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气控制原理
起动过程:先合上刀开关QS→按下起动 按钮SB→接触器线圈KM通电→接触器 主触点KM闭合→电动机M通电直接起动。
停机过程:松开起动按钮SB→接触器线 圈KM断电→接触器主触点KM断开→电 动机M停电停转。
点动控制:按下按钮,电动机转动,松 开按钮,电动机停转,这种控制就叫点 动控制,它能实现电动机短时转动,常 用于机床的对刀调整和电动葫芦等。
SB1 SB2 KM KM FR
S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2.2.2正反转(可逆旋转)控制线路
• 概述: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生产机械改变运动方向, 如工作台前进、后退;电梯的上升、下降等,这就要求 电动机能实现正、反转。 • 实现: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来说,可通过两个接触器来 改变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源相序来实现。 电动机原理: 改变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可改 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18
作业:分析下列a、b、c控制工作过程?
a)
b)
c)
解:图a、b、c是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a)无互锁控制电路 b)具有电气互锁的控制电路 c)具有复合互锁的控制电路(完美)
19
2.2.3多点控制线路
• 概述:有些机械和生产设备,常常要求在两地或 两地以上的地点进行操作。 • 实现:用多组按钮对电动机的启动或停止进行控 制。
KM (QA)
控制电路 主电路 图2-6点动长动混合控制电路
10
(三)点动和长动混合控制
3)采用中间继电器KA(KF)实现控制 中间继电器KA(KF)控制 工作原理:
点动控制:按下按钮SB2 连续控制:按下按钮SB3
图2-7点动长动混合控制电路
11
思考
以下控制电路能否实现即能点动、
又能连续运行
点动控制:SA(SF)断开 连续控制:SA(SF)闭合 (QA)
FR
(BB) M 3~ (BB)
L1 L2 L3
FU2 (FA2) FR
(BB)
QS (QB)
FU1
(FA1)
SB2
(SF2)
SB1
(QA)
KM SA
KM
(SF1)
(SF)
KM
主电路
控制电路
(QA)
图2-4采用选择开关控制的点动和长动控制线路
2.2 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2.2.1、直接起动控制线路
☞直接起动:在电源容量足够大时,小容量笼型电动机可直接起动。
优点:是电气设备少,线路简单。
缺点:是起动电流大,引起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干扰其它用电设备的 正常工作。 (一)点动控制 控制要求: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启动并运行,松开按钮电动机停止运 行。
(QA)
(FA2) (QB) (FA1) (QA) (SF1) (SF2) (BB) (QA) (BB)
图2-2 长动控制线路
自锁概念: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常 开触点的闭合而使线圈保持通电的控制 7 方式,称自锁或自保。
工作原理(演示)
(FA2)
(SF1)
(QB) (FA1)
(SF2) (QA)
2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1、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 2、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的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 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3、电气原理图中的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 4、在电气原理图中,当电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接触器的线圈和触点 )分散在不同的位置时,为了表明是同一电器元件,要在电器元件的不 同部件处标注统一的文字符号。对于同类电器元件,要在其文字符号后 面加数字序号来区别。 5、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电器的可动部分均按没有通电或没有外力作用时 的状态画出。对于接触器、继电器的触点,按其线圈不通电的状态画出 ;控制器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按钮、行程开关等触点,按 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 6、电器原理图中尽量减少线条和避免交叉,各个导线之间有电的联系 时,对“T”形连接的接点,在导线交叉处可以画实心圆点,也可以不画; “+”字交叉,必须画实点。根据图面布置需要,可以将图形符号旋转绘 3 制,一般逆时针旋转900,但文字符号不可以倒置。
启动按钮并联,停止按钮串联 多点地控制原则:
电路形式: 按钮、接触器控制
20
2.2.3多点控制线路(续)
基本控制电路 主电路: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21
图2-12电动机多点地控制电路
2.2.4顺序控制线路
• 概述: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各种运动部件之间按顺 序工作。如车床主轴转动时要求油泵先运行,给齿轮箱 提供润滑油。这就要求油泵电动机和车床主轴电机按顺 序启动。 • 实现:可以按动作顺序实现,也可以按时间顺序实现多 台电动机之间按顺序启动。 电气控制要求: 多台电动机之间按顺序启动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用规定的图形 符号,采用简明、清晰、易懂的原则并采用电器元 件展开形式绘制的图形称为电气原理图。 特点: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 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的图形、文字符号必须符合最新 的国家标准。
1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电路形式:
按钮、接触器控制 位置控制
13
按钮、接触器控制正反转控制电路(续)
基本控制电路 主电路: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缺点:
Q
L1 L2 L3
FU 2
正转按钮
FR SB3 SB1
反转按钮
FU1
KM1 SB2
KM2
KM1
KM2
FR
M 3~
KM1
KM2 14
控制电路 主电路 图2-8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BB) (BB) (QA)
本控制线路具有如下三点优点: 1)防止电源电压严重下降时电动机欠电压运行。 2)防止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自行起动而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 3)避免多台电动机同时起动造成电网电压的严重下降。
8
(三)点动和长动混合控制
1)采用选择开关SA(SF) 实现点动和长动控制。 开关切换
连锁控制
新名词:电气联锁
图2-14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24
2.2.4顺序控制线路(续)
2、按时间顺序 基本控制电路 主电路: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图2-15电动机按动作顺序控制线路
25
分析下列a、b、c控制工作过程
?
