容,而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战争与和平”。
)背景分析:实验的班级是四年级下的学生,通过半个多学期网络知识的教学,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进行网络资料的查找和保存。
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比较好的协作学习能力。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制网页上的文字;(2)学会筛选和整理加工网页信息;(3)用MINDJET制作演示文稿;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掌握在网上按主题保存、处理、交流信息的基本方法;(2)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使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运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意识。
(2)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确定主题导入: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中获取了什么信息?师:是的,这段话从战争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两个方面来控诉战争的罪恶的。
那么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呢?说到战争,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那些为和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英雄人物呢?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确定主题的分支。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获取信息呢?师小结: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那你想通过网络收集什么信息呢?2、小组确定主题,讨论分工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并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例如学生可以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在战争中出现的英雄人物、有关于战争的音乐、故事等方面去收集。
如小组选择的主题是英雄人物,引导学生可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和寻找:人物名字、人物环境、人物遭遇、人物理想、人物的努力、人物的贡献、人物的评议等。
3、上网查找资料,绘制思维导图根据资料共建思维导图,并进行探讨,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容是否完整适合,做最后的修改并保存到电脑里。
如:战争让无数的人家破人亡,让无数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良而得各种怪病,这些都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就是说“危害”是主概念,而其他几个都是次概念。
上网收集并进行资料的整理,根据思维导图的条理来进行填写,不断完善思维导图。
4、小组展示作品,上台进行演示小组合作交流,上台展示交流,教师一旁引导。
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也可以帮助进行补充,充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