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pptx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pptx
根据产业的点轴开发模式,郑州东面地区的发展,与郑州、开封各形成经 济的集聚点,会促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贯彻了《城乡 规划法》中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
郑州的现阶段产业集群属于轮轴式产业区和马歇尔式产业区相结合。 2. 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城市,思考其主导产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 响 。
5
学海无涯
工业增加值占到郑州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这得益于郑州市坚持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扎实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精 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和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保持了经 济持续较快增长。2012 年,郑州市工业增加值 2874.8 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 的 51.8%。其中,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郑州航空港 区由此成为我省首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聚区。(材料)
学海无涯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 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 城市规模小 2 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 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 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 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 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 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 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 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 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 70%(8 月 27 日发布的《2013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将新增 3.1 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 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 数将超过 10 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 变 3 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 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 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不同时期,不同城市,需要不同的规划功能,改革和创新永远是规划学科 的一部分。城市规划需要适时变革加以回应,才能以基于压力的积极行动能力、 弹性的空间安排和快速的治理应变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以迎合不可逆转的 全球化浪潮。
第七章 1. 结合书中所介绍的方法,预测中国 2049 年人口总量以及人口结构。
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
结合 。 4 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 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 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 关?
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的经济发展 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生态足迹是计算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计算内容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 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
4
学海无 涯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 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第六章 1. 结合你身边最新发生的经济与产业现象,思考它们可能对城市未来发展 产生的影响。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位于郑州航空港区,2011 年开始生产,目标是将郑州 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2009 年底,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落户郑州,将建设三个大型文化科 技主题公园,和七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
依托玄武湖防御”) 3 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
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
城而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2 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3 元 大
6
学海无 涯
根据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 13.7 亿,其 中 0—14 岁为 16.6%,15—59 岁为 70.14%,60 岁以上为 13.26%。同 2000 年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比重下降 6.29 个百分点,15-59 岁人口比重上升 3.36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
1 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物质和能量高度密集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生产活动中产 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要素,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2 城市是将自然环
境人工化的结果,人工化之后,在一定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气 候类型的种类,也就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可调控范围内,也就是增加了生态系 统 的稳定性。 2. 观察你所在的校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你所在的校园的生态系 统 缺少了哪些要素?试用拓扑关系图来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
向引导性(也是一种过程导控论,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的引导控制 作 用,引导各系统正确发展)。
第三章 1. 城乡规划体制出了本章介绍的 4 个子系统外,你认为还应该包含哪些子系统? 编制审批系统、规划评估和反馈系统(公共参与系统、监督检查系统等、后期维护 系
统)。
2
学海无 涯
2.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你认为我国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下一 步 应重点补充哪方面的法规?
以富士康郑州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主导产业,1 促进地区人口就业。2 促 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 逐步改变郑州的产业结构类型。 4 促进了各种基 础和市政设施的建设。 5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城市规划应如何应 对?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使得资本、劳动力、货物、原材料、旅行者的 活动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化的市场中。1 城市的工业和 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专业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协同和竞争关系也越来越 明显。2 地区之间的“个性”越来越不明显,文化和社会相互渗透和影响。3 影响 城市发展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更易发生变化。
拓扑关系图常见的有四种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应 该是四种关系图都应该运用。 3. 什么是城市环境的容量和质量?请查询一种方法,试计算你自己一年中的生态足 迹 。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限度。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 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和城市 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 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在城市中的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
个层面上的规划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
个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4 规划运作系统确保,整个新区建设过程中各个过程的有
效顺利的实施,为寻求各方利益搭建平台。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消除和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 2.永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说永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只有永续发展,人 类才能解决危机,才能生存,才有机会谋求城市的发展。 3.和谐城市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 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 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 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 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 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 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1
学海无涯
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
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
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
“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 功能的网络结构,也就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 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复合而成。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构成,食物链网;经济生态系统中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实体;社 会生态系统中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素质结构、社会关系。
第五章
3
学海无 涯
1. 城市发展会带来那些可能的生态压力?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 造成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面积和天然矿产物减少,使之在很大区域范围内发生持 续变化,甚至消失,是自然环境朝着人工环境演化,致使生物种群减少,结构单一,生物 与人的生物比值不断降低,生态平衡破坏,自然修复能力下降,生物服务功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