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写字教学反思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总要提出若干要求,生怕学生走弯路。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加学生的习作心理负担。
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就油然而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的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
基于这一理念,我准备在四年级执教一节想象作文课,力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趣中学,乐中写,逐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由于本次研讨课是微格课,20分钟的授课时间来讲作文不现实,所以我最终决定执教儿童诗仿写课。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
诗歌本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
诗歌虽美,可真正懂诗的同学很少,知道怎样写诗的同学则少之又少。
我希望能通过此次儿童诗仿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对文学的热爱,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写作。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凸显趣与乐,让孩子们沉浸在诗中,感悟诗的趣味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体验诗歌愉悦的创作过程。
一、趣中读诗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我觉得就是因为儿童的天性首先表现在一个趣字上,不管对待什么,儿童感觉有趣,才会产生兴趣,才会兴味盎然地沉浸其中。
儿童诗就是这样一种诗歌,它充满童趣,饱含情趣。
因此课堂上我以趣为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赏读,如自读、悟读、合作读、配乐读等,努力创设一个读诗、听诗、赏诗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儿童诗之中,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诗中来,让学生在尽情想象中感悟诗趣。
一旦打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于想象的海洋,孩子们便感受到诗歌中可以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诗歌中可以有一幅幅多彩的画面;诗歌中可以异想天开,诗歌中可以心灵对话在读诗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儿童诗的浓浓的情趣,从而激发了孩子读诗的兴趣。
写诗之趣也自然跟着滋生。
二、大胆想象这节课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我主要是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一是让学生猜老师最想写下哪个词,二是当老师写下月亮一词时让学生大胆想象。
我个人认为猜词是把神奇的金钥匙,轻轻地叩开了孩子们的诗门。
当我让学生试着猜猜老师想写下哪个词时,孩子们情趣高涨,激情四溢,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喜欢的词语,相信此时丰富的词汇也为后面的仿写奠定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对月亮一词进行想象时,我尽量把学生引到小诗人的角色上来,让学生放飞自由想象的翅膀。
孩子们在此时依然兴趣浓厚,常规的词语,常见的事物在他们眼中也就变得更加神秘和有趣,小船、香蕉、亲人、嫦娥奔月、宇航员登天等,这些他们平时不一定想到的现在全都脱口而出,自信而大胆。
我想,这种想象正是孩子们内心所渴望的自由和童趣,以及可以异想天开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不仅如此,连我和在场的听课老师们也被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所吸引,突然间有种找回童心和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孩子们是这样的富有想象力!三、乐中写诗本次研讨课是读写落实课,所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仿写诗歌了。
平常许多孩子一提到写就皱起眉头,但在这节课中,我尽量把学生引到小诗人的角色上来,体验当小诗人的成就感。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诗、读诗歌,激发想象力等环节,已经颇具成功感,此时让他尝试儿童诗创作,学生顿时发现自己也能写诗了,原来写诗并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仿写,又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在愉快的仿写活动中,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等特点渐渐熟悉。
这样的仿写激发了儿童写诗的兴趣和热情,令学生们学得高兴、写得有趣。
另外,我还让他们当场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孩子们兴趣盎然,激动不已,这次诵读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感,享受到了写诗的乐趣。
这次课,让我最感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学生动笔时兴致盎然,每一个同学都感到有话可说,作文难的苦恼基本看不到了。
那些平时一听到写作文就紧皱双眉的学生,这一次也没有感到非常困难。
或许,这堂课知识的传授不是很多,但我觉得只要学生们觉得读诗很有趣了,能大胆相想了,觉得写诗也挺好玩了,就可以把学生领进儿童诗这扇奇妙的大门了。
当然此次课堂中还存在种种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
如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更丰富的形式,让学生读得更加轻松有趣。
在想象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更加大胆想象,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象后,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可以更具引导性,若能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效果会更好。
最后一环节中,我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虽然点了很多同学展示诗歌,但是有部分同学朗诵的并不好,若能放开牵绊,留足时间,引导学生美美的品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学生的成功感会更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希望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反思二:我学写字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课本中背诵的课文通常是童话故事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背诵较长篇幅的课文仍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在学完二册语文第2课《我们去植树》一课,留了三天的背诵时间仍有没有背过的学生,课文他们也理解了,读得也很熟练,就是背不熟。
