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通用版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08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
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

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

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1010~1×1015Ω?m时,能产品危险的静电,而在1×1013Ω?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1015Ω?m或者低于1×10Ω?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忽视的程度。

特别是电阻率在1×106Ω?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

二、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

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
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

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

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

三、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
(1)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2)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所。

(3)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4)其他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和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岗位(场所)。

四、静电的消除措施
消除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创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控制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等属于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控制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静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
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

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

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固定设备
(1)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须接地。

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设备或金属零部件。

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须可靠接地。

(2)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1×106Ω以下。

(3)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

但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连接。

其总泄漏电阻必须在1×106Ω以下。

(4)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5)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起间距不应大于30m。

(6)有振动性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截面不小
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准使用单股线。

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

(7)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等),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

2、管道系统
(1)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

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100m接地一次。

(2)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m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离小于100mm时,应加跨接线。

(3)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4)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静电处理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

(5)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6)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
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3、人体静电接地
(1)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

(2)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

(3)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静电危险区域进口处,设立倒除人体静电装置
(二)工艺控制法:危险化学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主要控制措施有:
(1)限制物料输送速度,管径越大,速度要放慢。

(2)灌装液体物料时,从底部进入或将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

(3)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控制反应釜内易燃液体的搅拌速度。

(4)在灌装过程中,禁止用检尺、取样、测温等现场操作,应静置一段时间后方可进行操作。

(5)设备和管道应选用适当的材料,尽量使用金属材
料,少用或不用塑料管。

(6)如生产工艺条件许可,增加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至50%以上。

(7)采取惰性气体保护。

(8)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9)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五、静电的管理措施
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自查为主,车间要配合公司管理部门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相关管理部门每年指定电工班检查一次,也可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有防静电的内容。

安全管理部门对职工进行防静电知识的安全教育培训。

静电对化工生产是有危害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正确认识静电产生的原因,分析静电产生的过程,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做好防静电设施的维护、检测和检查工作,才能够彻底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危害。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