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氏奇穴针灸刺血疗法

董氏奇穴针灸刺血疗法

董氏刺血[转]zhuanlaide见效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最快的中医刺血疗法所谓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在恕张的浅表静脉血管刺出血的一种方法。

也叫放血疗法。

本法不太严格刺什么穴,所谓的穴位在本法中只是指大概的位置而已。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

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

而取得血量的前提是:肉不是你自己的,认准了要放心刺。

一般刺血后再拨罐。

如恕张的血管,则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

刺血手法一、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

二、对恕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要有所准备,不要给污血浅到刺血后的反应一、80%的病人刺血后即感到轻松舒服,20%的病人反而感到疼痛加重。

凡痛感加重的人治愈的速度要比马上感到减轻的人要快得多。

二、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

刺血的时间一、对炎症,急性疼痛病人可一天一次,减轻症状后3---5天刺血一次。

二、慢性病人隔天一次,见效后5---7天一次,可以拨罐的部位刺后拨罐15---20分钟。

刺血的禁忌一、大出血的病人及容易皮下出血者。

二、严重的心脏病。

三、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四、孕妇或经期,白血病禁刺。

五、病人过饥过饱,惊吓后,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刺。

六、对肝病的病人不但刺血要小心,(其它任何疗法要求一样)不要将血碰到自己,千万不要将血碰到伤口上,否则即会传染。

对任何疗治“晕针”的救治一、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二、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三、再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四、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从出血看病法一、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

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

二、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临床经验教材中的刺血经验都是非常有效的,必须认真研读运用。

以下这些经验同样效果好。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

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

极难治疗。

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

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

(脐中间不能刺)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

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方2、少商,人中刺血。

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杨维杰:董氏针灸刺络疗法之运用刺络疗法之运用作者:杨维杰本人研究刺血系随董师而起,现今临床应用者亦率多以董师之穴位及刺法为主。

董师之刺血穴位及主治见于本书各章。

现附录此文,可使各位读者对全书之刺血有一较全面之了解,并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刺络治疗是中国医学精彩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针灸医学中,应用极为广泛,且效果极为惊人,几千年来,我国各科医学文献里,虽然散见着不少此种疗法治病的记录,但能做全面整理,应用于临床,并著为专书者,从未得见,余从董师景昌学习针灸多年,常见董师应用三棱针治疗,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顷刻。

其效果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此种疗法适用于任何疾病,却疗效不逊于毫针,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随侍老师之侧,每见董师应用棱针,尝叹此种针法之神奇,遍访名医,除董师外,中国针灸家之精于此道者,可谓旁无二人,董师直可称之此中泰斗而无愧。

余临床二十余万人次,以此治愈重病顽病甚多,益觉刺血疗法之实际及可贵。

近年曾赴安徽拜防大陆刺血权威王秀珍老医师,刺血另有特色,亦颇值得研究。

刺血俗称“放血”,又称“刺血”,或称“点刺”就是用锋利的器械(一般指三棱针而言),在患者体表上某一部位刺破血管,使之流出一些血液,以期达到治病目的。

刺络为人类各种医疗方法中,具有最长久历史的一种,从砭石与九针之形成及《内经》之记载来看,刺络疗法在中国古代医术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灵枢。

小针解篇》曾说“宛陈则除之”,意思就是说久病应以放血刺而除去。

《甲乙经》也说:“经脉者盛,竖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刺而泻之万全”,这说明了刺络的应用及重要。

放血的范围,一般可指三大类,即经脉、络脉和孙络。

络脉是小静脉,孙络是末梢毛细脉管,这些血管在没有病变时不甚显著。

因为病变才会出现,形如小红虫状或成红丝状,或成白条状,隐在皮里或露在皮外,也有的成细小红点,漫散全身各处。

经脉则指较大的静脉,形状特别明显,颜色特别紫蓝,常呈怒张状态,俗称“青筋”,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委中、尺泽、四肢外侧,更有发生在肩胛与腹壁的。

刺络中最重要亦最常用者即为静脉刺络,在下节中我们将详细说明。

一、静脉刺络之常用部位及适应症静脉刺络常用之部位:1 肘窝部为自古常用之部位,相当尺泽、曲泽穴位视鼓起之青筋放血。

主治:呼吸器及心脏病(心绞痛用之特效),霍乱、中暑、上肢风湿神经痛、五十肩、半身不遂。

2 膝腘部相当于委中穴位之部位,效果佳而最常用。

主治:肠炎、痔疮、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刺、颈椎病、高血压、内中风、半身不遂、脑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疹、伤暑、疔疮、癃闭等。

3 下臂部相当于手三里穴之部位。

主治:面疔、痈、结膜炎、牙痛、湿疹、荨麻疹等。

4 下腿部阳阴部位相当于足三里、条口附近部位。

视青筋放血。

主治:胃炎、肠胃炎、久年胃病、胸痛胸闷、慢性气管炎、丹毒、多发性神经根炎。

少阳部位相当于阳陵泉至阳辅附近视青筋放血主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炎、心脏疾病、胸部发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偏头痛、高血压等。

太阳部位相当于承山穴部位,视青筋放血。

主治:痔疮、背痛、静脉瘤。

太阴部位相当于阴陵泉附近。

主治:内痔、外痔、痛经、不孕、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

5 外踝部包括丘墟、昆仑一带。

主治:足关节炎、腰痛、坐骨神经痛。

6 内踝部包括中封、照海穴一带。

主治:中耳炎、疝气、不孕症。

7 脚背阳阴部位解溪穴附近。

主治:十二指肠溃疡、丹毒、末梢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象皮腿。

少阳部位相当于临泣、侠溪、地五会等穴位附近。

主治:牙痛、坐骨神经痛8 侧额部相当于颔压穴部位,俗称太阳穴主治:头痛、头晕、结膜炎、眼底出血、中风、气喘、食道病变等9 舌下部相当于奇穴金津、玉液,即舌下紫脉。

主治:喉炎、言语障碍、中风、休克、恶性感冒等二、其它常见刺络部位除上述几大常用较大静脉部位外,尚有耳背、十二井、十宣、背后、肩峰、颜面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较不易发现青筋或无较大静脉,因此治疗时不是寻找青筋放血,由于经验之累计,只要在固定穴位刺针,使出些微红血,即达治病目的,这些部位亦有称之细络者。

下面略予说明:1、十二井穴:即十二经络之井穴部位;主治:卒中、急性炎症、退热等2、十宣:位于十指之尖端;主治:卒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