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第七章 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七章 违约责任


11
第四节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所谓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既是违约方所承担 的法律责任的表现方式,又是另一方当事人可以采 取的补救措施。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的 承担方式主要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 损失、支付约定违约金等。 一 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又称实际履行、强制实际履行,是 指当事人一方在对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 定时,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强制违约方实 际履行合同义务,而不得以支付货币等方式代替履 行。
5
第三节
违约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一 违约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违约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 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违约行为具有 以下特征: (1)违约行为以有效的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 提。只有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 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才可能产生违约 行为。 (2)违约行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违约行为 的主体仅限于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只有合同当事人 才有权向对方提出履行的请求或者承担义务,第三 6 人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2
二 违约责任的特征 1.违约责任是一种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 违法行为而依照民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违约责任承担的前提是合同合法有效 违约责任产生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 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若当事人之间不存在合法有 效的合同关系,则谈不上违约责任。 3.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承担的 民事责任 合同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协 议,一旦依法成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3)违约行为是一种客观上的违反合同义务 的行为。违约行为仅指违反合同义务这个客观事实 ,而不包括违约方的主观心理状态。 (4)违约行为的后果是对合同债权的侵害。 违约行为不同于侵权行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于违约 行为侵害了合同的债权,债权属于相对权。侵权行 为一般侵害的是人身权和物权等,人身权和物权等 属于绝对权。侵害的权利性质不同是违约行为与侵 权行为的一个重要区别。当然,违约行为也可能同 时造成另一方人身权、物权等绝对权的损害,此时 即出现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9
(1)拒绝履行,又称拒不履行,是指合同履 行期限届至或届满后,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义务而 无正当理由故意不履行。 (2)履行不能,又称不能履行、给付不能, 是指合同债务在客观上无法履行,包括事实上的履 行不能与法律上的履行不能。 2.合同的不适当履行 合同的不适当履行,又称不完全履行,是指当 事人虽有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但该履行不符合合 同约定的要求。 (1)迟延履行,指当事人虽然履行了合同, 但该履行超过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或在合同未约 定履行期限的情况下,超过了必要的宽限期,包括 10 债务人的履行迟延和债权人的受领迟延。
4
第二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所遵循 的准则或根据。归责原则的意义在于:决定责任的 构成要件;决定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决定责任 的免责事由;决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因此,确定违 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对于认定当事人的违约责任至 关重要。 (1)违约责任的承担不以过错为要件。 (2)以违约行为与违约事实所产生的后果之 间的因果关系为归责事由和核心要件。 (3)强化了民事责任所应有的补偿功能,弱 化或放弃了民事责任所应有的惩罚功能。
第七章
第一节 违约责任概述
违约责任
一 违约责任的概念 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 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 符合约定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在英美法系中,违 约责任通常被称为违约的补救,而在大陆法系中 则被包括在债务不履行的责任之中,或被视为债 的效力的范畴。
1
(1)减少或预防违约行为的发生。当事人之 间的合同,犹如法律一样,任何人不得违反,否则 ,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它具有增强合同信用、 减少或预防违约行为发生的作用。 (2)为受损害的合同当事人提供救济。承担 违约责任的前提是合同的有效性,而有效的合同具 有法律约束力,对于因一方违约而遭受损失的合同 当事人,可通过违约责任予以补救。 (3)制裁违约的合同当事人。违约责任除具 有上述作用以外,还具有一定的事人之间 发生 《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和第121条 分别规定了违约责任只能在有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 间发生,这是合同相对性的具体表现。 5.违约责任具有任意性 违约责任的任意性,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对违 约责任的约定以及对违约责任的选择。在公平合理 的限度内,当事人可以预先或事后约定承担违约责 任的方式和范围。
7
二 违约行为的表现形式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行为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预期违约和届期违约。 (一)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又叫先期违约,是指发生于合同履 行期届满之前的违约行为。 (1)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 而届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后。 (2)预期违约所侵害的是期待的债权而不是 现实的债权;而届期违约侵害的债权是现实的。 (3)预期违约实际是对整个合同的毁弃,而 届期违约的违约形态包括不履行、不适当履行、迟 延履行等多种情形。 8
(4)在违约补救方式上,对方当事人享有更 大的选择余地。 对预期违约,受害方可以选择以下救济措施: (1)解除合同。 (2)提起诉讼。 (3)当事人也可以等待对方履行合同。 (二)届期违约 届期违约,又称即期违约或实际违约,是指发 生于合同履行期届满以后的违约行为。 1.合同的不履行 合同的不履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 它包括拒绝履行和履行不能。
(2)瑕疵履行,是指债务人的履行不符合除 履行期限之外的其他约定。瑕疵履行包括一般瑕疵 履行和加害履行。一般瑕疵履行所包含的范围较广 ,包括了除履行期限之外的一切与合同约定或法律 规定不符的履行,如债务人的给付数量不足、品种 不合、质量不符、地点不当等。 (3)提前履行,严格说来,债务人的提前履 行也属于违约行为。但根据《合同法》第71条, 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则不属违约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