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摘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决策,为启动新一轮军事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军上下应主动增强军事职业教育观念,从实际出发,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积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开展军事职业教育,除了进行有计划的院校教育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部队训练实践的优势,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广泛运用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军队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在校教育与远程教育、自我教育等形式多管齐下的模式,并逐步形成有计划的军队院校教育、循序渐进的部队岗位培训、因地制宜的在职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的良性军事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三位一体;现代远程教育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抓住了强军兴军的关键,遵循了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整合和拓展教育资源,推进军事教育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转型,形成全员全时全域的学习格局,推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新发展,对于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论断的提出,在指引军事教育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将“军事职业教育”这个似乎已被淡忘的概念,再一次呈现到人们面前,受到广大军事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
2014年6月,四总部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对军事职业教育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组教模式、条件建设、管理体制、考评办法、激励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强调要加快构建教育内容、远程平台和管理制度“三个体系”,实现塑造军人职业品格、拓展岗位专业素养、培育军事创新文化、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四项基本任务”,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完成军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实施意见》的下发既为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创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全军院校和部队纷纷展开理论研究,积极为启动新一轮军事教育改革做准备。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军事职业教育?军事职业教育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如何?其与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是何种关系?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的着力方向在哪里?这些理论层面的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制约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
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军事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深思,进而为我军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二、军事职业教育概念的再度提出是军事人才全程培养理念的本质回归军事职业教育是一个集合概念,要想理解其本质属性,首先必须了解“职业教育”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教育解释为:“为学生或在职人员学习、掌握某种生产或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等而实施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认为,职业教育指“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另外对职业教育的含义也产生不同理解:(1)仅指培养技术工人类的职业技能教育;(2)泛指为谋取或保持职业而准备、养成或增进从业者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和训练,不仅包括技能性的,还包括技术性的,与‘职业技术教育’同义”。
很显然,无论是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理解,职业教育均指围绕某一职业,为谋取或胜任职业工作而对受教育者全面、持续实施的各项相关教育活动。
军事职业教育也是如此,首先必须是围绕军事职业而对军事人员及相关人员胜任军事岗位或职业工作展开的相关教育活动。
要想进一步明确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除了正确解读“职业教育”之外,还应该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军队对军事职业教育的认识。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都毫不含糊地宣称自己的院校教育是“职业军事教育”或“高等职业军事教育”。
以美军为例,他们对职业军事教育的定位从其现行教育体制中即可看出来。
美军教育体系分为军官任命前的教育和任命后的教育两个阶段。
任命前的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任命后的教育是一种建立在高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根据军官岗位职责需要进行的具有进修性质的培训教育。
二者统称为职业军事教育,贯穿于一名军官军事职业生涯的始终。
参照权威工具书对职业教育的定义,以及发达国家对军事职业教育的认识,结合我国、我军目前的实际,可对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做如下定义:按照军事职业需要,为提升从事军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和能力素质,而对军队人员或相关人员实施的有计划、全面、持续的教育活动。
这里需要明确三点:一是军事职业教育对象具有全员性。
即军事职业教育要面向广大官兵和从事军事岗位或职业工作的相关人员。
具体讲,既包括刚入伍的士兵、各级士官,也包括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未任命的军官学员;既包括已完成军官任命前基础教育的见习军官和在职军官,还包括文职人员。
以干部队伍为重点,以士兵队伍为主体,兼顾文职人员队伍,满足各级各类人员成才发展需求。
二是军事职业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
军事职业教育内容既应严格按照军事职业岗位的需要来确定,又必须包括促进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为适应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提供基础依托的相关内容。
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坚持军事职业需求导向和促进受教育者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是军事职业教育过程具有全程性。
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为实现军事人才的知识结构随时代发展,随职务、职称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每个军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将会接受不同内容的军事职业教育。
国际军事教育的经验也一再证明,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如果不走专门化和职业化的道路,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效益,当然也就不可能在军事教育领域有效地转变人才培养和战斗力生成模式。
既然要走专门化和职业化道路,就必须保证军事职业教育的全程性,用军事人才全程培养理念引领军事教育改革发展。
作为一个理想的教育过程,每一阶段的教育,不仅要满足现阶段的现实需要,还要与先前或尔后的教育相衔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我军院校实施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及部队的岗位实践虽然各自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都难以有效贯通和统领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所有教育培训。
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我军军事教育和军事人才培养的短板,自然也无法适应军事人才职业化发展需求。
“军事职业教育”概念的再度鲜明提出及其本质要求,正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以全程培养理念引领我军军事人才培养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可以说,这是一种遵循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军事教育理念的本质回归。
三、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是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项参与要素众多、涉及面广泛的实践工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军事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它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它是以提高军人个体素质和军人集体作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为满足军队岗位职责和军人岗位变化所实施的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教育。
作为一种贯穿于军人军事职业生涯始终的全程性教育,军事职业教育无疑是一个融多样性、应用性、终身性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教育工程。
其中,多样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这种多样性既表现为培训对象的多样,从士兵、士官到军官、文职人员面面俱到;也表现为教育形式的多样,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远程教育、函授教育、自我教育兼容并蓄。
其中,从教育形式上讲,虽然从“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字面理解,军事职业教育是与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并列的教育类型,从本质上看,将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理解为军事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似乎更为合适。
军队院校教育是军队院校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各级各类军官、士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员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部队训练是诸军兵种和专业兵部队进行的军事理论教育、作战技能教练和军事行动演练的活动,是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结合、技术与战术结合、作战与保障结合,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途径。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军队院校教育侧重于培养人的知识能力素质,强调系统的理论基础、严密的组织程序、科学的内容结构和完整的施教要素;而部队训练侧重于培养人的专门技能,以完成作战任务为牵引,具有很强的现实约束性。
虽然各有侧重,但二者均是对军人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无论是全面素质的培养,还是专门技能的训练,都是为提高战斗力、赢得战争服务的。
毛泽东曾说过,军队是所大学校。
无论是军队院校教育,还是部队训练实践,都是在军事职业教育这个旗帜下进行的军事教育实践活动,只不过术业有专攻、分工有侧重而已,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职能使命是相同的。
因此,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军事教育,都是为培养从事军人这一职业的人才而进行的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可以说,军事职业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共同的旗帜和灵魂,是他们团结协作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军队院校教育,还是部队训练实践,都应该牢固树立军事职业教育贯穿全程的军事人才培养理念,自觉以军事职业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各自的人才培养实践;同时,还应主动加强院校和部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形成军事人才培养的整体合力。
四、借助现代远程教育优势拓展军事职业教育路径“军事职业教育”这一概念经过十多年的沉寂再度提出,一方面反映出我军军事教育工作者对军事教育规律持续思考、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理解具有曲折反复的特征。
不过,这种反复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并非回到原点。
翻检10年前,即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军事教育工作者对军事职业教育的认识,更多的是等同于现在的岗位任职教育;是将军事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进行比较;是将提高学员基础知识能力素质与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进行比较。
10年后,再度提出“军事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可谓存其原形、赋其新意,从军事职业化角度来审视军事人才职业生涯的全程性教育过程及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活动,从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等全方面考虑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很显然,这一理解与10年前的理解相比,不是同一角度,不在同一层次。
10年前学界的研究热点在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之比较,10年后亦即当前的研究热点在于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结合,或换句话说,在“两个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