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限1000字以内)
一、主要研究内容:
(一)季节性变化中,PRDM16和BMP7的表达量在冬季显著增加,下丘脑NPY的表达量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POMC和CART的表达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二)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COX-2、PGC-1α基因表达量增加,可能诱导了WAT中褐色脂肪细胞的形成。
同时PPARα基因表达量也增加,增加了脂肪代谢;褐色脂肪组织颜色明显加深,肩胛间处褐色脂肪组织占全身的23.6%;显微结构研究发现,褐色脂肪组织线细胞粒体直径增加43.4%,嵴数增加49.3%;
(三)冷驯化组肝总蛋白含量、肝线粒体蛋白含量、呼吸状态Ⅲ和状态Ⅳ显著提高;体重、食物摄入量和解耦联蛋白1含量显著增加,血清瘦素含量降低,并且与血清瘦素含量呈负相关,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增加;
(四)冷适应过程中,在短光照组中缅树鼩体重、能量摄入、细胞色素C 氧化酶活性、UCP1和T3含量较长光照组高,T4含量较低,但是两组中缅树鼩的瘦素和褪黑激素含量不存在差异性;
(五)脱冷驯化条件中,基础代谢率、体重、能量摄入和UCP1含量下降,瘦素含量增加,并与对照组不存在差异性。
此外,还完成与中缅树鼩同于分布的大绒鼠、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的能量代谢的研究。
二、重要科学发现:
重要科学发现:1、首次确定在中缅树鼩中可能存在BAT细胞肌源性起源假说;2、确定温度是影响中缅树鼩WAT和BAT转化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3、确定温度对中缅树鼩Leptin变化和体重、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支持树鼩的岛屿起源假说。
三、科学价值:
研究成果表明中缅树鼩对环境适应具有可塑性,在季节性变化或冷驯化过程中中缅树鼩可能存在WAT向BAT转化的可能性,促进褐色脂肪细胞的形成以增加非颤动性产热来适应冬季寒冷的环境,而且下丘脑神经肽在其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中缅树鼩瘦素对体重的调节模式与典型的北方兽类显著
不同,这可能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调节机制;同时,中缅树鼩对冷适应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重量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与其产热需求有关;结合BMR和NST随冷驯化时间的变化,推测树鼩科动物由南向北扩散,为树鼩科动物岛屿起源提供生理生态学基础。
依托本项目获得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096)。
四、同行专家评论和引用情况:
该成果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理论价值,创新性突出,技术资料详实丰富;达到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SCI论文他引频次60次,中文期刊引用频次100余次。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人:王政昆
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1、首次确定在中缅树鼩中可能存在BAT细胞肌源性起源假说;2、确定温度是影响中缅树鼩WAT和BAT转化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3、确定温度对中缅树鼩Leptin变化和体重、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支持树鼩的岛屿起源假说。
均做出了贡献。
是全部8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
第2候选人:朱万龙
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1、首次确定在中缅树鼩中可能存在BAT细胞肌源性起源假说;2、确定温度是影响中缅树鼩WAT和BAT转化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3、确定温度对中缅树鼩Leptin变化和体重、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支持树鼩的岛屿起源假说。
参与全部8篇代表性论文,其中代表性论文4,5,7,8为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2,3,6为参与者。
第3候选人:蔡金红
对本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1、确定温度是影响中缅树鼩WAT和BAT转化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2、确定温度对中缅树鼩Leptin变化和体重、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支持树鼩的岛屿起源假说做出了贡献。
参与了代表性论文3,5,7,8。
四、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1.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5-8篇(不超过8篇)
5
6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本成果属于非线性泛函分析研究领域,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省科技厅及云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 利用变分方法特别是临界点理论研究了来自数学物理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主要研究内容和发现点如下:
1. 提出了一种把非光滑变分问题转化为标准变分问题的新方法---能量泛函扰动法,发展了利用变分法研究拟线性椭圆方程解的存在性及多重性问题的理论,克服了约束极小、Nehari流形和变量代换等方法不能研究一般拟线性椭圆方程的局限性.利用上述能量泛函扰动法建立了几类拟线性椭圆方程的变分框架, 得到了拟线性椭圆方程解存在性的一系列全新结果. 能量泛函扰动法在解决拟线性问题的方法上有很好的创新性.
2. 对于全空间带临界指标拟线性椭圆方程,因为失去紧性和没有合适的工作空间,直接运用标准变分方法去讨论其临界点的存在是比较困难的.为此,利用我们提出的能量泛函扰动法和集中紧性原理得到了该问题一个正的基态解. 另外,利用Nehari流形的方法研究了全空间上带临界指数拟线性Schrodinger 方程,得到了正基态解和变号基态解,并进一步证明了变号基态解恰有两个节点域. 这是关于带临界指标的拟线性问题的两个新结果.
3. 给出了全空间及半空间上p-Laplace算子特征值较完整的刻画;证明了Banach空间中泛函满足Cerami条件的变号临界点定理;利用上述特征值的结果和所建立的变号临界点定理,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全空间及半空间上带位势井的渐近线性p-Laplace方程,在变号解的存在性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结果.
4. 发展了研究p-重调和方程变号解存在性的一种新方法,证明了带Hardy 项的p-重调和方程及方程组问题变号解存在性的新结果;利用下降流不变集方法获得了一个四阶渐近线性椭圆问题变号解的存在性.
科学价值及同行引用:项目成果为变分方法及其在拟线性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推动了非线性分析理论与应用的发展. 该成果由18篇SCI 论文组成,其中创新性成果发表在Proc. Amer. Math. Soc.,Calc. V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J.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该领域国际公认的权威期刊上,新方法和新思想被国内外同行在"Z. Angew. Math. Phy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CVPDE"、"Nonl. Anal."、"JDE"、"JMAA"等SCI刊物上引用113次, 其中被SCI他引90次.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人:刘祥清
项目主要完成人,对本项目的4个发现点有创造性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基金1项. 本人是代表性论文[1,2,3,7]的第一作者,[4,5,6,8]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能量泛函扰动法, 获得了修正的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正解及变号解的存在性;得到了全空间带临界指标拟线性椭圆方程正的基态解;系统深入研究了全空间及半空间上带位势井渐近线性p-Laplace方程,在变号解的存在性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结果;发展了研究p-重调和方程变号解存在性的一种新方法,证明了带Hardy项的p-重调和方程变号解的存在性. 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
四、主要论文专著目录1.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5-8篇(不超过8篇)
11。