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4-5测验试题及答案

专题4-5测验试题及答案

三都县第二中学2013-2014第二学期高二《选修1》专题4-5测验试题姓名班级成绩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某同学根据实验作出的A、B、C、D四种常见酶的催化效率曲线图,不正确的是( D )A.A B.BC.C D.D2、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关系是( A )A.固定化酶技术是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基础B.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C.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同时发展起来的D.固定化细胞技术先于固定化酶技术3、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错误的是( A )A.酵母细胞活化时,其吸水方式为渗透作用B.将凝胶珠在0.05 mol/L的CaCl2中浸泡C.固定好的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D.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成本较低4、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一般不包括( B )A.碱性脂肪酶 B.酸性蛋白酶 C.淀粉酶 D.纤维素酶5、下列为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A.取一系列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洗涤的效果最好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不如加入到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D.将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6、如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D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呈正相关;之后,呈负相关一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作用最大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升高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可以升高7、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探究活动。

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高效性B.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C.水质、水量、适宜pH等属于无关变量D.因变量是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8、下列不是用于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载体的是( B )A.琼脂糖 B.氯化钙 C.明胶 D.海藻酸钠9、有关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B.海藻酸钠的浓度关系到固定化细胞的质量C.海藻酸钠可在水中迅速溶解,无须再加温D.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内包埋的细胞过少10、在设计生物实验时,往往要科学地设计对照实验,以获得较为科学的结论,通常的对照可以分为自身对照、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等。

在探究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是什么对照实验( C )A.不需要对照实验B.有对照,空白对照C.有对照,相互对照D.有对照,自身对照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从操作角度来思考,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更容易B.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C.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D.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促反应应选择固定化细胞技术12、许多病原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用青霉素酰化酶研制出了氨苄青霉素。

利用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反应器,除严格控制温度和pH外,还必须严格要求的条件是( B ) A.高压B.无菌C.搅拌D.光照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在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14、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下列有关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 B )15、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大的是( C )①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释放出DNA等核物质②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③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多④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⑤在DNA 的溶解和再溶解时,要充分搅拌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16、向溶有DNA的2 mol/L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在这个过程中DNA和杂质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分别是( C )A.减少、减少 B.增大、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增大 D.减小、增大17、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及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是利用凝胶把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B.在洗脱过程中,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而最先流出,而小分子可以进入凝胶内部流速缓慢,最后流出C.凝胶内部有很多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其孔隙大小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无相应关系D.一般情况下,凝胶对要分离的物质没有吸附作用,因此所有要分离的物质都应该被洗脱出来18、关于PCR引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引物常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C.DNA聚合酶只能使DNA链从引物的3′端开始向引物的5′端延伸D.引物的3′端必须具有游离的-OH 基团19、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D )A.防止血红蛋白被氧化B.血红蛋白是一种两性物质,需要酸中和C.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D.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20、PCR操作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控制,应当控制在(D )A.37℃B.室温C.80℃D.先为95℃,然后降至55℃,最后调至72℃21、有关PCR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B.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C.PCR反应只需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提供DNA模板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D.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分为变性、复性、延伸2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D )A.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B.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即可C.分离血红蛋白溶液要低速短时间离心D.透析时要用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透析12 h23、取 1 mL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进行透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透析液为300 mL 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B.透析时间至少为1~2 h,时间过长血红蛋白也会渗漏出去C.除去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实现了样品的粗分离D.透析也可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24、向含有DNA的浓度较高的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会使( A )A.DNA的溶解度下降B.DNA的溶解度上升C.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D.使DNA和蛋白质充分溶解25、使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洗涤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和透析过程中,分别使用下列哪些试剂( C )①蒸馏水②生理盐水③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④清水⑤柠檬酸钠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④①③二、非选择题(共50分)27、(18分)回答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问题。

(1)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在NaCI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I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D.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紫色反应(2)由于鸡血较难找到,某学生试图用人血代替,结果没有成功,其原因最可能是( )A.操作方法不对B.人血含DNA太少C.NaCI溶液浓度太高D.加二苯胺太少(3)下图为该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图C、E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上图A步骤中所用酒精必须是经过__________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 ____ _。

④为鉴定A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滴加__________试剂,沸水浴,如果出现__________则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

57、(1)B (2分)(2)B (2分)(3)①C→B→E→D→A(2分)②加速血细胞的破裂(2分)降低NaCI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2分)③充分预冷(2分)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2分)(4)二苯胺(或甲基绿)(2分)蓝色(蓝绿色)(2分)28、(14分)下面是凝胶色谱法分离血红蛋白时样品加入(图Ⅰ)和洗脱(图Ⅱ)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样品示意图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吸管加样品时,应注意正确操作,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3)等样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加入缓冲溶液。

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________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50、(1)④→①→②→③(2分)(2)①不要破坏凝胶表面(2分)②贴着管壁加样(2分)③使吸管管口沿着管壁环绕移动(2分)(3)完全进入凝胶层(2分)红色的蛋白质(2分)5(2分)29、(18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泡于含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①切勿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料。

②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检验,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实验(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实验结果用右图的曲线表示。

①该实验中,温度、pH分别属于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______变量。

②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