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弱儿管理规范

体弱儿管理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体弱儿管理规范
篇一: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一、体弱儿的分类
(一)Ⅰ类体弱儿
1.轻度贫血;
2.轻度营养不良;
3.轻度肥胖;
4.轻度佝偻病;
5.早产孕周35—37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6.满月增磅不足600克的婴儿。

(二)Ⅱ类体弱儿
1.中度贫血;
2.中度营养不良;
3.中度肥胖;
4.中度佝偻病
5.足月小样儿、早产孕周<35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的婴儿。

(三)Ⅲ类体弱儿
1.重度贫血;
2.重度营养不良;
3.重度肥胖;
4.重度佝偻病;
5.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
6.弱视、斜视;
7.动作、语言或精神等发育迟滞;
8.听力障碍;
9.情绪或行为障碍;
10.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畸形;
11.传染性疾病;
12.其它生长发育异常或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等。

二、体弱儿分级管理范围
Ⅰ类体弱儿由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并建立专案管理;Ⅱ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病因分析和检查,给出治疗方案后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案管理,若经3个月干预效果仍不佳的应转往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Ⅲ类体弱儿由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转诊至市妇幼保健院,
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

三、体弱儿分级管理程序和办法
1.Ⅰ类、Ⅱ类体弱儿管理:由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中规定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专案管理或及时转诊,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类专案管理”标识。

2.Ⅲ类体弱儿管理: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将筛出的Ⅲ类体弱儿转送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专案管理,专案管理期间体弱儿仍需按系统管理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

(1)转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筛查出的可疑Ⅲ类体弱儿,及时填写体弱儿转诊登记本和“体弱儿转诊通知二联单”,一联“通知单”交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孩子凭“通知单”前往市妇幼保健院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

同时将上转儿童姓名、联系电话、体弱儿因素及时用电子邮箱通知市妇幼保健院。

(2)接诊:市妇幼保健院对转送来的体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凡经确诊的Ⅲ类体弱儿要建立体弱儿专案管理登记本,认真做好登记,并根据《江苏省散居儿童保健管理手册》的体弱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儿童保健手册》上加盖“专案管理”标识,同时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体弱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定期健康检查。

如不能确诊为Ⅲ类体弱儿的,应及时转回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并做好衔接和指导。

(3)反馈:市妇幼保健院对已确诊的体弱儿,将诊断结果、治疗经过及处理意见记录于《儿童保健管理手册》上,并将体弱儿“处理报告单”及时转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处理报告单”贴于“转诊通知单”的存根上。

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转出30天后仍未收到“处理报告单”,须继续督促家长带体弱儿就诊,并及时与市妇幼保健院联系,同时市妇幼保健院对尚未就诊儿童也应作进一步追踪,并加强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联系。

(4)转归:体弱儿经治疗达到结案标准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通知家长按照儿童系统管理健康检查时间回到原基层儿保门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四、督促与管理
实行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是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领导和督查,保证我市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各有关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体弱儿管理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体弱儿分类分级管理质控。

市妇幼保健院应每半年将体弱儿管理工作情况报至市局,不断规范体弱儿管理。

篇二:体弱儿管理及处理方案
体弱儿管理
目的:体弱儿筛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体弱儿童的
矫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为了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规范体弱儿筛查工作,和大家共同学习有关体弱儿管理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设独立的体弱儿门
诊接诊室,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配臵检查床及必要
的儿保检查用具及设备(参照国家儿童保健规范门诊标准要求配备,如:儿童专用体检称、皮尺、听诊器等)。

工作人
员必须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儿保医生承担。

管理对象:早产儿、出生低体重儿、活动期佝偻病、中重度贫血、中
重度营养不良(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反复呼吸
道感染、哮喘(医院明确诊断)肥胖、先天性缺陷、器质性疾病(先心病、唇腭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精神神经发育迟缓等。

体弱儿管理要求:1、建立专案:首诊负责,体弱儿均
应建立体弱儿
保健管理卡(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体弱原因、治疗情况、随访记录(每月检查一次)。

2、制定方案:根据体弱原因制定管理方案,进行检查与治疗。

指导喂养,护理,防病知识和方法。

3、结案处理:体弱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进行个案小结,转入正常儿童保健管理。

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供基层防治用)
1、全国统一诊断标准:佝偻病诊断应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血生化及x线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临床分期、分度。

在无条件做x线及血生化检查时,可按简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婴幼儿佝偻病的简易诊断是依据病史、症史、体征为判断指标。

其中体征为主要条件,诊断时应结合年龄、季节、喂养、维生素d缺乏史等情况,按指标的主次、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判定指标:(1)主要体征(2)次要体征(3)症状(4)病史:维生素d缺乏史
2、判定标准:
(1)有几项主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缺乏史及明显症状者。

(2)有一项主要体征及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维生素d 缺乏史及明
显症状者。

(3)有两项次要体征,同时有明显症状、维生素d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