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桂林中学高三11月月考卷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25.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
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C.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D.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南宋社会相对稳定28.图8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8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C.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29.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
这反映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30.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
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31.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
由此,英国A.颁布了《航海条例》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D.组建了垄断性贸易公司3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 项。
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33.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
此做法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34.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
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B.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C.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D.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35.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
……“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
”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材料二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
1795年和1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材料三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8分)(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7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0分)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请考生从42、43题2道地理选考题,44、45、46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浍黑。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
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 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
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
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9分)45.(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 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
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
到 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 2000 人。
2006 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
2002 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9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6 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
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
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
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
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4 分)(2)依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1 分)2017届桂林中学高三11月月考卷参考答案文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龙海桂聂晶余桂玲审题人:邱奕茂曹湧易荣花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禁止随意迁徙。
(任答2点即可) (4分)原因:小农经济的内在需要;维护社会治安遏制地方割据的需要(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需要;征收赋税、徭役、兵役的需要(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
(任答2点即可) (4分)(2)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
(3分)原因: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得到保证;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人口流动不利于经济发展;启蒙运动使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任意两点即可) (4分)(3)50年代: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保障城市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