对于这几个同学我很是苦恼,让他们再读、多读,我相信熟读成诵的道理。
他们终于背过了,看着他们操着生硬的声音紧张地背诵着,我陷入了沉思,除了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外,我开始反思自已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词汇量很少,积累的语言非常浅薄,逻辑思维能力较薄弱,要把课文中整篇的抽象文字背诵出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我寻找着,彷徨着第5课《我学写字》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儿歌,写得非常优美。
我在分析这篇课文时,把每个小节的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均把图画在了黑板上,画得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兴趣高涨,还参与到我的绘画中来,说这一句意思是怎样的,画什么颜色的,该怎样画。
当课文分析完后,我和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四幅图,又把课文回忆了二遍。
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背过了,紧接着有好多同学都争着说自己也背过了,我很惊呀,很兴奋,立刻让会背的同学站起来一齐背诵。
我指着图,他们看着图背着,真的,他们背过了,而且很有感情。
看来,老师在黑板上画的图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我借机说:同学们,你们在图画本上也把这篇课文画一画吧,边画边读,相信你们画得又好、背得又快。
学生们画着、读着,在美中享受着这篇优美的儿歌。
第二天,我检查背诵情况,全部都通过了,我和学生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用同样的方法,在学习《太阳,你是粉刷匠吗》这一课时,我们边分析课文边画,学生的背诵情况非常好。
比如:文中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就像是一条用黄金铺设的海岸。
学生说用蓝色的粉笔画大海,用绿色的粉笔画椰子树,用黄色的粉笔画沙滩。
就这样,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共同完成绘画创作。
这种边分析课文边绘画的方法,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我们班的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学习了绘画,变抽象思维为直观思维,把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一种表象图画,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记忆,背诵时学生在把头脑中的画面转换成优美的词澡,妙不可言。
你不妨试试吧。
当然任何学科教材中都有插图,有的学校还有教学挂图,我们都不能忽略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和学生们一起学,一起画,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哟。
反思三:我学写字教学反思在学校举行的新进教师见面课活动中,我教学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课《我学写字》,本课要求认读9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无论从学习习惯还是识字能力上面都有个体的差异性。
本课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渗透听读识字。
先听读,知道字词的准确读音,在跟老师读,最重要是能够独立认读,并要求指读。
最后达到准确认读本科当中的9个生字,并了解基本的写字工具,知道只有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在教学中优点有一些,缺点也不少。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力求做到教学常规的规范化: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老师范读及提问,倾听同学的回答等,因为从他人的回答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在与他人分享智慧的同时,也做到了对他人的尊重;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从开学的第一天,就要求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刚从幼儿园过来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提高要求,孩子的口语能力是会有很大提高的;需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一定要先举手,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以后学生养成齐回答、听不清的现象出现。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习惯的培养远远胜过了知识的学习,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所以,无论花多少工夫,都要训练班级的常规,让学生好习惯早养成。
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我有意无意的渗透了拼音识字。
拼音识字是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八个单元的,据以往有经验的教师介绍,北师大教材的拼音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容易掌握,也容易忘记,特别是到了二年级,搞混淆的比较多。
为了让学生将来能牢固的掌握和熟练的使用拼音这种主要的识字工具,并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开学的第一课开始,我就渗透了拼音的拼读训练,特别是学生在跟读的时候读不准的字音,一定要让孩子品读。
我想,每一课都这样渗透,到了要求学拼音的单元,孩子的拼读能力会很强,通过半期的熟悉,对于声母、韵母等也有较深刻的印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经验的缺乏,也暴露不少问题。
首先,课前准备不到位。
使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在这一节课当中,我只用了一段录音和简单的幻灯片。
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如果能用投影仪代替词卡,把教学的内容投在大屏幕上要方便得多,在指读的时候教师也能更好的做示范,学生也能看得更清楚。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多媒体的整合和使用,为此我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其次,教学方式较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只使用了一次开火车的游戏,并且是全班同学都轮流开了一次,这样做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并且当开火车的同学在读子卡的时候,没有轮到的同学注意力就不够集中。
在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是很短的,学生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课堂的二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做游戏或者用其他的方法让学生适当的放松,再集中注意力完成后面的学习,不能简单的让学生反复的读,这样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