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2除磷脱氮工艺设计
第四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2除磷脱氮工艺设计
针对污泥膨胀采取的措施
控制曝气量 调整pH值 如氮磷的比例失调,可投加氮化合物和磷化合 物 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絮凝剂等) 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在经过沉砂池后,跨越初沉 池,直接进入曝气池。
3)常见问题与对策
f. 泡沫
• 化学泡沫
• 生物泡沫
(1)化学泡沫
• 成因: 洗涤剂或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等引起 呈乳白色
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
• 原因: 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
氧化过度;
• 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3)常见问题与对策
d. 泥水界面不清
• 现象:污泥可以下沉,但泥水界面不清晰; • 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 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 • 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 MLSS值。
2)缺氧反硝化
C6H12O6 + 4 NO-3 (NO2-)
生物除磷:
1)(聚磷菌)厌氧释磷 2)好氧/缺氧吸磷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1 2 3 4 脱氮工艺及设计 除磷工艺及设计 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除磷脱氮的影响因素
1 生物脱氮工艺
1)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2)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3)后置缺氧-好氧脱氮工艺 4)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 5)同步硝化反硝化
1)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碱
进水 曝气池
沉淀池
I 硝化池
沉淀池 II 反硝 化池
沉淀池 III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投加外碳源两段生物脱氮工艺
硝化 沉淀池
曝气池 除碳、硝化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II 甲醇 反硝 化池 沉淀池 III
进水 初沉池 I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3)常见问题与对策
a. b. c. d. e. f. 污泥腐化; 污泥上浮; 污泥解体; 泥水界面不清; 污泥膨胀; 泡沫
3)常见问题与对策
a. 污泥腐化 • 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应, 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 • 原因: ① 混合液DO不足,负荷量增高; ② 曝气不足; ③ 工业废水的流入等; • 对策: ① 控制负荷量; ② 增大曝气量; ③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 b.好氧区容积计算
根据污泥泥龄计算曝气池体积公式:
QYθ co (S0 Se) V Xv(1 K d θ co )
6) 生物脱氮工艺计算
c.需氧量计算
去除有机物的需氧量加上氨氮硝化需氧量。前置反硝化系 统中,需扣除还原硝酸盐提供的氧当量。
O2 = Q (S0-Se)/0.68-1.42△Xv
2) 运行与管理
(3)二沉池主要监测项目:
①pH值:略低于曝气池出水,一般6.87.2; ②透明度:一般在30度以上,水质较好时可高于50度; ③SS:低于30mg/L; ④BOD5(COD):BOD5<20mg/L,,COD<60mg/L; ⑤DO:略低于2mg/L; ⑥表面水力负荷(q) :1.01.5m3/m2.h ⑦出水堰水力负荷:1.5~2.9L/m.s; ⑧HRT:1.52.5h; ⑨大肠菌值:应小于1000个/ml
二沉池
出水
(Q-Qw), Se,Xe
剩余污泥 Qw,Se,XR
2)运行与管理
(2)曝气池的主要检测项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水温:1530C, 一般要求不高于35C或低于10C; pH值:6.58.5,最佳7.27.4,一般不能>9.5和<4.0; DO:入口处不低于0.5 mg/L,出口处应高于2.0 mg/L; MLSS、MLVSS:2000-4000mg/L Xr:用于确定回流和剩余污泥量,约700012000mg/L; SV:30%左右 SVI:沉降性能,50150; LsrBOD:0.5,0.15(硝化),1.0 (高负荷)。 污泥龄(c):1d(高负荷),3-5d,30d (延时) ; HRT:2-3h(高负荷),4-6h,24h(延时)。
水力负荷 进水水质(碳氮磷比) 有机负荷 微生物浓度(MLSS) 回流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 污泥泥龄 c 曝气时间/氧传递速率/溶解氧浓度 pH和碱度
有机负荷/污泥浓度/回流污泥浓度/回流比/污泥龄
曝气池
进水 Q,S0,X0
V,Se,X 回流活性污泥 RQ,Se,XR (1+R)Q, Se,X
θc:2-3d
3 脱氮除磷工艺