•图2-7a所示控制线路的特点是:KM2 的线圈接在KM1自锁触头后面,这就保 图2-7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控制线路 证了M1起动后,M2才能起动的顺序控 制要求。 图2-7b所示控制电路的特点是:在 KM2的线圈回路中串接了KM1的常开 触头。显然,KM1不吸合,即使按下 SB2,KM2也不能吸合,这就保证了 只有 M1 电机起动后,M2电机才能起 •图 2-7c 所示控制电路的特点:在图 2动。停止按钮 SB3控制两台电动机同 7b 中的SB3按钮两端并联了 KM2的常 时停止,停止按钮SB4 M2电动机 开触头,从而实现了 M1控制 起动后, M2才 的单独停止。 能起动,而M2 停止后,M1才能停止的 控制要求,即M1、M2是顺序起动,逆 序停止。
9
(三)点动和长动混合控制
2)采用复合按钮SB3实现控制。
L1 L2 L3
(FA2) FU2
按钮切换 工作原理:
点动控制:按下按钮SB3 连续控制:按下按钮SB1
QS (QB)
(BB)
FR
FU1
(FA1)
SB2
(SF2)
(QA)
KM FR
SB1
(SF1)
(SF3) (QA)
SB3
KM
(BB) M 3~
图2-10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16
按钮、接触器控制正反转控制电路(续)
FU2
接触器、按钮双重互锁控制
FR
控制电路: 工作原理: 安全可靠, 优点: 操作方便
SB3 KM1 SB1 SB2 KM2 SB1 KM1 SB2 KM2
KM1
KM2
控制电路图
图2-11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17
正反转(电气机械互锁控制)演示
(BB)
(QA)
图2-1 点动控制线路
保护环节:短路保护FU;过载保护FR; 欠、失电压保护KM。
5
• (二)长动(连续)控制 • 长动控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求电动机实现长时间连续转动,即所谓 长动控制。 • 控制要求: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启动并运行,当松开按钮后,电动机 仍连续运行。
• 根据控制要求,分析需要的电气器件。
长动控制:适合长时间连续转动电动机控制
起动过程:合上刀开关QS→按下起动 按钮SB2→接触器线圈KM通电→接触 器主触点KM闭合和常开辅助触点闭合 →电动机M接通电源运转;松开起动 按钮SB2,利用接通的接触器常开辅 助触点KM自锁、电动机M连续运转。 停机过程: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 器线圈KM断电→接触器主触点KM和 辅助常开触点KM断开→电动机M断电 停转。 保护环节:短路保护FU;过载保护FR; 欠、失电压保护KM。
•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组成:根据电路通过的电流大小可分为 主电路: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大电流通过的部分,包括从电 源到电动机之间相连的电器元件(如:刀开关、热继电器、 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主触点等)所组成的线路。 辅助电路:是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 控制电路、照明电 路、信号电路和保护电路。 •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图面布置: 上下排列:主电路在上,控制电路在下; 左右排列:主电路在左,控制电路在右。 主电路用粗线条画 控制电路用细线条画
KM1
KM2
控制电路
图2-9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15
按钮、接触器控制正反转控制电路(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