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


不同点
强调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强调清洗质量监测 增加灭菌生物学监测频率
通用要求
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 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 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 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 设备维护与保养:日常清洁与检查 按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 注意:
– 任何监测结果合格均不能指示灭菌物品的 无菌。 – 任何监测的结果阳性均应视为该灭菌过程 无效。 – 至少应使用两种监测方法以确保灭菌监测 的可靠性。
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
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 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B-D测试合格后方可 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 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质量控制过程记录的可溯要求
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进行记录与 追踪。记录应易于识别和可追溯, 清洗、消毒监测资料的保存期限应≥6个月 灭菌质量的监测资料保留的期限应≥3年。
监测是为了发现问题, 发现了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
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 过程中意外被HIV、HBV、HCV感染者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 、HBV、 HC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 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消毒供应中心(室)是职业暴露的 高危科室!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
(建筑、监测及防护)
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回放
肌注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暴发 (福建南平,1998年)
表现: 1998年8月~11月某诊所59例病人发生肌注 部位感染,潜伏期2~80天。继发腹股沟淋巴结炎4 例。脓液或病理标本43份中33份检出偶发分支杆菌。 调查:27种药物、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均合格; 其他诊所肌注者无发病;诊所卫生条件差,1个水龙 头,自来水直接从河中抽取,未消毒;玻璃注射器 15支,煮沸消毒,时间凭经验,每天消毒1次;病人 多时使用同种药物者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结论:污染注射器是引起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细 菌则可能来自河水
广东省汕头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 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38名剖宫产患者 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 调查: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是导致事件的 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存 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针和换药 用剪刀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 有效监测 。
清洗质量的监测
器械、器具和物品 日常监测:在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 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 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 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 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并记录监 测结果。
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日常监测 每批次监测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定期监测 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停止使用 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等时, 应进行检测。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 HBV 6-30%, HCV3-10%,HIV0.2-0.5% 4、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术刀……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安全
其它职业危害
消毒液、化学气体污染 使用压力灭菌器、干热灭菌器时意外烫伤
职业暴露(危害)的预防(1)
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 发生。 配备各类防护用品、设施:圆帽、口罩、隔离衣 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去污区配制洗眼装置。 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戴口罩、帽子、橡 胶手套,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必要时戴防护镜。 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 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 伤。废弃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 器盒中,以防刺伤。
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 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12日上午,10名患 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等感染表现。全部患 者被急送上海一家医院治疗。至17日,9 名患者相继实施单眼眼球摘除手术。 调查:手术室布局、流程不符无菌手术要 求,手术器械不能做到一用一灭菌。冲洗 液污染、手术器械用酒精擦拭、手术包培 养细菌阳性(绿脓)
工作区域
温度 (℃) 去污区 16~21 检包灭区 20~23 无菌区 低于24
相对湿度 换气次数 (%) (次/h ) 30~60 10 30~60 10 低于70 4~10
工作区域照明要求
工作面 普通检查 精细检查 清洗池 普通区域 最低照度 (lUX) 平均照度 最高照度
500 1000 500 200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 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 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 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 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 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 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 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 : 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 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职业暴露(危害)的预防(2)
进行敷料包装时戴口罩、帽子,防止布类、敷料 中的尘埃污染。 严格执行各类灭菌器的操作规程,定期检测设备, 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灭菌室内严禁明火作业,配 备消防器材和通风设施。 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 燃烧的措施,灭菌物品需冷确30分钟再卸载,操 作时戴防护手套,防烫伤。 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排出气体从 专用管道排出,取物时戴口罩、防护手套。环氧 乙烷贮气罐应存放在通风、防晒、温度≤40℃的 环境内,定期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空气中浓度, 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低温灭菌的监测
低温灭菌方法包括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 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 等。 通用要求 :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 失败、馐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 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 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 (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 使用。
灭菌质量的监测
通用要求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物理、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生物监测不合格,召回;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 方可使用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 使用 按照灭菌物品装载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 PC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 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 灭菌时间,应记录所有临界点时间、温度 与压力值
生物监测法 应每周一次 将2片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按照规定的要求 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 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标准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口的上方,并设阳性 阴性对照。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 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 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 报使用部门。
环氧乙烷灭菌的监测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 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 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 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 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 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
深圳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调查:20份切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出龟分支杆菌(脓 肿亚型)。医院环境和无菌物品细菌学检查合格。 使用中和未启用的戊二醛半小时不能杀灭金葡菌、1 小时不能杀灭龟分支杆菌,测浓度为0.137%。 结论: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 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表现: 1998年4月1日~5月31日共手术292例,4月 22日~7月14日发生切口感染166例。潜伏期为20~ 30天。切口部位开始为小结节,继而化脓成窦道, 有线头挟出。清创换药后创面清洁但不愈合,或愈 合后又复发,并有淋巴结炎倾向
750 1500 750 300
1000 2000 1000 500
无菌物品
200
300
500
工作区域要求(2)
三区之间应有实际屏障 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 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 (带) 缓冲间应设非手触式洗手设施,无菌物品 存放区不设洗手池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应采用封 闭式设计
消毒供应进展
任务:负责临床各科室诊疗及护理重复使 用的各种医疗器械、物品的处理与消毒、 灭菌,保证临床需要。 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 操作方式: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发展。 理念:彻底清洗是消毒、灭菌的保证。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建筑要求
建筑要求(1)
基本原则: 医院CSSD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遵循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 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 选址: 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与手术室有物品直 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或半地下室 2010年1月1日后,新建、改(扩)建的CSSD如建 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予发放《消毒供应中心(室) 合格证》
消毒质量的监测 (1)
湿热消毒
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 值。 每年应检测清洗消毒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