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交易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详尽的介绍关联方的概念、交易的界定以及关联方交易的根源及动机,从而发现关联交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根据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关联方关联方交易治理结构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concept of related parties, transactions and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s defined in the source and motivation, to discover the existence of a range of issue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then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problem, and draw conclusions.Keywords: Related party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前言市场经济所遵循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等价交换。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交易主体在市场化的公平交易过程中,为了获得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必须要求等价交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自身的利益。
然而,并非所有的交易都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市场化交易,关联交易作为一种市场交易的方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已越来越为各类经济主体所广泛采用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
而上市公司却往往通过各种手段美化自己的经营业绩,其中通过关联方交易越来越成为上市公司所青睐的途径。
由于相当部分的关联方交易缺乏操作的规范性和披露的充分性,直接影响到甚至歪曲上市公司的重大财务指标,从而使投资者、债权人依此作出有偏差的投资、信贷决策,严重地损害了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
本文从关联方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关联方交易界定,然后阐述关联方交易的动机,从而发现不正常关联方交易的不利影响并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关联方以及关联方交易界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取得规模效应和资本的扩张,取得配股资格或实现扭亏、避免被ST或PT,企业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控制.相互影响的局面,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纷繁复杂的关系网络。
企业利用关联交易,一方面降低交易的成本,使得企业的经营的效率提升,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对利润进行操纵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劣,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为区分是否是关联方交易提供了依据。
(一)关联方的概念《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定义关联方为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该准则第四条指出下列各方构成企业的关联方:1.该企业的母公司。
2.该企业的子公司。
3.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
4.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
5.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6.该企业的合营企业。
7.该企业的联营企业。
8.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主要投资者个人是指能够控制、共同控制一个企业或者对一个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个人投资者。
9.该企业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关键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力并负责计划、指挥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人员。
与主要投资者个人或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与企业的交易时可能影响该个人或受该个人影响的家庭成员。
10.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
(二)关联方交易的界定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
随着各种行业“做大做强”的趋势,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实现规模效应.集团各个公司实现了进销存统一,由此形成的关联方交易越来越多。
准则定义关联交易是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购买或销售商品。
2.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3.提供或接受劳务。
4.担保。
5.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 ) 。
6.租赁。
7.代理。
8.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9.许可协议。
10.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
11.关键管理人员薪酬。
二、关联方交易的动机分析关联交易是企业通过与关联方发生资产、劳务或债权债务的转移,达到公司预期目的的一种自主行为,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关联交易,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其动机具有两面性。
(一)关联方交易的具体动机关联方交易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存在着益处,所以上市公司要进行关联方交易,其具体动机有以下几点:1.节约交易费用,产生规模效益。
关联方之间都存在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之处,一方面充分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取长补短,利用各关联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进行互补,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益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达到整体利润最大化,产生规模效益。
另一方面,关联方交易在关联企业间进行的,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与独立的交易相比较,交易方法和过程往往比较简单和直接,也可以运用行政力量进行撮合,避免了市场竞争及竞争可能带来的损失,关联交易相应的交易费用,在信息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等方面低于市场交易成本,其成本可得到有效的节约。
故关联方交易可作为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同时,关联方之间交易可以有效地加强先进技术的保密性,防止外泄。
2.避税。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纳税人往往会利用关联企业的内部交易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关联企业避税主要是用很高的价格从关联企业买进材料再用低价格卖给关联方,通过利用不同地区间的税率差异进行避税;或者利用关联方之间销售活动转移利润。
也就是说利用关联方交易降低税负,主要有两点:一是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使整个集团的税负最小化:二是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负及税收优惠条款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负低或税收政策更加优惠的关联方。
3.操纵盈余,实现企业价值。
当企业集团财务状况不佳,营运资金不足,正常运转受阻,或者企业信用不佳,难以筹资;而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股票上市或筹资配股的条件,或者防止连续亏损而被停牌,就有可能通过关联方交易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主要方法有①以有利的转让价格和虚假销售来实现利润的虚增。
如上市公司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关联方购进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又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关联方出售,这低进高出,便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逐渐“辉煌”起来。
有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这些交易基本上是与其关联的企业进行赊账而来的。
从外面看来以为公司销售业绩很好,公司的利润就会增加,股价也会一路上升。
但当公司后一年突然宣布前一年所售的商品一律被退回时,这时的利润全部取消,股价也会一落千丈,投资者就会损失惨重。
②通过资产置换调节利润。
关联方之间资产的不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为:一是关联方将优质资产以低价转让给上市公司,或是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不等价交换:二是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相关债务等额剥离给关联方,以降低财务费用、增强获利能力;三是上市公司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关联方出售不良资产,以获取可观的处置收益。
(二)关联方交易动机的两面性关联方交易在经济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但关联方交易在实务中往往违背法律上的公平原则。
因此,关联方交易的动机具有两面性。
1.正常的关联方交易正常的关联方交易是不违背法律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于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目标而产生的关联方交易。
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要想实现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是难以快速实现的,所以兼并收购等资产重组就成为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一种捷径。
将投资分散于不同的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是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重要措施。
通过关联方交易中的产业资产置换,企业可方便地实现多元经营。
(2)对于企业为进入新的行业领域而产生关联方交易。
如果企业通过新建工厂、建立新的投资项目进入新的行业或领域,不仅投资建设期长,而且作为行业后入者面临诸多困难。
通过兼并收购现有企业,利用其已有的资源,不仅会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新领域的风险,而且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
(3)对于为获取专项优质资产而产生关联方交易。
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重组方式可方便地获取被收购兼并企业的某些专项优质资产,如技术、土地等。
面对资产重组中的巨大交易风险,关联方交易成为企业首选是理所当然的。
2.不正常的关联方交易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在人事、财务、生产、销售等方面存在依附关系,造成人格混同,被控制的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经营场所,财产所有权不清晰。
因此,控股公司完全具备根据自身的利益操纵关联方交易的条件。
目前的证券发行和上市政策的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这类公司的市场禁入。
这类关联方交易则就是不正常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对于以逃避债务、抽逃注册资本为目标的关联方交易,主要的表现是:控制方企业往往通过关联方交易达到抽逃资金、剥离资产、悬空债务、转移财产等不道德目的。
在上市公司或关联企业终止前的关联方交易有可能具有这种动机。
一些企业在面临债权人的追索时,利用合同进行不公平交易,转移公司资产。
关联方企业因为不正常的交易目的向企业注入资本,关联企业注册成立后,控股公司便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抽逃下属企业的注册资金。
(2)对于以利益输送为关联方交易目标,控制方企业往往可以按照某种利益需求,将成本和费用通过合同交易方式在关联方之间转移。
包括以下两种类型:①输入利益关联方交易。
比如,上市公司占用关联方资金而不支付或象征性的支付利息:上市公司低价从关联方购入原材料;关联方低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或将资产无偿赠与上市公司:关联方代替上市公司承担费用,如广告费等。
②抽取利益关联方交易。
比如,关联方非法占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关联方高价向上市公司供应原料,低价从上市公司购进产品再转售获利;关联方通过关联购销拖欠上市公司巨额款项;关联方将劣质不用或废弃的资产高价出售给上市公司;关联方向上市公司收取大额的资产使用费;上市公司代替关联方承担某些费用,如广告费、研发费等;关联方以价值低廉的资产偿还上市公司债务;母公司拖欠货款而不计付逾期违约金,公司的账簿中长期体现为应收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