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业与风险投资

大学生创业与风险投资

大学生创业与风险投资080830113曾彪[摘要]:鉴于目前大学生对创业表现的前所未有的激情,本文就大学生创业与其重要融资渠道——风险投资进行了一些浅显的论述和探讨。

从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案例出发,重点分析了风险投资商如何选择创业者及创业者如何吸引风险投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引言大学生创业在近年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一方面是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所致,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则是政府的一系列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但由于大学生创业受到团队成员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特别是资金的限制,成功尤为艰难。

因此,吸引风险投资,借助风险投资人的管理经验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就成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助推力。

案例的启示视美乐——中国第一例本土化的风险投资“视美乐”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叫做“多媒体投影机”,是由清华大学材料系学生邱虹云发明的。

1999年月,邱虹云、王科和徐中三位清华学生靠打工挣的钱和朋友、家人的资助,筹集50万元注册了公司。

两个月后,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与“视美乐”签定分两期注入5250万元风险投资的协议,这是中国第一例本土化的风险投资。

1999年12月,“视美乐”的专利产品——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中试成功。

2000年月,澳柯玛集团投资3000万元与“视美乐”合资注册成立北京澳柯玛视美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澳视),开发、生产、销售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机及相关视听产品。

2000年月,年产10万台多媒体投影机生产基地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该投影机涉及光学、电子、机械等多方面的尖端专业技术,可播放计算机、电视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是与Internet相连的领导世界新潮的产品,目前产品已顺利投放市场。

杨致远和雅虎提到雅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杨致远。

1993年底,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在上网浏览器问世的时候,他整天都泡在网上,博士论文也不做了。

他和学友戴维.菲洛决定创办一家网络公司,但自己没有足够的资金,也不能从父母或朋友那里找钱,所以想到得找有眼光的风险投资家。

他们很顺利,第一个就找到了硅谷成功的企业家、国际购物网络的创始人亚当斯,一拍即合,成立了Yahoo!1994年月12日,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天之内雅虎的市值达到8.5亿美元,是一年前准备收购者估计的200倍。

上市为雅虎筹集了20亿美元的资金,年仅28岁的杨致远也因此成了亿万富翁。

今天雅虎的市价已接近75亿美元,用美国《商业周刊》的话说:“Yahoo!就像在沙滩上搭起的楼阁,然而一夜之间四周就建立起了摩天大厦。

”迈思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迈思威”成立之初只有30万元注册资金,这是陈旭光和几位清华同学辛苦编程序挣来的。

半年后,韩国SK集团投资700万元人民币,使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身为董事长年仅25岁的陈旭光敢这样叫板:“张朝阳肯定没有我活得happy,你公司挣钱了人家才认你!”以上仅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部分典型案例,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据悉,这些公司都在争取上市。

在中国,虽然还没有如美国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也没有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但是这批创业公司已经运营起来,而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已经宣布,要放宽高科技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变成现实。

一旦上市,这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已持有的股份就有可能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

实际上,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是在毕业后二十几岁时,循不同方式走上创业之路的,如:●毕业后即合伙或主导创办公司;●先加入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学习体会国际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再独立创业;●出国深造,然后在国外高科技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再独立创业或回国创办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届优秀创业者10人中,一半以上即属上述类型并取得成功。

风险投资如何选择创业项目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而不是借贷资本。

对于创业者来说,风险投资是一种昂贵的资金来源,但是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资金来源。

●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平均投资期5~7年)流动性差的权益资本。

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不会将风险资本一次全部投入风险企业,而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不断地分期分批地注入资金。

●风险投资家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

风险投资家在向风险企业投资后,便加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也就是说,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风险投资最终将退出风险企业。

风险投资虽然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从风险企业退出。

风险投资的关键步骤●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初步筛选。

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趣者作进一步考察。

●调查评估。

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十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调查,以检验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与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寻求共同出资者。

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

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

●协商谈判投资条件。

一旦投、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最终交易。

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与细节,双方就可以签署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大学生创业如何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环境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是一个年轻的新兴行业。

1985 ~ 1996年,主要是国家和个别省市的试办期,前者以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的创立为代表,后者以北京、上海、广东分别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建立合资的技术创业有限公司为代表。

1997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热潮,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的中心城市普遍建立了以地方政府和国企资本为主导的风险投资机构,并引来了日益增多的民间资本和境外机构的参与。

据亚洲风险投资杂志出版的亚洲风险投资2001年指南统计,活跃在中国大陆的风险投资机构有47家,主要集中在京、沪、粤(深)等地。

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有35家,占74.5%,其中8家只在北京一地设有办事处。

在上海设有办事处的14家,占29.8%,其中7家只在上海设有办事处。

广州—深圳是第三个密集点。

创业者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原则首先,创业企业必须要有独特的技术。

这种技术是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而且能够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得以保护。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通过技术壁垒将竞争对手阻隔在市场之外,获取长期的高额利润。

风险投资人投资于全新的创业企业,将面对全新的团队、技术、市场。

相应地,存在巨大的人员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与资金风险。

因此,一般风险投资人所要求的最低年投资收益率往往高达30%至60%。

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通过敏锐的观察与充分的市场调研,发明了新型医用敷料这一独特的产品,并获得专利的保护,才具备了吸引风险投资的条件。

其次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才能保证被投资企业的高成长性与增长的潜力。

对医用敷料这一细分市场容量的怀疑,使得部分风险投资人望而却步,因此企业要积极扩展营销网络,变潜在市场为现实市场,减少风险投资人的顾虑。

第三,必须有一个具有互补性技能的团队。

新产品的开发充满不确定性,企业仅仅有创意与专利是不够的,必须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因此,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财务管理、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及产品营销等技能,具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

锐尔公司的创业团队经受住了失败和时间的考验,终于获得了风险投资的垂青。

另外,风险投资人大多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仅要善于获得风险投资人资金的助力,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其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战略、法律与财务方面的咨询建议,以便减少创业风险,实现快速成长。

值得注意的问题一.以股权为中心,法律为基础,完成好合同、合约。

●股权安排——投资方(或与实业战略投资人联合)控股或相对控股,在其退出时创业者有优先回购权;——创业者控股,投资方不控股,但有参与管理的约定;——投资方参股,不参与管理●激励控制——给职业经理人股权——给主要经理人和科技研发人员期权二.重视借助专业中介咨询机构(市场调查、咨询评估、会计师、律师等)的力量,提高选择效率。

对于从创业期开始介入的风险投资来说,由选择到签定合同的过程就是一个创业风险企业的设计规划过程,是共同创业的奠基性工作,应包含对技术创新、金融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三.“双赢”为本,理性运营风险投资的成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投资后企业的运营管理。

这就要求创业团队(董事会和经理班子)要有“双赢”共识,并遵循道德、规范、创新、激励的原则。

许多科技创业者缺乏企业管理,特别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的经验,为了保证创业成功,风险投资机构的代表通常应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参与管理,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理解、合作的氛围。

结语目前,大学生对创业与风险投资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国内外风险投资力度的加大,一部分富于冒险精神的大学生和风险投资商已经先行一步。

他们有的已经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还是在困难之中摸索。

但前者的成功和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给予了后者极大的鼓舞和动力,鉴于此,本人有理由相信“大学生创业”和“风险投资”曾经、并会继续创造知识经济时代的“神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