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术理论
一、定义
导尿术,常用于尿潴留,留尿作细菌培养,准确记录尿量,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测定残馀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膀胱冲洗,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及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
二、目的:
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
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某些泌尿系统疾
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
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三、适应症:
1:各种下尿路梗阻所致尿潴留。
2:危重病人抢救。
3:膀胱疾病诊断与治疗。
4: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5: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6:产科手术前的常规导尿。
7:膀胱内药物灌注或膀胱冲洗。
四、禁忌症
1. 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时,以及女子月经期不应行导尿术
2. 高度怀疑盆骨骨折
五、操作注意事项:
1.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2. 插入尿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若插入时有阻挡感可更换方向再插见有尿液
流出时再插入2cm,勿过深或过浅,尤忌反复抽动尿管。
3. 非留置尿管者见尿再插入1~2CM,留置尿管者见尿再插入7~10CM
4. 选择导尿管的粗细要适宜,对小儿或疑有尿道狭窄者,尿管宜细。
5. 对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或晕厥。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导尿量不可超过1000ml,以防大量放尿,导致腹腔内压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造成血压下降,产生虚脱,亦可因膀胱突然减压,导致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引起尿血。
6. 测定残馀尿时,嘱患者先自行排尿,然後导尿。
残馀尿量一般为5—10m,如超过100m1,
则应留置导尿。
7. 消毒顺序:初次由外向内、自上而下;再次由内向外、自上而下。
8.棉球每次限用一次。
9.固定小阴唇的手不可触及无菌导尿管。
10.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插,怀疑有污染立即更换。
11.老年前列腺肥大,如遇插管受阻,请专科医生插管。
12.每次消毒尿道口停留几秒,作充分消毒。
13.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立即处理。
14. 探查尿道有无狭窄,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
六、留置尿管护理
1. 留置导尿时,应经常检查尿管固定情况,有否脱出,必要时以无茵药液每日冲洗膀胱一
次;每天会阴抹洗一次,每隔15日更换尿管一次,再次插入前应让尿道松弛数小时,再重新插入。
普通尿袋每天更换,精密尿袋每7日更换一次。
2. 贮尿瓶中尿满时,应及时倾倒,并记录尿量。
倒尿时,不可将橡胶引流管末端提高,以
防尿液逆流。
3. 鼓励饮水,成人尿量2000ml/d以上。
4. 管道不可受压、扭曲、折叠,保持引流通畅。
遇尿管阻塞,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必
要时换尿管;术后出血引起阻塞,可持续膀胱冲洗。
5. 膀胱功能训练时机:无泌尿系感染或感染收到控制;拔除尿管前;
6. 膀胱功能训练:夹闭尿管,感尿意时开放尿管30MIN,勇于清醒合作患者。
通过定时
夹闭放尿,开放尿管1~2h/次,无不适3~4h/次。
7. 拔尿管指证:术后患者一般2~3天,泌尿系统或大手术5~7天,长期留尿管者到达
更换尿管时间。
七、与排尿相关的生理解剖
1. 男性成年尿道:20~22CM,三个生理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两个弯曲(耻骨下弯、耻骨前弯),可改变的是耻骨前弯。
2. 女性成年尿道:4~6CM
3. 成人每次尿量200~400ML,每天1000~2000ML,颜色淡黄色或深黄色。
4. 多尿:24h>2500ML
少尿:24h<400ML或每小时<17ML
无尿:24h<100ML或12h内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