1)A2/0工艺 2)改良Bardenpho工艺 3)UCT及改良UCT工艺 4)SBR工艺 5)氧化沟工艺
(anaerobic-anoxic-oxic)
内循环 污水 厌氧 磷释放 氨化 缺氧 脱氮 N2 好氧 硝化,好 氧吸磷 二沉池 出水
1) A2/0工艺
回流污泥(含磷污泥)
2)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污水内循环 碱 原污水 反硝 化池 曝气池
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3)后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原污水 曝气池
缺氧
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4)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
原污水
曝气池 缺氧 好氧 缺氧 好氧
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5)同步硝化反硝化
机理: a.反应器DO分布不均理论 b.缺氧微环境理论 c.微生物学解释:好氧反硝化菌和异氧硝化菌。
好氧(硝酸盐)回流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3) UCT及改良UCT工艺
回流1 进水 曝气池 厌氧 缺氧 缺氧 好氧 回流2
沉淀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4) SBR工艺
进水
厌氧 好氧 缺氧 (搅拌) (曝气)
沉淀
出水
闲置
好氧 (曝气)
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及影响因素
1)常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参数和特点 2)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工艺因素、污水成分。
VX △X θc
按表观产率系数计算:△X v
Yobs (S0 Se)Q
c. 需氧量的计算
耗氧量= 去除的bCOD-合成微生物的COD O2 = Q (S0-Se)/0.68-1.42△Xv
回顾: 脱氮除磷基本理论
生物脱氮:
1)好氧硝化
NH4++2O2 NO3- (NO2-) +2H++H2O 6CO2 + 6H2O+2N2
• 控制: ① 水冲消泡 ② 消泡剂
(2)生物泡沫
• 成因: 诺卡氏菌属的一类丝状菌引起; 呈 褐色 • 问题:可能致病;卫生、环境;影响曝气
• 控制:水冲或消泡剂无效;加氯;排泥,缩短 SRT
• 根本原因:诺卡氏菌在较高温、富油脂类物质 的环境中易于繁殖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2
•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设计计算 • 活性污泥工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2 生物除磷工艺
1)Ap/O工艺 2)Phostrip除磷工艺
1) Ap/O工艺
沉淀池 原污水 厌氧 磷释放 曝气池 好氧吸磷 出水
回流污泥(富含磷污泥) 剩余污泥 (富含磷污泥)
2) Phostrip除磷工艺
脱磷水回流 原污水 (含磷) 好氧吸磷 含磷污泥 +脱磷水 沉淀池 处理水
I 剩余污泥 排放
5)氧化沟工艺
曝气池
进水
厌氧
好氧
缺氧
二沉池
出水
回流活性污泥
剩余污泥
重点:
各种脱氮、除磷工艺的类型和特点。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计算要点。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 ——运行、管理
内容
1)活性污泥法启动 2)活性污泥的运行管理 3)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1)启动与试运行
(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接种污泥: ①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 ②粪便污水等。 培养方法: ①间歇培养法; ②流量分阶段直接培养法; ③全流量连续直接培养法; 驯化方法: ①异步驯化法(先培养后驯化); ②同步驯化法
剩余污泥
1) 倒置A2/0工艺
回流混合液(0-200%)Q 污水Q 短暂 沉淀池 缺氧 厌氧
二沉池 出水 好氧
回流污泥(25%-100%)Q
剩余污泥
2)改良Bardenpho工艺
回流
进水 厌氧 缺氧 好氧 缺氧 好 氧
Hale Waihona Puke 二沉池 出水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3) UCT及改良UCT工艺
缺氧回流
污水 厌氧 缺氧 好氧 二沉池 出水
活性污泥法设计 ——除磷脱氮
回顾: 活性污泥法设计计算
a. 曝气池体积的设计计算
– 有机物负荷率法
QS0 QS0 V LsX Lv
QY(S0 Se)θ ·c V X(1 K d θ c)
– 污泥泥龄法
– 水力停留时间法
V HRT Q
回顾: 活性污泥法设计计算
b.剩余污泥计算
按污泥泥龄计算:
6) 生物脱氮工艺计算
• b.好氧区容积计算
Na µn µnm( ) Kn Na
θ co
1 F µ n
µ n:硝化菌比生长速率,d-1; µ nm:硝化菌最大比增长速率,d-1; Na:氨氮浓度, g/m3; Kn:硝化作用中半速率常数,g/m3。 θco:好氧区设计污泥泥龄,d。
6) 生物脱氮工艺计算
+4.75[Q(Nk-Nke)-0.12 △Xv]
O2 = Q (S0-Se)/0.68-1.42△Xv 前置反硝化 +4.75[Q(Nk-Nke)-0.12 △Xv] -2.86 [Q(Nt-Nke-Noe)-0.12 △X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